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燃机车PLC燃油管路伴热带保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36136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燃机车PLC燃油管路伴热带保温系统,它包括:贴装在燃油管路的外壁上以及内燃机车油箱上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连接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输入端;缠绕在燃油管路的外壁以及温度传感器之外的硅胶加热带,硅胶加热带的电源正极线接入内燃机车的直流电源输出端,硅胶加热带的电源负极线通过继电器接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输出端;基于人机交互的触摸屏,触摸屏接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通讯接口。本系统实现对硅胶加热带开启与关闭无需人为控制,既可以实现燃油进、回油管的保温,又可以减少人为操作,提高便利程度。提高便利程度。提高便利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燃机车PLC燃油管路伴热带保温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内燃机车用保温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内燃机车PLC燃油管路伴热带保温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内燃机车进油管路及回油管路位于机车底部,目前,从机车上部发动机室到机车下部的燃油箱,其管路材质为铁质并且裸露在外,内部传输介质为柴油,而0#柴油的凝固点为5℃左右,在冬季天气寒冷的高纬度地区,裸露在外的进回油管路温度低,容易造成柴油析蜡,进而导致堵塞进回油管路,造成起机不顺利。
[0003]现有的对于进回油管路的保温措施有保温层,加热带等,保温层是采用海绵保温,并在管路上缠绕一层绝热层,保温效果随时间而逐渐降低;保温层类似太阳能管路保温,保温效果差,如果机车停机,两小时内有保温效果,两小时后保温效果逐渐降低,若停机时间较长,则丧失保温效果。加热带保温是采用加热带缠绕在燃油管路,取电来自机车蓄电池,并设置手动开关或常闭状态,手动开关需要人工控制开关,可能存在停机后忘关开关和燃油管路已经析蜡而未开开关的情况,常闭状态是加热带一直处于开启状态,停机后始终使用蓄电池供电,机车长时间停机而加热带一直工作可能会造成蓄电池亏电,从而导致机车无法启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燃机车PLC燃油管路伴热带保温系统。
[0005]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燃机车PLC燃油管路伴热带保温系统,它包括:
[0006]贴装在燃油管路的外壁上以及内燃机车油箱上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连接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输入端;
[0007]缠绕在燃油管路的外壁以及温度传感器之外的硅胶加热带,硅胶加热带的电源正极线接入内燃机车的直流电源输出端,硅胶加热带的电源负极线通过继电器接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输出端;
[0008]基于人机交互的触摸屏,触摸屏接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通讯接口。
[0009]进一步地,燃油管路为裸露在外的进油管和回油管,进油管和回油管连通内燃机车油箱。
[0010]进一步地,温度传感器至少有三个,进油管、回油管以及内燃机车油箱至少对应贴装有一个温度传感器反馈温度信息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上的通讯接口连接触摸屏并显示进油管、回油管以及内燃机车油箱的温度。
[0011]进一步地,通讯接口为RS

232C、RS

422A、RS

485其中的一种。
[0012]进一步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输出端接入内燃机车的控制系统。
[0013]进一步地,硅胶加热带的外壁涂覆有RTV硅橡胶涂层。
[0014]进一步地,温度传感器为薄膜NTC热敏电阻,薄膜NTC热敏电阻呈柔性贴覆于燃油管路的外壁与硅胶加热带的内壁之间。
[0015]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燃机车PLC燃油管路伴热带保温系统,当温度低于时,PLC控制器自动控制电加热带开启,给进回油管加热,可防止温度过低导致的燃油管路析蜡,当温度高时,PLC控制器自动控制硅胶加热带关闭,防止温度过高,最终实现硅胶加热带开启与关闭无需人为控制,既可以实现燃油进、回油管的保温,又可以减少人为操作,提高便利程度。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系统组成示意图。
[0017]图2为触摸屏的UI设计示意图。
[0018]图中:1、温度传感器;2、燃油管路;3、可编程逻辑控制器;4、继电器;5、触摸屏;6、硅胶加热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0]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的内燃机车PLC燃油管路伴热带保温系统,它包括贴装在燃油管路的外壁上以及内燃机车油箱上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1为薄膜NTC热敏电阻,是一种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该阻值会随温度升高降低,采用的是10K的标称阻值,本实施中薄膜NTC热敏电阻呈柔性贴覆于燃油管路的外壁,具体来说,燃油管路2包括裸露在外的进油管和回油管,进油管和回油管是连通在内燃机车油箱上的。进油管、回油管以及内燃机车油箱至少对应贴装有一个薄膜NTC热敏电阻用于反馈温度信息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3,即PLC控制器,本实例中PLC控制器采用中达优控SK2N

24MRT

Pro工控机,兼容FX2N与FX3U,编程软件支持三菱GXWorks2、GXDeveloper的标准modbus协议,因此,进油管和回油管各设置一个薄膜NTC热敏电阻为例,两个薄膜NTC热敏电阻对应连接PLC控制器的AD0与AD1输入处。
[0021]还包括缠绕在燃油管路的外壁以及温度传感器之外的硅胶加热带6,应当理解的是,薄膜NTC热敏电阻位于燃油管路的外壁与硅胶加热带的内壁之间,硅胶加热带的电源正极线接入内燃机车的直流电源输出端,也即利用内燃机车自带的DC110V电压驱动,硅胶加热带的电源负极线通过继电器接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输出端,具体的,PLC控制器的输出COM0与Y16连接在继电器上控制继电器4的开关;PLC控制器输出端COM0与Y16的闭合控制硅胶加热带的开关。
[0022]还包括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上的通讯接口连接的触摸屏5,用以显示进油管、回油管以及内燃机车油箱的温度,触摸屏接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通讯接口,通讯接口采用RS

232C、RS

422A、RS

485其中的一种;其中,触摸屏是人机交互界面,安装在机车司机室操作台上,触摸屏做主站,PLC控制器做从站,本实施例中,触屏幕采用的型号是FE3070C

V1,利用三菱Fstudio2软件对其界面进行UI设计,如图2所示UI设计上半部分为温度显示区,三路温度名称设置为静态文本,温度显示设置为D80、D90、D95的数值显示,显示输入来源为PLC输入端的薄膜NTC热敏电阻的电信号,在温度显示区下方应设置三处校准按钮,用于安装调
试时校准出精确温度,下半部分为自定义温度区与开关显示区,实现显示三路温度,即燃油箱内温度、进油温度与回油温度。
[0023]本实施例中的PLC控制器的输出端接入内燃机车的控制系统,同时集成RS232通讯口,24路X点输入,16路继电器输出,5路模拟量AD输入,5路10KNTC温度,最大程序32000步。程序设定是调用继电器,输入端接入通道中的三路通道,即AD0、AD1、AD2,接收来自薄膜NTC热敏电阻的模拟值,根据模拟值逻辑指向继电器,继电器输出为通道中COM0、Y16、Y17接口,最终实现感应温度传感器的电信号,逻辑计算后控制COM0与Y16接通接通并做出反馈,COM0与Y16接通代表燃油管路保温电加热带开启,此时所有输入与输出信号均转换为电信号。实现的功能是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进、回油管温度,当温度低于10℃时,PLC控制器自动控制电加热带开启,给进回油管加热,可防止温度过低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燃机车PLC燃油管路伴热带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贴装在所述燃油管路的外壁上以及内燃机车油箱上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连接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输入端;缠绕在所述燃油管路的外壁以及温度传感器之外的硅胶加热带,硅胶加热带的电源正极线接入内燃机车的直流电源输出端,硅胶加热带的电源负极线通过继电器接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输出端;基于人机交互的触摸屏,触摸屏接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通讯接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车PLC燃油管路伴热带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管路为裸露在外的进油管和回油管,进油管和回油管连通所述内燃机车油箱。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车PLC燃油管路伴热带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至少有三个,进油管、回油管以及内燃机车油箱至少对应贴装有一个所述温度传感器反馈温度信息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可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杰李岩李兴华翟乃兵盖琪欣高洪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淄矿铁路运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