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色牢度涤纶的染色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4245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22
本申请涉及印染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高色牢度涤纶的染色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先采用漆酶和脂肪酶,在超声作用下处理涤纶织物,随后将涤纶织物浸泡于处理液中,得预处理的涤纶;再将预处理的涤纶加入染液中,进行二浸二轧染色,随后先在高温下预烘再低温烘焙进行固色,水洗,烘干,得高色牢度涤纶;处理液中包括以下原料: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色牢度涤纶的染色工艺


[0001]本申请涉及印染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色牢度涤纶的染色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涤纶纤维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耐光性、化学稳定性以及尺寸稳定性等特性,拥有广泛的应用领域,而且随着涤纶差异化率的提高,其应用领域不断地扩大。但涤纶纤维是一种疏水性强的合成纤维,分子结构中缺少像纤维素分子和蛋白质分子中能够与染料分子发生作用的活性基团,且其分子排列紧密、结晶度高,很难染色。
[0003]一般采用与涤纶具有相似疏水性、结构简单、相对分子质量低的分散染料进行染色加工。当染色温度超过涤纶的玻璃化温度时,涤纶分子链段开始运动,且随着温度升高而加剧,纤维的分子链间会形成较大的瞬时微隙,分散染料可以通过范德华力的作用进入到涤纶纤维的无定形区,从而完成上染,但往往染色牢度较低。目前,在实际工业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色牢度,将涤纶经高温高压染色后,先通过还原清洗,再经过高温定型;但由于高温定型的温度往往高于涤纶的玻璃化温度,涤纶无定形区分子链活动加剧,部分染料会由纤维内部向纤维的表面迁移,形成与上染逆向的热迁移现象,造成染料在纤维表面堆积和再分配,且助剂及其表面活性剂会加剧这一现象,导致仍无法达到理想的色牢度。因此,亟需解决涤纶的色牢度低的问题,以获得高质量的涤纶纺织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涤纶的色牢度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高色牢度涤纶的染色工艺。
[000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高色牢度涤纶的染色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色牢度涤纶的染色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预处理:先采用酶液协同超声处理涤纶织物,洗涤,烘干后,再将涤纶织物浸泡于处理液中,洗涤,烘干,得预处理的涤纶;S2、染色固色:将步骤S1所得预处理的涤纶加入染液中,进行浸轧染色,随后固色,水洗,烘干,得高色牢度涤纶;所述处理液,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N

β

氨乙基

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5

7份、纳米氧化铈1

2份、乙醇水溶液30

40份、β

环糊精

壳聚糖聚合物20

40份、槐糖脂0.2

0.8份、水60

80份。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在涤纶织物染色之前,对涤纶织物进行预处理,在酶液协同超声的作用下,除去涤纶织物表面的杂质,并在涤纶纤维的表面生成活性基团,随后采用处理液进行处理,能够在涤纶纤维的表面形成一层薄膜,使涤纶纤维的表面拥有氨基和羟基亲水基团,染料分子可以通过氢键、范德华力与亲水基团结合,进而改善染料分子的色牢度,而且还提高了涤纶纤维的力学性能;经预处理的涤纶加入染液中,采用浸轧方式进行染色,不需要还原清洗或皂洗工艺,能大幅度降低废水排放,针对于涤纶织物染色,是
一种高效率的、节能降耗的染色工艺。
[0007]优选的,所述处理液,由以下方法制得:S11、将N

β

氨乙基

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加入乙醇水溶液中,在60

80℃下,水解1

2h,加入纳米氧化铈,继续反应2

3h,过滤,干燥,得改性氧化铈;S12、先将β

环糊精

壳聚糖聚合物、槐糖脂加入水中,混合均匀,再加入改性氧化铈,加热至70

90℃进行反应2

3h,得处理液。
[0008]优选的,所述乙醇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

40%。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在制备处理液的过程中,先将N

β

氨乙基

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水解生成硅羟基,随后硅羟基表面的羟基能够与纳米氧化铈表面的羟基以氢键的形式结合,形成改性氧化铈;改性氧化铈够在涤纶纤维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表面,增大上染的比表面积,还具有增深的效果,另外,纳米氧化铈具有优异的防紫外线功能,可以提高涤纶的附加值;随后β

环糊精

壳聚糖聚合物与改性氧化镧,在槐糖脂的作用下,相互作用,形成稳定性优异的处理液,β

环糊精

壳聚糖聚合物能够促进染料分子进入涤纶纤维间进行上染,有效提高染料的上染率。因此,经本申请处理液处理的涤纶织物,能够在涤纶纤维的表面形成一层网络状结构的薄膜,有利于涤纶纤维吸附染料分子,且吸附作用力也得到了增强,进而提高了染料的上染率和色牢度。
[0010]优选的,所述β

环糊精

壳聚糖聚合物,由以下方法制得:先将β

环糊精、三氟化硼乙醚加入二甲基亚砜,搅拌混合1

2h后,缓慢加入环氧氯丙烷,升温至70

80℃,回流反应2

3h,冷却至20

25℃;再加入壳聚糖和过硫酸钾,充分溶解后,调节pH值为8

10,并在氮气的保护下,以60

75℃反应10

20h后,离心过滤,冷冻干燥,得β

环糊精

壳聚糖聚合物。
[0011]优选的,所述β

环糊精、环氧氯丙烷、壳聚糖、三氟化硼乙醚、过硫酸钾、二甲基亚砜的质量比为7

10:1

2:3

6:1:0.4

1:20

40。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β

环糊精分子结构中含有羟基,在三氟化硼乙醚的作用下,环氧氯丙烷的环氧开环后,与β

环糊精的羟基成醚键,发生交联反应;随后在碱性条件下,环氧氯丙烷另一端的碳氯键断裂,形成碳正离子与壳聚糖的氨基形成碳氮键,羟基形成醚键,获得高交联密度的β

环糊精

壳聚糖聚合物,不仅保留β

环糊精的空腔结构,而且含有丰富的活性基团,能与染料分子结合,提高染料分子的上染率和色牢度。
[0013]优选的,所述酶液,由以下方法制得:按重量份,将3

6份漆酶、2

5份脂肪酶、0.1

2份渗透剂加入100份水中,并调节pH为7

8,得酶液。
[0014]优选的,所述漆酶的活力单位为2000

3000U/g;所述脂肪酶的活力单位为8000

10000U/g。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漆酶和脂肪酶共同作用于涤纶织物,能够除去涤纶织物表面的杂质,同时对纤维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色牢度涤纶的染色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预处理:先采用酶液协同超声处理涤纶织物,洗涤,烘干后,再将涤纶织物浸泡于处理液中,洗涤,烘干,得预处理的涤纶;S2、染色固色:将步骤S1所得预处理的涤纶加入染液中,进行浸轧染色,随后固色,水洗,烘干,得高色牢度涤纶;所述处理液,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N

β

氨乙基

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5

7份、纳米氧化铈1

2份、乙醇水溶液30

40份、β

环糊精

壳聚糖聚合物20

40份、槐糖脂0.2

0.8份、水60

8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色牢度涤纶的染色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液,由以下方法制得:S11、将N

β

氨乙基

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加入乙醇水溶液中,在60

80℃下,水解1

2h,加入纳米氧化铈,继续反应2

3h,过滤,干燥,得改性氧化铈;S12、先将β

环糊精

壳聚糖聚合物、槐糖脂加入水中,混合均匀,再加入改性氧化铈,加热至70

90℃进行反应2

3h,得处理液。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色牢度涤纶的染色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β

环糊精

壳聚糖聚合物,由以下方法制得:先将β

环糊精、三氟化硼乙醚加入二甲基亚砜,搅拌混合1

2h后,缓慢加入环氧氯丙烷,升温至70

80℃,回流反应2

3h,冷却至20

25℃;再加入壳聚糖和过硫酸钾,充分溶解后,调节pH值为8

10,并在氮气的保护下,以60

75℃反应10

20h后,离心过滤,冷冻干燥,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忠伟曲兴伟凌云
申请(专利权)人:诸暨市众伟染整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