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回弹试验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4349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回弹试验装置及方法,涉及金属薄板成形技术领域。包括压边模;凸模,其穿插安装在压边模的内部;以及凹模,其和安装在压边模的底部,并和压边模之间实现上下相对移动;所述凸模的底部可在凹模的内部进行无干涉移动,所述凹模顶部的四周分别固定有定位导柱;所述压边模上有定位套筒底部的四周分别固定有定位套筒;定位套筒和定位导柱相适配,且定位导柱可在定位套筒内上下相对移动,所述压边模中间有通孔,通孔和所述凸模相适配。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进行回弹模拟预测时,可以用一套模具来完成需要多套模具才能完成的工作,可以有效地节约模具的投入费用并减少更换模具的时间。具的时间。具的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回弹试验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薄板成形
,具体为一种多功能回弹试验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进行回弹模拟预测时,会进行不同角度的模拟仿真,需要用实际的模具来进行冲压验证,通常需要不同弯曲角度和不同圆角半径的多套模具来验证,这会造成模具成本的增加和更换不同模具的时间成本。
[0003]经检索;
[0004]专利号“CN201922492552.X”名称为“一种多角度控制回弹复合模”的专利,是通过使用多角度控制回弹复合模,来直接调整角度进行生产测试;
[0005]专利号“CN201821597006.1”名称为“一种片状板材弯曲装置”,该专利是解决手工弯曲试验不均匀的问题,非标准的弯曲试验装置;
[0006]专利号“CN201120565771.7”名称为“一种板材弯曲试验装置”的专利,该专利关注点在于实时检测弯曲力;
[0007]专利号“CN201320089689.0”名称为“板材试样弯曲试验装置”的专利,该专利涉及板料弯曲回弹试验的部分,需要手动分别的调整两个支架的位置并用螺丝固定,很难保持凸模与凹模间地对中度问题;
[0008]专利号“CN202110109777.1”名称为“多角度弯曲装置”的专利,在使用时是能够弯曲加工出不同弯曲尺寸的木材,解决了木材弯曲装置的适用性较差的问题;
[0009]专利号“CN202023159923.1”名称为“一种多角度弯曲成型模具”的专利在使用时只能够一次合模中进行弧形成型和直边折弯操作。
[0010]为此申请人提出一种将上述功能整合的多功能回弹试验装置,以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回弹试验装置及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1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回弹试验装置,包括:
[0013]压边模;
[0014]凸模,其穿插安装在压边模的内部;以及
[0015]凹模,其和安装在压边模的底部,并和压边模之间实现上下相对移动;
[0016]所述凸模的底部可在凹模的内部进行无干涉移动。
[0017]更进一步地,所述凹模顶部的四周分别固定有定位导柱;
[0018]所述压边模上有定位套筒底部的四周分别固定有定位套筒;
[0019]定位套筒和定位导柱相适配,且定位导柱可在定位套筒内上下相对移动。
[0020]更进一步地,所述压边模中间有通孔,通孔和所述凸模相适配;
[0021]所述凸模借助通孔安装在所述压边模的内部,并可借助通孔令自身在压边模内部
上下无干涉移动。
[0022]更进一步地,所述凸模底部、所述凹模的底部和顶部,分别可设置多个不同圆角半径的成形倒角。
[002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满足权利上述任意一项特征的多功能回弹试验装置的使用方法;
[0024]其中该方法的使用步骤伴随着场景的变化而变化;
[0025]所述场景设置有五个,五个场景依次为:
[0026]场景一、不同弯曲角度,不同倒角的折弯试验;
[0027]场景二、不同弯曲角度、不同倒角的U型弯曲试验,U形槽左右对称;
[0028]场景三、不同弯曲角度、不同倒角的带法兰边的U型弯曲试验,U形槽左右对称;
[0029]场景四、不同弯曲角度、不同倒角的U型弯曲试验,U形槽左右不对称;
[0030]场景五、不同弯曲角度、不同倒角的带法兰边的U型弯曲试验,U形槽左右不对称。
[0031]更进一步地,所述场景一的步骤包括:
[0032]S1、将制备好的矩形试样放置在凹模压边部分的不同位置,试样的一半在凹模压边部位上,一半在凹模内悬空放置;
[0033]S2、对压边模施加外力,使压边模向凹模运动,直到把试样夹紧,并达到设定的压边力为止;
[0034]S3、对凸模施加外力,使凸模以一定的速度接近试样,并以固定的速度带动试样悬空部分向凹模移动,直到试样接触凹模槽侧壁;
[0035]S4、压边模和凸模对试样保持一定时间的压力后,凸模和压边模依次远离凹模运动直到设定位置,试样被完全释放,此时就可以取出在该弯曲角度和倒角下释放后的折弯试样,可以测试试样的回弹角度;
[0036]S5、重复1

4步,将试样放置在不同位置,即可形成不同弯曲角度和不同倒角下释放后的折弯试样,可以测试试样在不同弯曲角度和倒角下的回弹角度。
[0037]更进一步地,所述场景二的步骤包括:
[0038]S1、将制备好的矩形试样放置在凹模压边部分的不同位置,试样的两边都放在凹模压边部位上;
[0039]S2、压边模不接触试样,试样没有受到任何的约束;
[0040]S3、对凸模施加外力,使凸模以一定的速度接近试样,并以固定的速度带动试样中心悬空部分向凹模移动,直到试样完全接触凹模槽侧壁;
[0041]S4、凸模对试样保持一定时间的压力后,凸模远离凹模运动直到设定位置,试样被完全释放,此时就可以取出在该弯曲角度和倒角下释放后的U形弯曲试样,可以测试试样的折弯回弹角度;
[0042]S5、重复1

4步,将试样放置在不同位置,即可形成不同弯曲角度和不同倒角下释放后的U形弯曲试样,可以测试试样在不同弯曲角度和倒角下的U形弯曲回弹角度。
[0043]更进一步地,所述场景三的步骤包括:
[0044]S1、将制备好的矩形试样放置在凹模压边部分的不同位置,试样的两边都放在凹模压边部位上;
[0045]S2、对压边模施加外力,使压边模向凹模运动,直到把试样的两端压紧在凹模上,
并达到设定的压边力为止;
[0046]S3、对凸模施加外力,使凸模以一定的速度接近试样,并以固定的速度带动试样中心悬空部分向凹模移动,直到试样接触凹模槽侧壁;
[0047]S4、压边模和凸模对试样保持一定时间的压力后,凸模和压边模依次远离凹模运动直到设定位置,试样被完全释放,此时就可以取出在该弯曲角度和倒角下释放后的U形弯曲试样,可以测试U形弯曲试样法兰边与侧壁的回弹角度和侧壁与底部的回弹角度;
[0048]S5、重复1

4步,将试样放置在不同位置,即可形成不同弯曲角度和不同倒角下释放后的U形弯曲试样,可以测试U形弯曲试样在不同弯曲角度和倒角下法兰边与侧壁的回弹角度和侧壁与底部的回弹角度。
[0049]更进一步地,所述场景四和所述场景二的步骤相同,但形成的U型试样左右两侧侧壁与底部的弯曲角度和倒角是不同的,可以分别测试两侧壁与底部的回弹角度。
[0050]更进一步地,所述场景五和所述场景三的步骤相同,但形成的U型试样左右两侧侧壁与底部,法兰边与侧壁的弯曲角度和倒角是不同的,可以分别测试两侧壁与底部的回弹角度,两侧壁与法兰边的回弹角度。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回弹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边模;凸模,其穿插安装在压边模的内部;以及凹模,其和安装在压边模的底部,并和压边模之间实现上下相对移动;所述凸模的底部可在凹模的内部进行无干涉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回弹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顶部的四周分别固定有定位导柱;所述压边模上有定位套筒底部的四周分别固定有定位套筒;定位套筒和定位导柱相适配,且定位导柱可在定位套筒内上下相对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回弹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边模中间有通孔,通孔和所述凸模相适配;所述凸模借助通孔安装在所述压边模的内部,并可借助通孔令自身在压边模内部上下无干涉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回弹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底部、所述凹模的底部和顶部,分别可设置多个不同圆角半径的成形倒角。5.一种满足权利1

4中任意一项特征的多功能回弹试验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步骤伴随着场景的变化而变化;所述场景设置有五个,五个场景分别为:场景一、不同弯曲角度,不同倒角的折弯试验;场景二、不同弯曲角度、不同倒角的U型弯曲试验,U形槽左右对称;场景三、不同弯曲角度、不同倒角的带法兰边的U型弯曲试验,U形槽左右对称;场景四、不同弯曲角度、不同倒角的U型弯曲试验,U形槽左右不对称;场景五、不同弯曲角度、不同倒角的带法兰边的U型弯曲试验,U形槽左右不对称。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回弹试验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场景一的步骤包括:S1、将制备好的矩形试样放置在凹模压边部分的不同位置,试样的一半在凹模压边部位上,一半在凹模内悬空放置;S2、对压边模施加外力,使压边模向凹模运动,直到把试样夹紧,并达到设定的压边力为止;S3、对凸模施加外力,使凸模以一定的速度接近试样,并以固定的速度带动试样悬空部分向凹模移动,直到试样接触凹模槽侧壁;S4、压边模和凸模对试样保持一定时间的压力后,凸模和压边模依次远离凹模运动直到设定位置,试样被完全释放,此时就可以取出在该弯曲角度和倒角下释放后的折弯试样,可以测试试样的回弹角度;S5、重复1

4步,将试样放置在不同位置,即可形成不同弯曲角度和不同倒角下释放后的折弯试样,可以测试试样在不同弯曲角度和倒角下的回弹角度。7.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庶炜刘仁东徐鑫林利吕冬陆晓锋李春林芦延鹏梁笑曹政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