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强化传热微通道平行流锻造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4781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27
本申请涉及一种单侧强化传热微通道平行流锻造换热器,包括一体成型的换热块,所述换热块上开设有多个第一换热孔;所述换热块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沿着所述换热块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分隔板的一端向上下两侧延伸且与所述第一壳的内壁紧贴,所述分隔板将所述第一壳的内部空间分为输入空间和输出空间,所述第一壳上设有与所述输出空间连通的输出管。本申请实现了换热,利用多次返流提供介质流速,从而实现更高换热效果,此过程增大了冷热流体接触的面积,从而使得换热器的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一体成型的换热块结构强度高,并且在较小设备体积下得到较大换热面积。并且在较小设备体积下得到较大换热面积。并且在较小设备体积下得到较大换热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侧强化传热微通道平行流锻造换热器


[0001]本申请涉及热交换
,尤其是涉及一种单侧强化传热微通道平行流锻造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换热器广泛应用于需要进行散热、热量交换、热量回收利用以及蒸发等场所。广泛应用于化工、能源、动力、航空航天等领域中,同时也是市场上诸多工业产品的关键部件。由于高新技术的发展和新能源的开发,要求对原有换热器进行改造。
[0003]相关技术公开了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参照图1,包括管板01、多个折流板02、壳体03、多个管束04和两个封头05,壳体03的两端均焊接管板01,多个折流板02间隔焊接在壳体03内壁上,管束04穿过多个折流板02,并且管束04的两端均穿过管板01,封头05折流焊接在壳体03内,封头05上连通有第一接管06,壳体03上连通有两个第二接管07。
[0004]使用时,热流体和冷流体通过接触进行换热,但热、冷热流体接触时间短,换热效果差,存在明显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换热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单侧强化传热微通道平行流锻造换热器。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单侧强化传热微通道平行流锻造换热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单侧强化传热微通道平行流锻造换热器,包括一体成型的换热块,所述换热块的一端设有第一封头,另一端设置第二封头,所述第一封头连通有横向进气管,所述第二封头连通有横向出气管,所述换热块上开设有多个第一换热孔,所述第一换热孔的一端与所述横向进气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横向出气管连通;所述换热块的一端套设有第一壳,另一端套设有第二壳,所述第一封头与所述第一壳连通,所述第二封头与所述第二壳连通,所述换热块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沿着所述换热块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分隔板的一端向上下两侧延伸且与所述第一壳的内壁紧贴,所述分隔板将所述第一壳的内部空间分为输入空间和输出空间,所述换热块的一端开设有输入孔,另一端开始有过渡孔,所述分隔板将所述输入孔分隔呈两个异形孔,一个所述异形孔与所述输入空间连通,另一个所述异形孔与输出空间连通,所述分隔板将所述过渡孔分隔呈两个过渡分孔,两个所述过渡分孔均与所述第二壳连通,所述异形孔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换热孔,所述第二换热孔的一端与所述过渡孔连通,所述第一壳上设有与所述输入空间连通的输入管,所述第一壳上设有与所述输出空间连通的输出管。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操作者通过横向进气管输入热流体,热流体通过第一封头后进入多个第一换热孔,在一体成型的换热块内流动,从横向出气管排出,与此同时,操作者向输入管输入冷流体,冷流体进入输入空间内,再由与输入空间连通的异形孔进入第二换热孔内,然后从一侧的过渡分孔排入第二壳体内,再从另一侧的过渡分孔进入第二换热孔内,然后由与输出空间连通异形孔排入输出空间内,再由输出管排出,实现了换
热,利用多次返流提供介质流速,从而实现更高换热效果,此过程增大了冷热流体接触的面积,从而使得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得到大幅提升,一体成型的换热块结构强度高,并且不需要焊接,进而缓解了操作者难以对换热器内的若干焊缝进行检测的问题,并且在较小设备体积下得到较大换热面积。
[0008]可选的,所述第二换热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换热孔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换热孔远离所述异形孔的一端均与对应的所述过渡孔连通。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多个第二换热孔能够增加流体与换热块的接触面积,能够提高化热效率。
[0010]可选的,所述输入孔间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输入孔沿着所述换热块的宽度方向设置。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能够容纳的流体的体积增大,并且,相较于开设一个大的输入孔而言,间隔设置的多个输入孔在增大能够容纳较多的空气的同时,增加了换热块的结构强度。
[0012]可选的,所述异形孔为腰型孔,所述异形孔沿着所述换热块的长度方向设置。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换热块的纵向长度受到限制时,通过横向扩大腰型孔的长度,能够保证气体的输入和输入体积满足换热的需求。
[0014]可选的,所述输入管上设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上开设有若干过滤孔。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过滤板,能够减小外部空气中的细小杂质颗粒进入换热块内的可能性。
[0016]可选的,所述过滤板呈漏斗状设置,所述过滤板的一端直径大,另一端直径小,直径大的一端朝向所述输入管的进气口设置。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直径大的一端朝向外部设置,方便操作安装过滤板,呈漏斗状设置的过滤板能够起到减小输入流体时受到的阻力。
[0018]可选的,所述换热块的侧壁上连接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上一体成型有安装板,所述安装上开设有螺栓孔。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操作者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的场景,将换热块竖向放置,或者横向放置,再通过螺栓进行锁紧,能够减小换热块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晃动的可能性。
[0020]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本申请通过设置一体成型的换热块、第一封头、第二封头、第一换热孔、第一壳、第二壳、分隔板,通过横向进气管输入热流体,热流体通过第一封头后进入多个第一换热孔,在一体成型的换热块内流动,从横向出气管排出,与此同时,操作者向输入管输入冷流体,冷流体进入输入空间内,再由与输入空间连通的异形孔进入第二换热孔内,然后从一侧的过渡分孔排入第二壳体内,再从另一侧的过渡分孔进入第二换热孔内,然后由与输出空间连通异形孔排入输出空间内,再由输出管排出,实现了换热,此过程增大了冷热流体接触的面积,从而使得换热器的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一体成型的换热块结构强度高,并且不需要焊接,进而缓解了操作者难以对换热器内的若干焊缝进行检测的问题,并且在较小设备体积下得到较大换热面积;2.本申请通过在输入管上设置成漏斗状的过滤板,能够起到减小输入流体时受到
的阻力。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相关技术中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换热块、横向进气管、横向出气管结构的剖视图。
[002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分隔板、输入空间和输出空间结构的剖视图。
[002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输入管、输出管、过滤孔结构的剖视图。
[002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过滤板结构的剖视图。
[0027]图7是对图6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01、管板;02、折流板;03、壳体;04、管束;05、封头;06、第一接管;07、第二接管;8、换热块;9、第一封头;10、第二封头;11、横向进气管;12、横向出气管;13、第一换热孔;14、第一壳;15、第二壳;16、分隔板;17、输入空间;18、输出空间;19、输入孔;20、过渡孔;21、异形孔;22、过渡分孔;23、第二换热孔;24、输入管;25、输出管;26、过滤板;27、过滤孔;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侧强化传热微通道平行流锻造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换热块(8),所述换热块(8)的一端设有第一封头(9),另一端设置第二封头(10),所述第一封头(9)连通有横向进气管(11),所述第二封头(10)连通有横向出气管(12),所述换热块(8)上开设有多个第一换热孔(13),所述第一换热孔(13)的一端与所述横向进气管(11)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横向出气管(12)连通;所述换热块(8)的一端套设有第一壳(14),另一端套设有第二壳(15),所述第一封头(9)与所述第一壳(14)连通,所述第二封头(10)与所述第二壳(15)连通,所述换热块(8)的一端设有分隔板(16),所述分隔板(16)沿着所述换热块(8)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分隔板(16)的一端向上下两侧延伸且与所述第一壳(14)的内壁紧贴,所述分隔板(16)将所述第一壳(14)的内部空间分为输入空间(17)和输出空间(18),所述换热块(8)的一端开设有输入孔(19),另一端开设有与所述输入孔(19)对应设置的过渡孔(20),所述分隔板(16)将所述输入孔(19)分隔呈两个异形孔(21),一个所述异形孔(21)与所述输入空间(17)连通,另一个所述异形孔(21)与输出空间(18)连通,所述分隔板(16)将所述过渡孔(20)分隔呈两个过渡分孔(22),两个所述过渡分孔(22)均与所述第二壳(15)连通,所述异形孔(21)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换热孔(23),所述第二换热孔(23)的一端与所述过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成旺钱翠萍冯锐陈功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恒业电热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