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于独头隧道群火灾通风控制研究的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4402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用于独头隧道群火灾通风控制研究的实验装置,其中,左侧主隧道与中部辅助隧道之间以及右侧主隧道与辅助隧道之间分别通过连接通道连通;射流风机分别对应地布置在左侧主隧道、右侧主隧道和中部辅助隧道的上游端内;轴流风机布置在最靠近封堵端处的且位于中部辅助隧道左右两侧处的连接通道中;控制阀分布在左侧主隧道、右侧主隧道、中部辅助隧道和连接通道中;操作窗口分布在左侧主隧道、右侧主隧道和中部辅助隧道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独头隧道群的特殊环境,当产生火灾时,能够减少损失,保障人员安全;可以研究不同结构的独头隧道群在火灾发生时不同的危险区域,对独头隧道的施工、使用及运营安全提供实验技术支持。持。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用于独头隧道群火灾通风控制研究的实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铁隧道安全
,尤其是涉及一种可用于独头隧道群火灾通风控制研究的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地下空间技术快速发展,国内外地下空间工程建设面积和规模持续扩大,地下隧道施工频繁。隧道施工过程中有多种施工方法,盾构法,暗挖法,矿山法等,这几种方法的隧道施工过程中,都可能出现和形成独头隧道。在施工结束后,部分隧道由于其用处特殊,需其一端不贯通,保留其独头隧道的形式,因此独头隧道广泛存在于地下工程当中。究独头隧道火灾的烟气蔓延特性,对独头隧道火灾规律进行研究总结,可为隧道施工阶段的火灾安全管理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提升,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性提供支持,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用于独头隧道群火灾通风控制研究的实验装置,针对独头隧道群的特殊环境,当隧道施工人员或工作技术人员在隧道内工作且产生火灾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抑制有毒有害烟气蔓延,减少损失,保障人员安全;同时可以研究不同结构的独头隧道群在火灾发生时不同的危险区域,对独头隧道的施工,使用及运营安全提供实验技术支持。
[0004]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可用于独头隧道群火灾通风控制研究的实验装置,包括隧道整体,所述隧道整体包括左侧主隧道、中部辅助隧道、右侧主隧道、连接通道、射流风机、轴流风机、控制阀和操作窗口;其中,所述左侧主隧道、所述中部辅助隧道和所述右侧主隧道依次左右间隔分布,所述左侧主隧道与所述中部辅助隧道之间以及所述右侧主隧道与所述辅助隧道之间分别通过所述连接通道连通;所述射流风机分布置在所述左侧主隧道、所述右侧主隧道和所述中部辅助隧道的上游端内,分别用于提供所述左侧主隧道、所述右侧主隧道和所述中部辅助隧道内的纵向风;所述轴流风机布置在最靠近封堵端处的且位于所述中部辅助隧道左右两侧处的所述连接通道中,用于提供对应的所述连接通道内的抽风量;所述控制阀有多个,多个所述控制阀分布在所述左侧主隧道、所述右侧主隧道、所述中部辅助隧道和所述连接通道中,用于控制所述左侧主隧道、所述右侧主隧道、所述中部辅助隧道和所述连接通道的连通和封闭状态;所述操作窗口有多个,多个所述操作窗口分布在所述左侧主隧道、所述右侧主隧道和所述中部辅助隧道上,用于布置实验火源或测试系统。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可用于独头隧道群火灾通风控制研究的实验装置,一方面,采用多段独头隧道群的结构形式。一般小尺寸隧道实验装置都是基于两端连通的常见隧道,对于一端封堵的独头隧道研究较少,而对于多个独头隧道密集分布相关实验装置更为罕见,该种特殊结构的隧道模式可通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可用于独头隧道群火灾通风控制研究的实验装置展开实验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在所述左侧主隧道、所述右侧主隧道、所述中部辅
助隧道和所述连接通道均设有多个所述控制阀,可根据实际研究情况调整所述控制阀开闭,控制所述左侧主隧道、所述右侧主隧道、所述中部辅助隧道和所述连接通道的连通和封闭,实现所述左侧主隧道、所述右侧主隧道、所述中部辅助隧道和所述连接通道各端的封闭或敞开调整,改变隧道整体的内部结构形态;再一方面、同时设置所述射流风机提供送风或抽风,及设置所述轴流风机提供隧道整体内通风,综合考虑两种排烟模式耦合作用影响,可同时调整送风量和抽风量的大小,满足多因素耦合作用下通风排烟效果的研究。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可用于独头隧道群火灾通风控制研究的实验装,针对独头隧道群的特殊环境,当隧道施工人员或工作技术人员在隧道内工作且产生火灾时,通过合理使用所述射流风机、所述轴流风机,在最短的时间抑制有毒有害烟气蔓延,减少损失,保障人员安全;同时可以研究不同结构的独头隧道群在火灾发生时不同的危险区域,对独头隧道的施工,使用及运营安全提供实验技术支持。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隧道整体还包括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有多个,多个所述连接构件用于将所述左侧主隧道、所述右侧主隧道、所述中部辅助隧道以及所述连接通道互相连接形成所述隧道整体。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侧主隧道、所述右侧主隧道、所述中部辅助隧道和所述连接通道分别采用标准长度的圆形钢管可拆卸地拼接而成。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圆形钢管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法兰。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圆形钢管的标准长度为1米。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通道根据实验要求的间距和数量进行布置。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射流风机提供外部机械通风,用于改变所述隧道整体内通风模式和风量;所述轴流风机提供内部机械通风,用于改变所述隧道整体内部气流组织模式;所述射流风机和所述轴流风机可组合运行。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阀彼此互不干扰地各自控制开启和关闭,用于共同调整所述隧道整体的连通模式及形态。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侧主隧道、所述右侧主隧道和所述中部辅助隧道上均设有观察窗口。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设置在所述隧道整体的两端处,用于任意调整所述隧道整体的高度和倾斜角度
[0016]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7]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用于独头隧道群火灾通风控制研究的实验装置的俯视图;
[0019]图2为图1的左视图;
[0020]图3本专利技术一种可用于独头隧道群火灾通风控制研究的实验装置中的左侧主隧道和右侧主隧道的圆形钢管的主视图;
[0021]图4为图3的左视图;
[0022]图5本专利技术可用于独头隧道群火灾通风控制研究的实验装置中的中部辅助隧道的圆形钢管的主视图;
[0023]图6为图5的左视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可用于独头隧道群火灾通风控制研究的实验装置的主视图;
[0025]图8为图7的左视图。
[0026]附图标记:
[0027]可用于独头隧道群火灾通风控制研究的实验装置1000
[0028]左侧主隧道1;中部辅助隧道2;右侧主隧道3;连接通道4;射流风机5;轴流风机6;控制阀7;观测窗口8;连接构件9;圆形钢管10;连接法兰101;升降装置11。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0]下面结合图1至图8来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可用于独头隧道群火灾通风控制研究的实验装置1000。
[0031]如图1至图8所示,根据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用于独头隧道群火灾通风控制研究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隧道整体,所述隧道整体包括左侧主隧道、中部辅助隧道、右侧主隧道、连接通道、射流风机、轴流风机、控制阀和操作窗口;其中,所述左侧主隧道、所述中部辅助隧道和所述右侧主隧道依次左右间隔分布,所述左侧主隧道与所述中部辅助隧道之间以及所述右侧主隧道与所述辅助隧道之间分别通过所述连接通道连通;所述射流风机分布在所述左侧主隧道、所述右侧主隧道和所述中部辅助隧道的上游端内,分别用于提供所述左侧主隧道、所述右侧主隧道和所述中部辅助隧道内的纵向风;所述轴流风机布置在最靠近封堵端处的且位于所述中部辅助隧道左右两侧处的所述连接通道中,用于提供对应的所述连接通道内的抽风量;所述控制阀有多个,多个所述控制阀分布在所述左侧主隧道、所述右侧主隧道、所述中部辅助隧道和所述连接通道中,用于控制所述左侧主隧道、所述右侧主隧道、所述中部辅助隧道和所述连接通道的连通和封闭状态;所述操作窗口有多个,多个所述操作窗口分布在所述左侧主隧道、所述右侧主隧道和所述中部辅助隧道上,用于布置实验火源或测试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独头隧道群火灾通风控制研究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整体还包括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有多个,多个所述连接构件用于将所述左侧主隧道、所述右侧主隧道、所述中部辅助隧道以及所述连接通道互相连接形成所述隧道整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独头隧道群火灾通风控制研究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顺禹李国庆程辉航王汉军钟茂华孟鑫吴乐陈俊沣周义棋张领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