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接顶及防冲击的超前液压支架顶梁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矿综采(综放)工作面顺槽超前支护
,尤其涉及一种自适应接顶及防冲击的超前液压支架顶梁。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大部分煤矿综采(综放)工作面两顺槽巷道超前段的顶板支护采用超前液压支架,大大提升了煤炭的开采效率与安全性。但煤矿井下地质条件恶劣,顺槽巷道顶板并不平整,现阶段超前液压支架对顺槽巷道顶板进行支护时,超前液压支架的顶梁并不能根据顺槽巷道顶板的实际表面状态进行自适应接顶,顶梁无法与顺槽巷道顶板完全接触,会造成顶板受力不均匀,破坏局部顺槽巷道顶板的稳定性,引起顶板垮落。同时,煤矿顺槽巷道发生冲击地压时,顺槽巷道的冲击载荷和瞬间变形直接作用于超前液压支架的顶梁,会对包括超前液压支架顶梁在内的结构造成损坏,使超前液压支架失效,影响超前液压支架的正常支护工作,大大降低超前支护效率以及煤炭的开采效率,因此亟待提供一种自适应接顶及防冲击的超前液压支架顶梁。
[0003]专利技术专利201811143634.7公开了一种超前液压支架自适应顶梁,该方法是通过设置限位装置,让超前液压支架顶梁在横、纵向都具有一定摆动能力,该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只能通过改变顶梁横、纵向的倾斜角来适应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巷道顶板,而对于凹凸不平的顶板不能紧密接触,并且并不具有较好的吸载和防冲击能力,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支护状态。
[0004]专利技术专利201911273667.8公开了一种防冲击超前液压支架的顶梁,该顶梁能够快速适应各种情况凹凸不平的顶板,实现顶梁与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接顶及防冲击的超前液压支架顶梁包括:上安装基础板(6)、下安装基础板(7)、以上安装基础板(6)、下安装基础板(7)为安装基础的顶部自适应接顶及防冲击层(3)、中部防冲击层(4)、底部防冲击层(5),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基础板(6)和下安装基础板(7)均为水平平板,是一种自适应接顶及防冲击的超前液压支架顶梁其余结构件的安装基础;所述下安装基础板(7)安装于超前液压支架自身支护立柱(2
‑
1)与连杆机构(2
‑
2)的上方,所述上安装基础板(6)与下安装基础板(7)平行安装布置,位于下安装基础板(7)的正上方位置,二者之间间隔一定距离;所述顶部自适应接顶及防冲击层(3)包括:电磁力升降弹性支撑立柱(3
‑
1)、接触力监测传感器(3
‑
3)、接触位移监测传感器(3
‑
4)、接触力与接触位移反馈调节控制器(3
‑
5)、升降导向板(3
‑
2);所述电磁力升降弹性支撑立柱(3
‑
1)由上电磁力作用板(3
‑1‑
2)、下电磁力作用板(3
‑1‑
4)、支撑与复位弹簧(3
‑1‑
3)、橡胶柱头(3
‑1‑
1)构成;所述接触力监测传感器(3
‑
3)、接触位移监测传感器(3
‑
4)安装于所述电磁力升降弹性支撑立柱(3
‑
1)的橡胶柱头(3
‑1‑
1)之上;所述接触力与接触位移反馈调节控制器(3
‑
5)布置在超前液压支架(2)动作控制区域;所述升降导向板(3
‑
2)为具有一定厚度的平板,其中在平板上均匀分布着所述电磁力升降弹性支撑立柱(3
‑
1)的升降导向槽,所述升降导向板(3
‑
2)水平布置于所述上安装基础板(6)的上端,与所述上安装基础板(6)紧贴布置;所述电磁力升降弹性支撑立柱(3
‑
1)均布置于升降导向板(3
‑
2)上的各个升降导向槽内;所述中部防冲击层(4)由点穴式水平布置的水平板簧簧片(4
‑
1)以及周向阵列竖直布置的竖直板簧簧片(4
‑
2)共同组成;所述点穴式水平布置的水平板簧簧片(4
‑
1)安装于上安装基础板(6)上表面与升降导向板(3
‑
2)的升降导向槽之间所形成空间的底部,同时水平板簧簧片(4
‑
1)两个底端面与所述上安装基础板(6)的上表面相接触,水平板簧簧片(4
‑
1)拱形朝向上方进行布置;所述周向阵列竖直布置的竖直板簧簧片(4
‑
2)位于所述上安装基础板(6)与所述下安装基础板(7)之间,均匀分布在所述上安装基础板(6)与所述下安装基础板(7)之间的边缘位置,通过快速安装卡扣将上安装基础板(6)及下安装基础板(7)连接到一起,对上安装基础板(6)和下安装基础板(7)起到安装与固定连接作用,同时在上安装基础板(6)与下安装基础板(7)之间起着中间层级别的缓冲减震与防冲击作用;所述底部防冲击层(5)位于上安装基础板(6)和下安装基础板(7)之间的位置,包括齿形滚动轮(5
‑
1)、滚动轮连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洪岩,马英,徐亚军,任怀伟,张德生,陈洪月,王鑫,杜尚宇,时洪宇,张坤,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