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开大学专利>正文

挂膜式浮动链曝气污染水体修复方法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4967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挂膜式浮动链曝气污染水体修复方法与装置,属于水处理和环保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以连续曝气-间歇曝气工艺为基础,以浮动曝气链为曝气装置,并由浮动链支链上悬挂的填料来附着生物膜,对污染水域进行修复和水质改善。本发明专利技术经济、高效,对水质和水量变化有较强适应性,在低水温条件下也能保持净化功能,且无剩余污泥。处理后的出水水质能得到改善,对污染水体的修复能取得较好效果。特别适用于受污染河流或水库等污染水体的原位修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处理与环境保护
,涉及的是一种用于水质改善的挂膜式浮 动链曝气污染水体修复方法与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的经济高速增长,水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流域污染伴随着流域经济 社会粗放式发展逐步产生,并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很多江河成了排污沟、毒沟,一 些湖泊成了纳污湖、臭湖。2006年,七大水系中属V类和劣V类水质的占26鬼,国家 重点监控的9大湖泊中整体水质为V类和劣V类的有7个。2007年以来,辽河、海河 为重度污染, 一些河道丧失了使用功能。目前,污废水大多通过化学法、活性污泥法和微生物生化法进行处理。这些方法 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处理工艺复杂、动力消耗大、基建成本高、维护管理难、效果差等 问题。尤其对于区域污染水体,很多工艺由于费用高,操作难,稳定性差等原因,使 用受到限制。传统活性污泥法进水有机物负荷不宜过高,造成曝气池容积大,占用土地较 多,基建费用高;对进水水质、水量变化的适应性较低,运行效果易受水质、水 量变化影响。SBR法工艺对水质水量的变化有很强的适应性,出水水质好,污泥量少,而且不需 二沉池及污泥回流等设备。但是设备的闲置率较高,操作管理也较为复杂。德国的百乐克(Biolak)工艺,由于其曝气池采用土池结构,池底铺设防渗膜,曝气 装置采用无固定的漂浮移动式曝气系统供氧,由于移动式曝气系统的充氧特征,在生化 池内能产生多重的缺氧和好氧区域,具有高效低耗的特点,但是在运行过程中还是存在 很多问题。工艺除多级曝气池外,还设有厌氧池,终沉池和稳定池,占地面积较大, 稳定池的作用也并不明显。多级曝气池内的A/0区域的缺氧和好氧效果不能保证,污 水COD和氨氮的处理效果不太好。微孔曝气器相对于其他曝气器而言也较为昂贵,而 且曝气设备也较为复杂。若直接应用上述污水处理工艺进行水体污染修复,不但涉及工程量大,运行维护的成本也会很高,同时无法保证效果,因此,研究出一种高效低耗,简便易行,且能 适用于流域污染原位污染水体修复的技术势在必行。在污水微生物处理中,活性污泥驯化可使已有的用于其它污废水处理的活性 污泥逐步具有处理某种特定工业废水的能力。通过在进水中逐渐增加特定工业废 水的比例,或提高工业废水的浓度,并根据微生物需要添加养料,以使微生物逐 渐适应新的生活条件,达到对特定废水所要求的满负荷及很高的处理效率为止。 驯化过程中,能分解废水的微生物得到发展,不能适应的微生物被逐渐淘汰。常用的微生物载体填料分为固定式填料,悬挂式填料、分散型填料及新型生物填 料,具体包括软性填料、组合填料、弹性填料、堆积式填料和悬浮填料等。水处理中 选用何种填料通常根据废水水质、处理工艺、装置构造、使用条件等因素来确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低耗、应用范围广、使用便利的挂膜式浮动链曝 气污染水体修复方法,利用本方法可以方便的实现区域污染水体的原位修复。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用于挂膜式浮动链曝气污染水体修复方法的装置,该 装置结构简单,剩余污泥量少,投资费用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挂膜式浮动链曝气污染水体修复方法。其特征在 于污水按处理运行周期间断进入第一反应区域,在第一反应区域利用挂膜浮动曝气 装置进行连续曝气,使其与投放于第一反应区域内的活性污泥充分混合;第一反应区 域再间断出水进入第二反应区域,利用挂膜浮动曝气装置进行间歇曝气,使其再次与 投放于第二反应区域内的活性污泥充分混合,沉淀后,排出上清液;所述反应区域的 平均活性污泥浓度MLSS为3000 5000mg/L。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用于挂膜式浮动链曝气污染水体修复方法的装置,包括反应池, 曝气装置,曝气泵,气阔,时控装置,水泵和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分隔为第 一反应区域和第二反应区域,所述第一反应区域进水口经水泵与进水连接,所述第二 反应区域设有经出水阀的出水口,并由时控装置控制出水时间,所述第一反应区域与 第二反应区域的连接水口位于两个反应区域相连处隔离板的接近水面处,并且所述第 二反应区域和第一反应区域的底部通过管路和回流泵相连接;所述曝气装置为并联的 多组,分别通过气阀再和管路与曝气泵连接;所述曝气装置分别垂于第一反应区域和 第二反应区域内,并且在第一反应区域和第二反应区域的曝气装置之间连接有时控装 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以连续曝气-间歇曝气工艺为基础,以浮动曝气链 为曝气装置,并由浮动链支链上悬挂的填料来附着生物膜,对污染水域进行修复和水 质改善。其中,挂膜浮动链曝气方法工艺简单,便于对污染水域进行原位修复。间歇 式进水可以充分利用反应区域和反应时间。二次曝气池兼作沉淀池,只用两个反应区 便可对污水进行有效治理。同时采用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结合,对水量、水质和水 温变动适应性强,处理效果好并具良好硝化反硝化功能。本专利技术经济、高效,在低水 温条件下也能保持净化功能,且无剩余污泥。处理后的出水水质能得到改善,对污染 水体的修复能取得较好效果。附图说明图l为本专利技术的反应装置图。图中l水泵,2回流泵,3球形悬浮填料,4曝气头,5平直溢流堰,6曝气泵, 7气阀,8曝气链支链,9曝气链主链,10时控装置,11进水泵时间控制器,12出 水阀。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污染水体修复新方法是,污水按处理运行周期间断进入第一反应区域(反 应器I),在第一反应区域利用挂膜浮动曝气装置进行连续曝气,使其与投放于第一 反应区域内的活性污泥充分混合。第一反应区域再间断出水进入第二反应区域(反应 器II),利用挂膜浮动曝气装置进行间歇曝气,使其再次与投放于第二反应区域内的 活性污泥充分混合,沉淀后,排出上清液。该污水处理一个运行周期的流程为预先将污水注满第一反应区域,且第一反应 区域连续曝气;然后通过水泵向第一反应区域进水,溢出的污水进入第二反应区域, lh后充满;在开始进水0.5h后第二反应区域开始曝气,曝气时间为3 6h,间歇时间 与曝气时间相等,在结束间歇前lh开始通过出水阀将上清液排空,排水时间为0.5h。在反应区域的平均活性污泥浓度MLSS为3000 5000mg/L。其活性污泥是由城 市污水处理厂DAT池好氧污泥经驯化而成,驯化用水为污水库存量混合化工废水。所述城市污水处理厂为处理城市市政废水,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污水处理厂;所述 污水库存量混合化工废水为电镀、酿造、石化和农药废水的混合废水。在第一反应区域(反应器I )中污水通过生化反应,使水中大部分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出水流入第二反应区域(反应器n),进行间歇曝气,通过二次曝气,使剩余的有机污染物发生降解。反应器II内依次进行曝气-沉淀过程。在沉淀期间,由于没有外部氧气供给,泥水混合体系中的氧气逐渐被消耗,造成体系底部发生缺氧或厌氧。所述第二反应区域还持续从底部回流部分污水至第一反应区域,每小时回流体积 为第一反应区域有效容积的10 30% (即回流体积比为10 30%)。同时,反应器I内的水也不断被带入反应器n中。反应体系中的污水不断经过好氧-缺氧-厌氧过程, 以此可以去除污水中的氮,也可以使大分子的有机污染物得到有效降解,可适用于较高COD的废水处理中。另一方面,在反应器I和反应器II的曝气链上都挂有球型悬浮填料,活性污泥可 在填料上附着生长,形成生物膜。在生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挂膜式浮动链曝气污染水体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污水按处理运行周期间断进入第一反应区域,在第一反应区域利用挂膜浮动曝气装置进行连续曝气,使其与投放于第一反应区域内的活性污泥充分混合;第一反应区域再间断出水进入第二反应区域,利用挂膜浮动曝气装置进行间歇曝气,使其再次与投放于第二反应区域内的活性污泥充分混合,沉淀后,排出上清液;所述反应区域的平均活性污泥浓度MLSS为3000~5000mg/L。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琼华涛周启星周亚飞李威
申请(专利权)人:南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