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纳米纤维
‑
颗粒复合增强的高模量聚氨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纤维
‑
颗粒复合增强的高模量聚氨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聚氨酯是由多元醇和多异氰酸酯聚合反应制得的一种聚合物材料,通过不同的原料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构和性能,可制备为从液体到固体、从软质到硬质的涂料、粘合剂、塑料、纤维、橡胶等各类制品。聚氨酯硬化体有着优异的韧性、抗冲击性、耐磨性、抗撕裂性。聚氨酯加工成型工艺简单,注射、浇筑等工艺均可得到较好的成型效果,因此其应用十分广泛且应用范围增长迅速。
[0003]聚氨酯复合材料是使用聚氨酯树脂为基体,以玻璃纤维、碳纤维、玄武岩纤维等作为增强材料,通过缠绕、拉挤、注射成型等工艺制成的纤维增强型树脂复合材料。与传统树脂相比,聚氨酯与增强材料的结合更好,因此抗冲击性能、力学性能和耐候性优异。聚氨酯树脂中不含苯乙烯等挥发物,完全满足国家对“加强绿色产品应用研发加强绿色产品应用研发,推广轻量化、低功耗技术工艺”的相关要求。聚氨酯用于拉挤成型具有黏度低、成型速度更快的工艺优势。聚氨酯复合材料具有密度低、拉伸性、抗冲击性好、耐久性佳、材料可设计性强等特点,被广泛的应用于窗框、电线杆、浴缸、汽车大型部件等制品的生产制造中。
[0004]在通常情况下聚氨酯材料的刚性较低,在面对需要有较高模量和强度的使用场景则难以完全满足,如在电网电杆或是铁路接触网支柱等领域应用时,在相同载荷下的目前聚氨酯复合材料杆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纤维
‑
颗粒复合增强的高模量聚氨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其是由聚氨酯组合料和增强纤维经由相应复合生产工艺流程制备得到的聚氨酯复合材料;其中所述聚氨酯组合料和增强纤维的质量比为1:(2.5~4);其中所述聚氨酯组合料是由A组分树脂、B组分固化剂和C组分增强材料按照质量比为1:(0.82~1.08):(0.05~0.13)形成的组合料;其中所述增强纤维为通过表面处理剂对于增强纤维进行表面处理得到的表面改性纤维。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聚氨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氨酯组合料中A组分树脂由多元醇、扩链剂、增溶剂和催化剂组成,其中扩链剂、增溶剂和催化剂的含量分别为5
‑
14%、0.8
‑
1.5%和0.1
‑
1.5%,以A组分的总质量计;其中所述多元醇为饱和脂肪族聚酯多元醇、不饱和脂肪族聚酯多元醇、聚己内酯多元醇、聚芳香酯多元醇、聚混酸酯多元醇或聚醚多元醇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扩链剂为乙二醇、丁二醇、1,6
‑
乙二醇、1,4
‑
二(2
‑
羟基乙氧基)苯、甘油、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4,4'
‑
亚甲基二(2
‑
氯苯胺)、二甲硫基甲苯二胺、二乙基甲苯二胺或三异丙醇胺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相容剂为有机硅表面活性剂、有机锌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催化剂为热敏延迟性催化剂。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一种聚氨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氨酯组合料中A组分官能度为2
‑
6,羟值为60~480 mgKOH/g。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聚氨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氨酯组合料中B组分固化剂由甲苯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环己烷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对苯二异氰酸酯、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三聚体、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和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文勋,程冠之,贡照华,王希,谢永江,郑新国,殷天娇,张序潭,李世达,李书明,杨洋,张凯嘉,冯仲伟,谭盐宾,白鸿国,苏伟,李宇,袁凯明,崔金龙,孙大斌,刘竞,谢清清,李旺,栗少清,舒双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铁科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铁科特种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