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模领域,公开了基于AI大数据的智慧建模管理系统,包括相机模块、图像处理模块和建模模块;相机模块用于获取待建模的物体的深度图像的集合;图像处理模块用于获得预处理图像的集合;建模模块用于基于预处理图像的集合建立待建模的物体的三维模型;相机模块包括深度相机、水平移动装置和计算装置;获取待建模的物体在拍摄角度A的深度图像的过程包括:获得待建模的物体在拍摄角度A的第一图像;计算出水平移动距离;将深度相机移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并获得对应的第二图像和第三图像,基于第二图像和第三图像对第一图像进行优化处理,获得拍摄角度A的深度图像。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深度图像中缺失深度信息的像素点的比例。的比例。的比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AI大数据的智慧建模管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模领域,尤其涉及基于AI大数据的智慧建模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对物体进行三维建模的过程中,一般需要先对物体进行拍摄,获得物体的深度图像,对深度图像进行预处理后,基于深度图像来进行建模。现有技术中获取深度图像时,深度图像可能会因为某个位置的物体对当前位置的深度相机所发出的光线的反射角度较大,使得深度相机发出的光线被物体以较大的角度反射出去,造成无法获得该位置的所反射回来的光线,从而导致无法获得该位置的深度信息,使得深度图像中该位置所对应的像素点的缺失深度信息,导致建模的结果不够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公开基于AI大数据的智慧建模管理系统,解决如何减少深度图像中缺失深度信息的像素点的比例,从而提高建模的结果的准确程度的问题。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AI大数据的智慧建模管理系统,包括相机模块、图像处理模块和建模模块;相机模块用于从预设的多个拍摄角度对待建模的物体进行拍摄,获取待建模的物体的深度图像的集合;图像处理模块用于对深度图像的集合中的深度图像进行预处理,获得预处理图像的集合;建模模块用于基于预处理图像的集合建立待建模的物体的三维模型;相机模块包括深度相机、水平移动装置和计算装置;获取待建模的物体在拍摄角度A的深度图像的过程包括:深度相机从预设的拍摄角度A对待建模的物体进行拍摄,获得待建模的物体在拍摄角度A的第一图像;计算装置根据第一图像计算出水平移动距离;水平移动装置根据水平移动距离对深度相机进行水平移动,将深度相机移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深度相机在第一位置获取待建模的物体的第二图像以及在第二位置获取待建模的物体第三图像;计算装置基于第二图像和第三图像对第一图像进行优化处理,获得拍摄角度A的深度图像。
[0005]优选地,根据第一图像计算出水平移动距离,包括:获取第一图像中的无效像素点的数量;使用如下计算函数获取水平移动距离:
[0006]表示水平移动距离,表示第一图像中的像素点的总数,表示预设的水平移动距离标准值。
[0007]优选地,获取第一图像中的无效像素点的数量,包括:对于第一图像中的像素点,若该第一图像中不包含像素点的深度值,则表示像素点为无效像素点。
[0008]优选地,根据水平移动距离对深度相机进行水平移动,将深度相机移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包括:以深度相机拍摄第一图像时,深度相机的镜头的主光轴的方向为x轴,以垂直于主光轴的方向为y轴,以深度相机的位置为坐标原点建立水平移动坐标系;则第一位置的坐标为,第二位置的坐标为;将深度相机从坐标原点移动至的位置,从而实现将深度相机移动至第一位置;将深度相机从坐标原点移动至的位置,从而实现将深度相机移动至第二位置。
[0009]优选地,基于第二图像和第三图像对第一图像进行优化处理,获得拍摄角度A的深度图像,包括:对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进行配准处理,获得第一处理信息;基于第一处理信息对第一图像进行优化处理,获得中间图像;对中间图像和第三图像进行配准处理,获得第二处理信息;基于第二处理信息对中间图像进行优化处理,获得拍摄角度A的深度图像。
[0010]优选地,对深度图像的集合中的深度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对深度图像进行边缘检测计算,获得深度图像中的边缘像素点;基于边缘像素点获取第一处理集合;基于第一处理集合获取第二处理集合;分别对第一处理集合和第二处理集合中的像素点进行滤波处理,获得预处理图像。
[0011]优选地,对深度图像进行边缘检测计算,获得深度图像中的边缘像素点,包括:使用边缘检测算法对深度图像进行计算,获得深度图像中的边缘像素点。
[0012]优选地,基于边缘像素点获取第一处理集合,包括:将边缘像素点及边缘像素点的预设大小的邻域中的像素点作为第一处理集合中的像素点。
[0013]优选地,基于第一处理集合获取第二处理集合,包括:将深度图像中除了第一处理集合中的像素点之外的像素点作为第二处理集合中的像素点。
[0014]优选地,分别对第一处理集合和第二处理集合中的像素点进行滤波处理,获得预
处理图像,包括:在深度图像中,先使用基于深度学习去噪算法对第一处理集合中的像素点进行滤波处理,然后使用基于空间域的图像降噪方法对第二处理集合中的像素点进行滤波处理,获得预处理图像。
[0015]本专利技术对建模的过程进行管理时,对于拍摄角度A,采用的不是只获取一张深度图像的方式来得到拍摄角度A的深度图像,而是基于第一图像、第二图像和第三图像来综合计算得到深度图像,能够有效地减少深度图像中缺失深度信息的像素点的比例,从而有效地提高建模结果的准确程度。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基于AI大数据的智慧建模管理系统的一种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坐标系的一种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图像的坐标系的一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1]如图1所示的一种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AI大数据的智慧建模管理系统,包括相机模块、图像处理模块和建模模块;相机模块用于从预设的多个拍摄角度对待建模的物体进行拍摄,获取待建模的物体的深度图像的集合;图像处理模块用于对深度图像的集合中的深度图像进行预处理,获得预处理图像的集合;建模模块用于基于预处理图像的集合建立待建模的物体的三维模型;相机模块包括深度相机、水平移动装置和计算装置;获取待建模的物体在拍摄角度A的深度图像的过程包括:深度相机从预设的拍摄角度A对待建模的物体进行拍摄,获得待建模的物体在拍摄角度A的第一图像;计算装置根据第一图像计算出水平移动距离;水平移动装置根据水平移动距离对深度相机进行水平移动,将深度相机移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深度相机在第一位置获取待建模的物体的第二图像以及在第二位置获取待建模
的物体第三图像;计算装置基于第二图像和第三图像对第一图像进行优化处理,获得拍摄角度A的深度图像。
[0022]本专利技术对建模的过程进行管理时,对于拍摄角度A,采用的不是只获取一张深度图像的方式来得到拍摄角度A的深度图像,而是基于第一图像、第二图像和第三图像来综合计算得到深度图像,能够有效地减少深度图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AI大数据的智慧建模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相机模块、图像处理模块和建模模块;相机模块用于从预设的多个拍摄角度对待建模的物体进行拍摄,获取待建模的物体的深度图像的集合;图像处理模块用于对深度图像的集合中的深度图像进行预处理,获得预处理图像的集合;建模模块用于基于预处理图像的集合建立待建模的物体的三维模型;相机模块包括深度相机、水平移动装置和计算装置;获取待建模的物体在拍摄角度A的深度图像的过程包括:深度相机从预设的拍摄角度A对待建模的物体进行拍摄,获得待建模的物体在拍摄角度A的第一图像;计算装置根据第一图像计算出水平移动距离;水平移动装置根据水平移动距离对深度相机进行水平移动,将深度相机移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深度相机在第一位置获取待建模的物体的第二图像以及在第二位置获取待建模的物体第三图像;计算装置基于第二图像和第三图像对第一图像进行优化处理,获得拍摄角度A的深度图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AI大数据的智慧建模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根据第一图像计算出水平移动距离,包括:获取第一图像中的无效像素点的数量;使用如下计算函数获取水平移动距离:;表示水平移动距离,表示第一图像中的像素点的总数,表示预设的水平移动距离标准值。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AI大数据的智慧建模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获取第一图像中的无效像素点的数量,包括:对于第一图像中的像素点,若该第一图像中不包含像素点的深度值,则表示像素点为无效像素点。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AI大数据的智慧建模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根据水平移动距离对深度相机进行水平移动,将深度相机移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包括:以深度相机拍摄第一图像时,深度相机的镜头的主光轴的方向为x轴,以垂直于主光轴的方向为y轴,以深度相机的位置为坐标原点建立水平移动坐标系;则第一位置的坐标为,第二位置的坐标为;将深度相机从坐标原点移动至的位置,从而实现将深度相机移动至第一位置;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刚,杨杰聪,陈绍栋,付琳林,林涌瀚,朱芸贞,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智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