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苯乙烯酸类化合物的新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4314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苯乙烯酸类化合物的新用途,提供了式I所示化合物在制备治疗皮肤癌的药物中的新用途。本发明专利技术苯乙烯酸类化合物可导致黑色素瘤内部出现坏死,减缓肿瘤增殖,发挥抗皮肤癌的作用。其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形成组合物制成可局部给药的制剂,可经皮肤或体腔吸收,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根据皮肤癌的位置,选用合适的含有该化合物的组合物剂型,能起到治疗或缓解疾病的目的,实现皮肤癌的靶向药物治疗。疗。疗。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苯乙烯酸类化合物的新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苯乙烯类化合物的新用途。

技术介绍

[0002]皮肤癌即皮肤恶性肿瘤,包括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恶性淋巴瘤、特发性出血性肉瘤、汗腺癌、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血管肉瘤等。恶性黑色素瘤属于原发性皮肤癌,是一种高度恶性、容易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的恶性肿瘤,主要好发于头颈、下肢和躯干皮肤、肢端、黏膜等部位,是最严重的皮肤癌类型之一,晚期黑色素瘤的有效率大约10%,中位生存期仅9个月左右,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0003]多年来,研究人员为攻克恶性肿瘤治疗的难关,在抗肿瘤药物的研发过程中付出了诸多努力。血管生成抑制剂近年来在抗肿瘤治疗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杂乱而无功能特性的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的明显特征之一,肿瘤细胞通过新生的血管获得足够的氧气和营养,以满足其生长、增殖和转移的需要;通过血管生成抑制剂通过阻断肿瘤血管新生,或者使用具有血管靶向性的药物破坏肿瘤血管,可达到“饿死”肿瘤的治疗效果。例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1074189B公开了式A所示的苯乙烯酸类及其衍生物可用于制备血管靶向药物,具有抗肿瘤的潜力。
[0004][0005]其具体公开了,(E)
‑3‑
(3
’‑
羟基
‑4’‑
甲氧苯基)
‑2‑
(3”,4”,5
”‑
三甲氧苯基)
‑2‑
丙烯酸甘氨酸盐、(E)
‑3‑
(3

氨基
‑4’‑
甲氧苯基)
‑2‑
(3”,4”,5
”‑
三甲氧苯基)
‑2‑
丙烯酸三乙醇胺盐、(E)
‑3‑
(3

,5
’‑
二羟基苯基)
‑2‑
(3”,4”,5
”‑
三甲氧苯基)
‑2‑
奎尼酸酯对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0006]然而,不同肿瘤血管生成方式(包括出芽式血管生成、套入式血管生成、血管生成你太、马赛克血管等)不尽相同,血管生成过程中关键的生长因子也存在差别,该苯乙烯酸类化合物对不同肿瘤细胞的血管靶向和生成抑制作用尚未可知。尤其是对于黑色素瘤这种高度恶性肿瘤而言,血管生成方式非常复杂,单一的作用靶点往往效果不佳,给治疗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0007]此外,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5566100B公开了式A化合物中,R1、R4、R5为氢,R2为羟基,R3为甲氧基,R6为正丁基的化合物:(E)
‑3‑
(3
’‑
羟基
‑4’‑
甲氧基苯基)
‑2‑
(3”,4”,5
”‑
三甲氧基苯基)
‑2‑
丙烯酸正丁铵盐的制备方法,并公开了式A化合物中R1、R4、R5为氢,R2、R3为甲氧基的乙铵盐、正丙铵盐、正丁铵盐、正己铵盐和正庚铵盐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糖尿病眼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0008]然而,式A化合物,尤其是(E)
‑3‑
(3
’‑
羟基
‑4’‑
甲氧基苯基)
‑2‑
(3”,4”,5
”‑
三甲氧基苯基)
‑2‑
丙烯酸正丁铵盐抗黑色素瘤的用途目前尚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苯乙烯酸类化合物的新用途。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式I所示化合物在制备治疗皮肤癌的药物中的用途;
[0011][0012]其中,M
+
为Na
+
、K
+
、Li
+
或有机铵离子。
[0013]进一步地,上述M
+
为有机铵离子CH3(CH2)
n
NH
3+
,其中,n为0~5的任一整数。
[0014]更进一步地,上述n为3,M
+

[0015]进一步地,上述治疗皮肤癌的药物为治疗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恶性淋巴瘤、特发性出血性肉瘤、汗腺癌、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或血管肉瘤的药物。
[0016]更进一步地,上述药物为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药物。
[0017]进一步地,上述药物是以式I化合物为活性成分,加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而成的制剂。
[0018]更进一步地,上述制剂为局部用于皮肤或体腔的透皮给药制剂。
[0019]更进一步地,上述制剂为贴膏剂、贴剂、乳膏剂、软膏剂或凝胶剂。
[0020]更进一步地,上述制剂含有药物载体、粘合剂、增稠剂、保湿剂、填充剂、交联剂、稳定剂、透皮促进剂、pH调节剂、交联调节剂、消泡剂、遮光剂、溶剂中的至少一种。
[0021]更进一步地,上述药物载体包括高分子固体分散体、高分子包合物、高分子微粒、高分子微球、脂质体、微粉硅胶、乳糖、阿拉伯胶、明胶、甘露醇、淀粉糊、三硅酸镁、滑石粉、玉米淀粉、角蛋白、胶体二氧化硅、马铃薯淀粉、尿素中的至少一种;
[0022]所述粘合剂包括:聚氨酯、聚苯乙烯、聚丙烯酸酯、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虫胶、丁基橡胶、醋酸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氯化橡胶、环氧树脂、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天然橡胶、异戊二烯橡胶、苯乙烯

异戊二烯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

丁二烯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硅酮中的至少一种;
[0023]所述增稠剂包括淀粉类、藻蛋白酸钠、琼胶、阿拉伯胶、槐豆胶、大豆胶、干酪素、瓜尔胶、海藻酸、海藻酸钠、海藻酸丙二醇酯、琼脂、阿拉伯胶、西黄耆胶、果胶、壳聚糖、胍胶、黄原胶、明胶、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羧甲基淀粉、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甲基丙烯酸乙烯酯、羧基乙烯基聚合物、卡波姆、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钠、聚环氧乙烯、聚胺树脂、环氧树脂、聚马来酸酐中的至少一种;
[0024]所述保湿剂包括甘油、丙二醇、丙三醇、聚乙二醇、山梨醇等中的至少一种;
[0025]所述填充剂包括高岭土、硅藻土、微粉硅胶、白陶土,二氧化钛、氧化锌中的至少一
种;
[0026]所述交联剂包括金属螯合剂、三氯化铁、甘氨酸铝、高价金属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0027]所述pH调节剂包括三乙醇胺、乳酸、酒石酸、柠檬酸中的至少一种;
[0028]所述透皮促进剂包括亚砜类、吡咯烷酮类、氮酮类及类似物、脂肪酸及其酯、表面活性剂、醇类、多元醇类、萜类、胺类、酰胺类、环糊精类、氨基酸及其酯、大环化合物、有机溶剂类、磷脂类中的至少一种;
[0029]所述遮光剂包括二氧化钛、氧化铁中的至少一种;
[0030]所述溶剂包括乙醇、丙二醇、甘油、丁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式I所示化合物在制备治疗皮肤癌的药物中的用途;其中,M
+
为Na
+
、K
+
、Li
+
或有机铵离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M
+
为有机铵离子CH3(CH2)
n
NH
3+
,其中,n为0~5的任一整数。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n为3,M
+
为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皮肤癌的药物为治疗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恶性淋巴瘤、特发性出血性肉瘤、汗腺癌、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或血管肉瘤的药物。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为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药物。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是以式I化合物为活性成分,加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而成的制剂。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为局部用于皮肤或体腔的透皮给药制剂。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为贴膏剂、贴剂、乳膏剂、软膏剂或凝胶剂。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含有药物载体、粘合剂、增稠剂、保湿剂、填充剂、交联剂、稳定剂、透皮促进剂、pH调节剂、交联调节剂、消泡剂、遮光剂、溶剂中的至少一种。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载体包括高分子固体分散体、高分子包合物、高分子微粒、高分子微球、脂质体、微粉硅胶、乳糖、阿拉伯胶、明胶、甘露醇、淀粉糊、三硅酸镁、滑石粉、玉米淀粉、角蛋白、胶体二氧化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雍智全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安好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