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FDC排线结构,其可实现布局规整,结构紧凑效果,在电池包内所占空间更小,整体重量更轻,且其可以根据组合后动力电池的长度需求进行设置制作,满足超长动力电池的快速连接组装需求其包括:上PI热熔胶层;铜箔层,其长度方向沿着动力电池排布方向布置,其长度方向末端设置有若干铜箔引出线,沿着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列设置有若干镍片连接铜箔,镍片连接铜箔通过对应的连接引线连接至铜箔引出线,所沿着长度方向的其中一侧还间隔排布有若干热敏电阻连接触点,所述热敏电阻连接触点分别通过对应的连接引线连接至铜箔引出线;以及下PI热熔胶层。以及下PI热熔胶层。以及下PI热熔胶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FDC排线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产品排线的
,具体为一种FDC排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传统采集线使用铜线线束方案,线束由铜线外部包围塑料而成,需要困扎,使用不便,也比较占空间。现有的动力电池FPC结构,其需要采用的化学药水蚀刻线路,不环保,且需要多道制程工艺,包括钻孔
→
PTH
→
电镀
→
曝光
→
显影
→
蚀刻
→
表面处理
→
固化
→
沉镍金等,生产效率和产出良率相对较低,且传统FPC线排结构无法满足长尺寸排线制程,现阶段FPC可加工长度约800mm,长度受设备限制,不能满足超长组合的动力电池的连接需求。
[0003]为此,急需研发一款新型排线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FDC排线结构,其可实现布局规整,结构紧凑效果,在电池包内所占空间更小,整体重量更轻,且其可以根据组合后动力电池的长度需求进行设置制作,满足超长动力电池的快速连接组装需求。
[0005]一种FDC排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0006]上PI热熔胶层;
[0007]铜箔层,其长度方向沿着动力电池排布方向布置,其长度方向末端设置有若干铜箔引出线,沿着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列设置有若干镍片连接铜箔,镍片连接铜箔通过对应的连接引线连接至铜箔引出线,所沿着长度方向的其中一侧还间隔排布有若干热敏电阻连接触点,所述热敏电阻连接触点分别通过对应的连接引线连接至铜箔引出线;
[0008]以及下PI热熔胶层;
[0009]所述上PI热熔胶层覆盖于所述铜箔层的上表面,所述下PI热熔胶层覆盖于所述铜箔层的下表面,所述上PI热熔胶层、铜箔层、下PI热熔胶层之间通过两侧的定位孔组对位组装形成整体结构;
[0010]所述上PI热熔胶层对应于所述铜箔引出线的端部位置设置有第一避位孔组;
[0011]所述上PI热熔胶层、下PI热熔胶层对应于所述镍片连接铜箔的位置择一选择设置第二避位孔;
[0012]所述上PI热熔胶层、下PI热熔胶层对应于所述热敏电阻连接触点的位置择一选择设置第三避位孔。
[0013]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0014]所述镍片连接铜箔通过单独连接线分开连接两根保险丝、之后通过连接引线连接至对应的铜箔引出线,保险丝根据不同阻抗值设置不同的线宽线长;
[0015]所述保险丝为波浪状,便于在局部区域内布置对应线宽线长的保险丝;
[0016]所述定位孔组包括若干定位小孔、定位槽孔、定位中孔、定位大孔,不同孔型和尺寸的定位孔组合形成用于形成长度方向两侧的不同定位组合,确保在实际定位时不会发生
错误定位;
[0017]所述上PI热熔胶层对应于上层需要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避位孔,确保对应的镍片连接铜箔连接上层的需要采集信号位置;
[0018]所述下PI热熔胶层对应于下层需要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三避位孔,确保对应的镍片连接铜箔连接下层的需要采集信号位置;
[0019]所述上PI热熔胶层、下PI热熔胶层的宽度和长度相同,确保成品完全重合布置;
[0020]每两根铜箔引出线的端部对位有一个第一避位孔,相邻的第一避让孔等间隔排列布置形成第一避让孔组;
[0021]所述上PI热熔胶层相对于所述铜箔层的两侧边外扩0.3mm~0.5mm;
[0022]所述上PI热熔胶层相对于所述铜箔层的两端边外扩0.8mm~1.2mm。
[0023]相较众多接插点和复杂手工接插环节的传统线束,本专利技术排线结构突破了工艺选择上的局限,可实现多层结构产品一站式模切成型,同时产品可配合电池包本身所具有的特性,进行超声波焊接等多种工艺选择,FDC在工艺制程中不涉及化学处理,只是物理模切,更加环保,可保证原材本身的抗氧化性,无需做表面抗氧化处理,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同时不会造成原材本身的电性能损失,在同等的经济效益下节约成本,产能更有优势,使其相比FPC行业中具有可利的竞争力与超速感,符合汽车行业产能提升的布局;根据产品层结构示意图,中间是铜箔层,通过模切实现不同形状结构的设计,上下是PI热熔胶,起到粘结保护、制程作用,此设计能够提高产品的空间利用率和灵活性满足产品趋向小型化、高密度化的发展需要,一定程度上减少组装工序,增强可靠性;其可实现布局规整,结构紧凑效果,在电池包内所占空间更小,整体重量更轻,且其可以根据组合后动力电池的长度需求进行设置制作,满足超长动力电池的快速连接组装需求。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所对应的FDC产品的分层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
[0026]图中所对应的序号的名称如下:
[0027]上PI热熔胶层10、铜箔层20、铜箔引出线21、镍片连接铜箔22、连接引线23、热敏电阻连接触点24、单独连接线25、保险丝26、下PI热熔胶层30、第二避位孔40、第三避位孔50、第一避位孔60;
[0028]定位小孔1、定位槽孔2、定位中孔3、定位大孔4。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一种FDC排线结构,见图1和图2,其包括上PI热熔胶层10、铜箔层20、以及下PI热熔胶层30;
[0030]铜箔层20的长度方向沿着动力电池排布方向布置,其长度方向末端设置有若干铜箔引出线21,沿着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列设置有若干镍片连接铜箔22,镍片连接铜箔22通过对应的连接引线23连接至铜箔引出线21,所沿着长度方向的其中一侧还间隔排布有若干热敏电阻连接触点24,热敏电阻连接触点24分别通过对应的连接引线23连接至铜箔引出线21;
[0031]上PI热熔胶层10覆盖于铜箔层20的上表面,下PI热熔胶层30覆盖于铜箔层20的下表面,上PI热熔胶层10、铜箔层20、下PI热熔胶层30之间通过两侧的定位孔组对位组装形成整体结构;
[0032]上PI热熔胶层10对应于铜箔引出线21的端部位置设置有第一避位孔组;
[0033]上PI热熔胶层10、下PI热熔胶层30对应于镍片连接铜箔22的位置择一选择设置第二避位孔40;
[0034]上PI热熔胶层10、下PI热熔胶30层对应于热敏电阻连接触点的24位置择一选择设置第三避位孔50。
[0035]具体实施时:
[0036]镍片连接铜箔22通过单独连接线25分开连接两根保险丝26、之后通过连接引线23连接至对应的铜箔引出线21,保险丝26根据不同阻抗值设置不同的线宽线长;保险丝26为波浪状,便于在局部区域内布置对应线宽线长的保险丝;
[0037]定位孔组包括若干定位小孔1、定位槽孔2、定位中孔3、定位大孔4,不同孔型和尺寸的定位孔组合形成用于形成长度方向两侧的不同定位组合,确保在实际定位时不会发生错误定位;
[0038]上PI热熔胶层10的长度方向前半部分区域对应于铜箔层20的镍片连接铜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FDC排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PI热熔胶层;铜箔层,其长度方向沿着动力电池排布方向布置,其长度方向末端设置有若干铜箔引出线,沿着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列设置有若干镍片连接铜箔,镍片连接铜箔通过对应的连接引线连接至铜箔引出线,所沿着长度方向的其中一侧还间隔排布有若干热敏电阻连接触点,所述热敏电阻连接触点分别通过对应的连接引线连接至铜箔引出线;以及下PI热熔胶层;所述上PI热熔胶层覆盖于所述铜箔层的上表面,所述下PI热熔胶层覆盖于所述铜箔层的下表面,所述上PI热熔胶层、铜箔层、下PI热熔胶层之间通过两侧的定位孔组对位组装形成整体结构;所述上PI热熔胶层对应于所述铜箔引出线的端部位置设置有第一避位孔组;所述上PI热熔胶层、下PI热熔胶层对应于所述镍片连接铜箔的位置择一选择设置第二避位孔;所述上PI热熔胶层、下PI热熔胶层对应于所述热敏电阻连接触点的位置择一选择设置第三避位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FDC排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镍片连接铜箔通过单独连接线分开连接两根保险丝、之后通过连接引线连接至对应的铜箔引出线,保险丝根据不同阻抗值设置不同的线宽线长。3.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生,徐鑫,张德刚,赵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安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