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5835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28
压缩机具备:压缩机壳体(2);压缩部,其配置于压缩机壳体(2)的内部,用于压缩制冷剂;以及电动机,其配置于压缩机壳体(2)的内部,用于驱动压缩部。电动机具有转子和定子,所述转子与压缩部的旋转轴同轴设置,所述定子配置于转子的外周侧。定子在定子的周向上形成有多个大径部(37)和多个小径部(38),所述多个大径部(37)与压缩机壳体(2)的内周面接触,所述多个小径部(38)与大径部(37)相比,从电动机的旋转中心至外周面为止的距离较小。定子设有多个焊接部(20),所述多个焊接部(20)由压缩机壳体(2)的内周面与定子的外周面接合而成,焊接部(20)设于定子的小径部(38)。(20)设于定子的小径部(38)。(20)设于定子的小径部(3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压缩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

技术介绍

[0002]例如,回转式压缩机具备配置于压缩机壳体内部的电动机,有时电动机的定子的外周面被焊接固定于压缩机壳体的内周面。在这种回转式压缩机的制造工序中,已知可通过将压缩机壳体热装(利用基于热的膨胀和收缩,将两个部件结合的方法。[1]将位于外侧的具有孔的部件加热膨胀,使孔的内径扩大。[2]将位于内侧的部件嵌入内径扩大的外侧部件的孔内。[3]通过使外侧部件冷却而使孔的内径缩小,外侧部件紧固住内侧部件,从而使两个部件相互固定。)于定子来将定子临时固定于压缩机壳体,之后将嵌入有定子的压缩机壳体搬运至焊接工序进行焊接。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

191702号公报
[0004]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

5557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配置于压缩机壳体内的电动机中,若定子变形,则定子的磁化特性劣化且铁耗增加,使得电动机效率降低。因此,在通过压缩机壳体的热装来临时固定定子的情况下,一般来说使压缩机壳体的内径相对于定子的外径形成为,配合公差呈过盈配合(在公差的范围内,定子的外径始终大于压缩机壳体的内径的状态)与间隙配合(在公差的范围内,定子的外径始终小于压缩机壳体的内径的状态)之间的过渡配合(因在公差的范围内的偏差而导致定子的外径相对于压缩机壳体的内径可大可小的状态)。由此,能够抑制定子受到热装的压缩机壳体施加的外力而变形的情况。并且,定子在通过热装而临时固定于压缩机壳体之后,通过焊接而固定于压缩机壳体。也就是说,一边通过过渡配合维持配置于压缩机壳体内的定子的临时固定状态,一边通过焊接将定子固定于压缩机壳体内,由此,减小定子的变形并将定子牢固地固定于压缩机壳体。
[0006]然而,即使在将压缩机壳体的内径形成为过渡配合的情况下,当因为尺寸偏差而导致压缩机壳体的内径趋近尺寸公差的最小极限值时,也可能与过盈配合一样地出现过盈量(定子的外径大于压缩机壳体的内径时的、定子的外径与压缩机壳体的内径之差)变大的风险。当过盈量增大时,被紧固于压缩机壳体的定子中产生的变形导致电动机效率下降,通过焊接来将定子固定于压缩机壳体的有益效果也随之消失。
[0007]所公开的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其能够减小在将定子固定于压缩机壳体时定子中产生的变形。
[0008]本申请公开的压缩机的一个形态具备:压缩机壳体;压缩部,其配置于压缩机壳体的内部,用于压缩制冷剂;以及电动机,其配置于压缩机壳体的内部,用于驱动压缩部,其中,电动机具有转子和定子,所述转子与压缩部的旋转轴同轴设置,所述定子配置于转子的外周侧,定子在定子的周向上形成有多个大径部和多个小径部,多个大径部与压缩机壳体
的内周面接触,多个小径部与大径部相比,从电动机的旋转中心至外周面为止的距离较小,定子设有多个焊接部,多个焊接部使压缩机壳体的内周面与定子的外周面接合,焊接部设于定子的小径部。
[0009]根据本申请公开的压缩机的一个形态,能够减小在将定子固定于压缩机壳体时定子中产生的变形,并抑制电动机效率的降低。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表示实施例的压缩机的纵截面图。
[0011]图2是表示实施例的压缩机的三相电动机的横截面图。
[0012]图3是表示实施例的三相电动机的定子的俯视图。
[0013]图4是表示实施例的定子铁芯的俯视图。
[0014]图5是表示实施例的定子铁芯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0015]图6是放大表示实施例的定子铁芯的小径部的俯视图。
[0016]图7是放大表示实施例的定子铁芯的贯穿孔的俯视图。
[0017]图8是用于说明在实施例的压缩机的制造工序中作用于定子铁芯的外力及应力的俯视图。
[0018]图9是表示实施例的定子铁芯中产生的变形的图。
[0019]图10是表示实施例的定子铁芯的变形的矫正的图。
[0020]图11是表示实施例的定子铁芯的变形通过焊接而被矫正的图表。
[0021]图12是表示实施例的定子铁芯的过盈量与电动机效率的减少率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0022]图13是用于说明实施例的APF效率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参照附图对本申请公开的压缩机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此外,本申请公开的压缩机不限于以下的实施例。
[0024]实施例
[0025]图1是表示实施例的压缩机的纵截面图。如图1所示,压缩机1是通常所说的回转式压缩机,其具备:作为压缩机壳体的容器2;作为旋转轴的压缩机轴3;压缩部5;以及三相电动机6。容器2由金属材料形成,并形成有密闭的内部空间7。内部空间7形成为大致圆柱状。在将容器2纵置于水平面时,其形成为:内部空间7所形成的圆柱的中心轴与铅垂方向平行。在容器2中,在内部空间7的下部形成有储油器8。在储油器8中,储藏有用于润滑压缩部5的润滑油即冷冻机油8a。容器2与作为吸入部的吸入管11及作为排出部的排出管12连接,所述吸入部用于吸入制冷剂,所述排出部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作为旋转轴的压缩机轴3形成为棒状,以一端配置于储油器8的方式,配置于容器2的内部空间7。压缩机轴3被容器2支承为能够以形成内部空间7的圆柱的中心轴为中心旋转。压缩机轴3通过旋转,将储藏于储油器8的冷冻机油8a供给至压缩部5。
[0026]压缩部5配置于内部空间7的下部,并且配置于储油器8的上方。压缩机1还包括上消音盖14和下消音盖15。上消音盖14配置于内部空间7中的压缩部5的上部。上消音盖14在
其内部形成上消音室16。下消音盖15设于内部空间7中的压缩部5的下部,并且配置于储油器8的上部。下消音盖15在其内部形成下消音室17。下消音室17通过形成于压缩部5的连通路(未图示)与上消音室16连通。在上消音盖14与压缩机轴3之间,形成有压缩制冷剂排出孔18,上消音室16通过压缩制冷剂排出孔18与内部空间7连通。
[0027]压缩部5利用压缩机轴3的旋转来压缩从吸入管11供给的制冷剂,并将该压缩后的制冷剂供给至上消音室16与下消音室17。该制冷剂与冷冻机油8a具有相溶性。三相电动机6配置于内部空间7中的压缩部5的上方。
[0028]图2是表示实施例的压缩机1的三相电动机6的横截面图。如图1及图2所示,三相电动机6具备转子21以及定子22。转子21由多个金属板层叠形成为圆柱状,并通过后文所述的铆接部28和多个铆钉9而被一体化。转子21的中心插通有压缩机轴3,且转子21固定于压缩机轴3。转子21中,以成为以压缩机轴3为中心的六角形的每个边的方式形成有6个缝隙状的磁铁嵌入孔10a。在转子21的周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形成有各磁铁嵌入孔10a。在磁铁嵌入孔10a中嵌入有板状的永久磁铁10b。
[0029]定子22形成为大致圆筒形,以包围转子21的外周侧的方式配置。定子22具备:环状的定子铁芯23,上绝缘架24及下绝缘架25,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压缩机壳体;压缩部,其配置于所述压缩机壳体的内部,用于压缩制冷剂;以及电动机,其配置于所述压缩机壳体的内部,用于驱动所述压缩部,其中,所述电动机具有转子和定子,所述转子与所述压缩部的旋转轴同轴设置,所述定子配置于所述转子的外周侧,所述定子在所述定子的周向上形成有多个大径部和多个小径部,所述多个大径部与所述压缩机壳体的内周面接触,所述多个小径部与所述大径部相比,从所述电动机的旋转中心至外周面为止的距离较小,所述定子设有多个焊接部,所述多个焊接部使所述压缩机壳体的内周面与所述定子的外周面接合,所述焊接部设于所述定子的所述小径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子的外周面上,供所述压缩机壳体内的润滑油沿着所述外周面流过的多个凹部,在所述定子的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在所述定子的周向上相邻的所述小径部与所述大径部形成为夹着所述凹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子的周向上,每个所述大径部的沿所述定子的外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宏昌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