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编防弹面料、防弹衣内胆及防弹衣,所述混编防弹面料以多根经纱和多根纬纱纵横交错编织而成的平纹织物为基础,将任意相邻两根所述经纱和/或任意相邻两根纬纱绕接以增大摩擦包角,通过将任意相邻的两根纬纱和/或任意相邻的两根经纱绕接(类似于形成一个缠接点),从而可显著的提高经纱和/或纬纱的摩擦包角,以提高经纱和/或纬纱在交织状态下的约束力和抗侵彻性能。下的约束力和抗侵彻性能。下的约束力和抗侵彻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编防弹面料、防弹衣内胆及防弹衣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
,尤其涉及一种混编防弹面料、防弹衣内胆及防弹衣。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平纹织物的防弹芯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通过提高纱线间的交织阻力,在保证织物舒适性的基础上,提升平纹结构的抗侵彻性能,而提高交织阻力的途径之一是提高纱线与纱线之间的摩擦系数,即增强纤维与纤维间的界面强度;目前文献号为CN112779643B《防弹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与防弹衣内胆》,但其存在如下四个缺点:1.缝纫线本身具有一定重量,会对芳纶平纹织物造成增重效果;2.需要对芳纶织物进行线迹缝合的二次处理,增加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3.线迹缝合在限制长丝束滑移的过程中,会提高织物面料的硬挺度,降低内胆芯片的适体性;4.线迹缝合容易破坏长丝束的结构,对纤维造成损伤,降低材料的力学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以平纹织物为基础将相邻尾纱和/或任意相邻的两根经纱绕接的方式以提高抗冲击性能的混编防弹面料。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混编防弹面料,以多根经纱和多根纬纱纵横交错编织而成的平纹织物为基础,将任意相邻两根所述经纱和/或任意相邻两根纬纱绕接以增大摩擦包角。
[000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任意相邻的两根纬纱和/或任意相邻的两根经纱绕接(类似于形成一个缠接点),从而可显著的提高经纱和/或纬纱的摩擦包角,以提高经纱和/或纬纱在交织状态下的约束力和抗侵彻性能。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多根所述纬纱的绕接点在经向上处于同一直线上并形成经向绕接线。
[000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且加工便捷。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经向绕接线具有多根,且多根所述经向绕接线在纬向上间隔分布。
[0009]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每根纬纱具有多个绕接点,从而进一步的提高纬纱在交织状态下的约束力和抗侵彻性能。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多根所述经纱的绕接点在纬向上处于同一直线上并形成纬向绕接线。
[0011]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且加工便捷。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纬向绕接线具有多根,且多根所述纬向绕接线在经向上间隔分布。
[0013]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每根经纱具有多个绕接点,从而进一步的提高经纱在交织状态下的约束力和抗侵彻性能。
[0014]上述技术方案中任意相邻两根所述经纱和/或任意相邻两根纬纱是以平针混编、扭转平针混编或成圈(若相邻两个经纱绕接则是经向成圈,若相邻两根纬纱绕接则是纬向成圈)的方式进行绕接。
[001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且绕接时包角大,从而使得绕接点处的经纱和/或纬纱的摩擦阻力增大。
[001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经纱和纬纱均为400D
‑
1000D的芳纶长丝束(优选的,可以是400D、600D、800D或1000D,进一步优选的为400D),所述经纱和纬纱的密度均为50
‑
100根/10cm(优选的,经纱和纬纱密度可均为50根/10cm、70根/10cm、90根/10cm或100根/10cm)。
[001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芳纶长丝束具有超高强度、高模量和耐高温,其适用于制作防弹制品。
[001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抗冲击性能佳的防弹衣内胆。
[001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弹衣内胆,包括多层如上所述的混编防弹面料叠合而成。
[0020]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且防弹性能佳。
[0021]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混编防弹面料为2
‑
4层。
[0022]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厚度小,且防弹性能好,同时柔软性佳。
[002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抗冲击性能佳的防弹衣内胆。
[002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弹衣,包括如上所述的防弹衣内胆。
[002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防弹性能好。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
‑
3以及对照例中纱线抽拔实验时面料的夹持结构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
‑
3以及对照例中纱线抽拔实验的结构分析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纬纱绕接的方法示意图;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纬纱绕接的方法示意图;
[0030]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纬纱绕接的方法示意图;
[0031]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实施例5和实施例6中具有两根经向绕接线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优化后的混编防弹面料示意图。
[0033]图中:1经纱、2纬纱、21抽拔纬线、10经向绕接线、20纬向绕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35]实施例1
[003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编防弹面料,以多根经纱1和多根纬纱2纵横交错编织而成的平纹织物为基础,将任意相邻两根所述纬纱2以平针混编的方式进行绕接,且多根所述纬纱2的绕接点在经向上处于同一直线上并形成一根经向绕接线10,且经向绕接线处于该混编防弹面料横幅的中部,其中,所述经纱1和纬纱2均为杜邦公司的K29芳纶长丝束,经纬纱
均为1500D,织物的经纬密度均为70根/10cm。
[0037]如图3所示,其纬纱绕接方法是:采用单剑杆织机引纬,当新的纬纱完成打纬运动时,使用舌针上移,使旧线圈从针钩的位置移到针杆上;随后舌针下移,旧线圈使针舌向上翻转,关闭针口;针舌继续下降,使针钩接触新纱线开始逐渐弯纱,逐渐形成新的线圈,并且为下一纬的钩圈做准备。当织完整个织物时,形成如图1所示的机织/针织混编结构。在平纹/平针混编结构中,由于上一纬能过通过嵌套下一纬增大摩擦包角,并且相邻纬纱之间能够通过线圈嵌套强化协同效应,因此能提升纬纱抵御纱线抽拔的能力。
[0038]实施例2
[0039]同实施例1,其区别在于,将任意相邻两根所述纬纱2以扭转平针混编的方式进行绕接。
[0040]如图4所示,其纬纱绕接方法同实施例1,区别体现在:在针钩完成弯纱,形成新的线圈后,钩针会扭转180
°
,形成扭转平针结构。扭转平针结构和平针结构的区别在于,前者会使相邻的两根纬纱处于自锁状态,对纬纱抽拔的力度越大,结构就锁的越紧,因此就越难以抽出。
[0041]实施例3
[0042]同实施例1,其区别在于,将任意相邻两根所述纬纱2以纬向成圈的方式进行绕接。
[0043]图5中5根经纱分别被5页综框控制,从步骤1到步骤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编防弹面料,其特征在于,以多根经纱(1)和多根纬纱(2)纵横交错编织而成的平纹织物为基础,将任意相邻两根所述经纱(1)和/或任意相邻两根纬纱(2)绕接以增大摩擦包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编防弹面料,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纬纱(2)的绕接点在经向上处于同一直线上并形成经向绕接线(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编防弹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经向绕接线(10)具有多根,且多根所述经向绕接线(10)在纬向上间隔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编防弹面料,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经纱(1)的绕接点在纬向上处于同一直线上并形成纬向绕接线(2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编防弹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纬向绕接线(20)具有多根,且多根所述纬向绕接线(20)在经向上间隔分布。6.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熠,辛利,张瑞,陈军,周阳,孙九霄,徐杰,欧阳屹伟,朱立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纺织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