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说明书公开了一种基于云+端架构的信号级仿真平台云化方法,涉及信号级仿真技术领域,方法包括对仿真平台进行仿真计算需要使用的硬件资源进行虚拟化处理,获得若干资源空间;将上述仿真平台中的仿真工具进行无状态化处理,获得无状态仿真工具;将上述仿真平台的架构程序转化为B/S架构程序,获得云化后的仿真平台架构程序;基于上述资源空间、无状态仿真工具和上述云化后的仿真平台架构程序,获得云化后的仿真平台,以解决传统的雷达系统全数字信号级仿真平台在平台规模扩大、结构复杂化时存在资源控制粒度和系统灵活度不高且可靠性和扩展能力不强的问题。性和扩展能力不强的问题。性和扩展能力不强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云+端架构的信号级仿真平台云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信号级仿真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云+端架构的信号级仿真平台云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代复杂电磁环境场景中,雷达系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种信号具有数量庞大、体制复杂、种类多样的特点,这种环境对雷达系统的实际能力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适应现代高技术环境下的使用需求,提高雷达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适应能力,需要逼真的模拟复杂电磁环境,并对信息系统进行各类试验,也包括不同的仿真试验,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其适应复杂的电磁环境。
[0003]目前,国内外针对雷达系统试验的需求,主流的方式是构建内场仿真试验,分为半实物仿真试验和全数字仿真试验。相比半实物仿真试验,全数字仿真试验在环境构设难度、场景构建全要素、重复试验次数、建设经费成本上具有很大的优势,便于从机理上深入分析系统对抗复杂环境的效应,开展各类典型场景下的遍历试验,切实摸清雷达系统的边界底数。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发展,以及使用需求的变化,要求雷达系统全数字信号级仿真平台具备仿真资源高利用率、高度分布性、良好的互操作性和可扩展性的能力,为解决实际问题,仿真平台的架构由传统的单体模式逐步向分布式架构模式和云+端架构模式演进。
[0004]单体模式的仿真系统开发简单,开发环境通常利用现有的IDE(集成开发环境),集代码编辑器、编译器、调试器和图形用户界面等工具为一体,运行环境单一。但其存在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①
由于缺乏故障隔离机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
②
由于不同模块对资源的需求差异大,系统对各个模块的生命周期管理差,导致资源浪费可能性大;
③
单体模式仿真系统往往采用统一的技术平台,引入新的框架和开发语言变得很困难;
④
随着仿真业务的不断增加,整个系统包含的模块众多,代码维护管理变得困难;
⑤
当仿真系统规模变大之后,系统应用更新、编译等耗费时间较长,导致应用的可维护性、灵活性降低,维护成本增加。
[0005]基于分布式架构模式的仿真系统对应用按照业务进行垂直切分,将广度上复杂的业务实现物理解耦,然后再应用内部按照功能进行水平切分,将深度上的复杂业务实现逻辑解耦。然而,分布式架构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
①
由于内部需求变更、bug修复,服务提供者修改接口后,很难及时通知所有服务消费者,服务兼容性差;
②
传统分布式架构环境下,如何高效的进行问题定界、定位、日志检素依旧难以解决;
③
服务间通过API远程调用,会增加额外的时延及性能损耗,受网络影响严重;
④
不同分布式架构有各自的协议,没有统一的设计风格,难以实现通用的客户端库。
[0006]因此,传统的雷达系统全数字信号级仿真平台在平台规模扩大、结构复杂化时存在资源控制粒度和系统灵活度不高且可靠性和扩展能力不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云+端架构的信号级仿真平台云化方法,以解决传统的雷达系统全数字信号级仿真平台在平台规模扩大、结构复杂化时存在资源控制粒度和系统灵活度不高且可靠性和扩展能力不强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方面,本说明书提供一种基于云+端架构的信号级仿真平台云化方法,包括:
[0010]步骤102,对仿真平台进行仿真计算需要使用的硬件资源进行虚拟化处理,获得若干资源空间;
[0011]步骤104,将上述仿真平台中的仿真工具进行无状态化处理,获得无状态仿真工具;
[0012]步骤106,将上述仿真平台的架构程序转化为B/S架构程序,获得云化后的仿真平台架构程序;
[0013]步骤108,基于上述资源空间、无状态仿真工具和上述云化后的仿真平台架构程序,获得云化后的仿真平台。
[0014]另一方面,本说明书提供一种基于云+端架构的信号级仿真平台云化装置,包括:
[0015]硬件虚拟化模块,用于对仿真平台进行仿真计算需要使用的硬件资源进行虚拟化处理,获得若干资源空间;
[0016]无状态处理模块,将上述仿真平台中的仿真工具进行无状态化处理,获得无状态仿真工具;
[0017]架构转换模块,将上述仿真平台的架构程序转化为B/S架构程序,获得云化后的仿真平台架构程序;
[0018]平台云化模块,用于基于上述资源空间、无状态仿真工具和上述云化后的仿真平台架构程序,获得云化后的仿真平台。
[0019]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说明书能够获得如下技术效果:
[0020]本方法通过虚拟化技术将所有硬件设备资源综合抽象,形成不同资源的资源池,从而对硬件资源进行虚拟化管理,实现共享、重用和隔离控制,通过对平台的仿真工具进行无状态化处理,从而降低仿真服务间互相调用带来的复杂性,实现服务基础组件抽象化,通过将传统的单体架构C/S转换为B/S架构,从而将程序迁移到Linux环境下,保障仿真平台的高可用、强可靠、扩展,提升对仿真资源的控制粒度,提高平台透明度和系统管理灵活性,解决传统的雷达系统全数字信号级仿真平台在平台规模扩大、结构复杂化时存在资源控制粒度和系统灵活度不高且可靠性和扩展能力不强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基于云+端架构的信号级仿真平台云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基于云+端架构的信号级仿真平台云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3]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基于云+端架构的信号级仿真平台云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4]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基于云+端架构的信号级仿真平台云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5]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基于云+端架构的信号级仿真平台云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6]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基于云+端架构的信号级仿真平台云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要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适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0029]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本专利技术特举多个实施例以进一步阐释本专利技术的不同实现方式,其中,该多个实施例是列举式而非穷举式。此外,为了说明的简洁,前实施例中已提及的内容往往在后实施例中予以省略,因此,后实施例中未提及的内容可相应参考前实施例。
[0030]实施例1
[0031]请参照图1,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云+端架构的信号级仿真平台云化方法。本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
[0032]步骤102,对仿真平台进行仿真计算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云+端架构的信号级仿真平台云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仿真平台进行仿真计算需要使用的硬件资源进行虚拟化处理,获得若干资源空间;将所述仿真平台中的仿真工具进行无状态化处理,获得无状态仿真工具;将所述仿真平台的架构程序转化为B/S架构程序,获得云化后的仿真平台架构程序;基于所述资源空间、无状态仿真工具和所述云化后的仿真平台架构程序,获得云化后的仿真平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得云化后的仿真平台之后还包括:将所述云化后的仿真平台的通信方式修改为基于http协议的通信方式;对所述云化后的仿真平台的服务进行拆分,获得若干微服务;对所述云化后的仿真平台的门户进行搭建,所述门户用于提供所述若干微服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得云化后的仿真平台之前还包括:对开发所述仿真平台的组件进行规范化管理。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云化后的仿真平台的通信方式修改为基于http协议的通信方式的步骤包括:将所述云化后的仿真平台的通信协议修改为HTTP restful接口形式;将所述云化后的仿真平台的通信地址修改为域名通信。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云化后的仿真平台的服务进行拆分,获得若干微服务的步骤包括:对common库中的基础库进行初始化;基于代码职责对所述服务进行拆分,获得若干微服务;基于所述若干微服务,获得对应的服务接口。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云化后的仿真平台的门户进行搭建的步骤包括:基于JavaScript语言和前端框架,搭建统一的仿真平台的门户;将所述若干微服务集成与所述门户,获得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海凌,谭丹,王书满,马晓斌,刘璞秋,强艳辉,肖明,查丽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九二九四二部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