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卧式健身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4194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22
本申请涉及卧式健身器材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卧式健身车,包括车体,车体上设有运动时组合使用的座椅、车轮组件及控制屏。车体顶部立设有转桌,控制屏安装于转桌朝向座椅的一面。转桌与车体之间还设有气囊,车轮组件传动连接有与气囊连通的充气组件。车轮组件转动使充气组件向气囊内充气,从而推动转桌朝座椅方向转动,直到转桌背离控制屏的一面水平朝上,此时转桌由初始运动状态切换至日常使用状态。转桌与座椅形成的桌椅组合能够在非健身时段作为家具使用,提高健身车的使用率。本申请具有提高卧式健身车的使用率,使健身器材用于日常生活的效果。于日常生活的效果。于日常生活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卧式健身车


[0001]本申请涉及卧式健身器材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卧式健身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想要追求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除了去健身场所外,有时还会在家里设置健身器材。卧式健身车对膝盖损伤小,是一种常见的家用健身器材。
[0003]现有的卧式健身车可参照公告号为CN217908781U的专利文献,上述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可折叠的卧式健身车,包括带有脚踏与飞轮的主体、座椅,使用者坐在座椅上,通过踩踏脚踏带动飞轮转动达到运动健身的目的。
[0004]然而,日常生活中健身运动的时间和频次非常有限,大部分时间卧式健身车都处于非使用状态。尽管上述专利中的卧式健身车具有折叠功能,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小健身车占用的空间,可是将使用率较低的健身器材放置于家中仍然会占据较大空间,而进一步将健身车拆卸收纳又会导致使用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卧式健身车的使用率,使健身器材用于日常生活,本申请提供一种多功能卧式健身车。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卧式健身车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卧式健身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一端固定连接有座椅,所述车体远离所述座椅的一端固定有车轮组件;转桌,立设于所述车体顶部,所述转桌朝向所述座椅的一面设有控制屏,所述转桌与所述车体转动连接,所述转桌与所述车体之间设有气囊,所述气囊一侧设有泄压阀,向所述气囊充气能够推动所述转桌朝所述座椅一侧转动,当所述转桌背离所述控制屏的一面转动至水平位置时,所述转桌能够与所述座椅配合使用形成桌椅组合;充气组件,所述充气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气囊连通,所述充气组件的输入端与所述车轮组件传动连接。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车体顶部转动连接转桌,并在车体与转桌之间安装气囊,并在车轮组件与气囊之间连通充气组件。转动车轮组件能够向气囊内充气,从而推动转桌朝座椅方向转动。当气囊内气压到达设定值后泄压阀开启,即使持续充气也能保持气囊内气压稳定。
[0008]控制屏朝向座椅时,转桌处于初始状态;转桌背离控制屏的一面水平朝上时,转桌处于日常使用状态,使用者能够将电子产品、水杯等所需物品放置于转桌表面,还能边运动边进行观影等娱乐活动;而转桌与座椅形成的桌椅组合还能够在非健身时段作为家具使用,从而提高健身车的使用率,对于小户型家庭来说健身车一物多用还能减少桌椅家具的布置,在满足健身需求的同时还能节省室内空间。
[0009]可选的,所述充气组件包括活塞杆、气筒及往复机构,所述气筒与所述气囊之间连接有通气管,所述活塞杆滑动插设于所述气筒内,所述往复机构与所述车轮组件传动连接,所述往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活塞杆进行往复运动以向所述气囊中充气。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轮组件转动驱动往复机构带动活塞杆在气筒内进行往复运动,往复机构能够将车轮组件的转动转化为活塞杆的直线运动,从而实现运动的同时对气囊充气。
[0011]可选的,所述往复机构包括齿条以及带有轮齿的主动盘与从动盘,所述齿条一端与所述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主动盘与所述从动盘沿所述齿条的长度方向相邻设置,所述主动盘与所述从动盘均为不完全齿轮,所述主动盘上相对设有两处轮齿,所述主动盘与所述齿条间歇啮合,所述从动盘的轮齿连续分布于边缘一侧,所述从动盘啮合于所述齿条;所述车轮组件驱动所述主动盘单向转动,当所述主动盘与所述齿条啮合时,所述从动盘与所述主动盘同向转动,所述齿条正向移动;当所述主动盘未与所述齿条啮合时,所述主动盘与所述从动盘啮合,所述从动盘与所述主动盘转动方向相反,所述齿条反向移动。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齿条,并设置能够与齿条啮合的主动盘与从动盘,主动盘在车轮组件的驱动下单向转动,由于主动轮的两处轮齿相对分布,因此在转动过程中主动盘交替与齿条及从动盘啮合,从而使从动盘交替进行正转、反转,带动齿条前进或后退,从而实现活塞杆的往复运动。结构简单巧妙,将主动盘的转动转化为齿条的直线往复运动。
[0013]可选的,所述车轮组件包括采用皮带传动的第一飞轮与第二飞轮,所述第一飞轮中央连接有脚踏曲柄,所述第一飞轮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飞轮的直径,所述第二飞轮与所述主动盘同轴固定。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飞轮上安装脚踏曲柄,踩动脚踏曲柄使第一飞轮转动,再通过皮带传动带动第二飞轮转动,由于第一飞轮直径小于第二飞轮直径,使得车轮组件形成费力轮组,更有利于进行运动健身;将第二飞轮与主动盘同轴固定,使往复机构与车轮组件实现有效传动,踩动脚踏曲柄即可向气囊内充气,从而使转桌转动至背离控制屏的一面水平朝上。
[0015]可选的,所述转桌呈L形,包括固定连接的主板及连接板,所述控制屏位于所述主板朝向所述座椅的一面,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车体转动连接,所述气囊顶部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气囊底部与所述车体固定连接。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转桌设置为L形,连接板除了用于安装气囊外,当主板板面朝向座椅时,连接板还可以为主板提供支撑,顺便作为桌板在运动时用于置物;而当主板板面转动至水平位置时,与主板垂直的连接板又可以作为挡板阻止桌面物品掉落。
[0017]可选的,所述连接板背离所述气囊的一面设有电灯,所述控制屏与所述电灯电性连接以控制所述电灯的开关,所述车轮组件内电性连接有发电机及蓄电池,车轮组件转动进行发电,产生的电能储存于所述蓄电池内,所述蓄电池与所述控制屏电性连接以向所述控制屏供电。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板背离气囊的一面设置电灯,在转桌用作书桌时,电灯能够为转桌桌面进行补充照明,更加便于使用者使用。在车轮组件内设置发电机与蓄电池,使健身车具有自发电功能,通过车轮组件转动发电,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并将电能储
存在蓄电池中。蓄电池向控制屏供电,使得健身车无需外界电源,更加环保节能。
[0019]可选的,所述气筒与所述通气管之间连通有三通单向阀。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通单向阀能够便于控制气筒与通气管的气路通断,使气筒分别与通气管或大气连通。当气筒与通气管气路断开时,气筒与大气连通,运动使充气组件产生的气体通过三通单向阀排入大气,使用者能够根据需求选择是否向气囊充气以变换转桌的使用状态,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0021]可选的,所述气囊上设有排气阀。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排气阀打开时,气囊向外排气,需要持续不断转动车轮组件才能使转桌处于日常使用状态,此时健身车处于半日用半运动状态。如果使用者想要使电子设备稳定放置于主板表面继续观影,则需要不断运动使气囊的充气速度不小于排气速度,一定程度上起到辅助使用者坚持锻炼的作用,增强了运动健身的趣味性。
[0023]可选的,所述连接板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与所述排气阀之间连通有排气管,所述连接板靠近所述主板的一面开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吹气孔。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板内设置与排气阀连通的空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卧式健身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所述车体(1)一端固定连接有座椅(11),所述车体(1)远离所述座椅(11)的一端固定有车轮组件(3);转桌(2),立设于所述车体(1)顶部,所述转桌(2)朝向所述座椅(11)的一面设有控制屏(23),所述转桌(2)与所述车体(1)转动连接,所述转桌(2)与所述车体(1)之间设有气囊(4),所述气囊(4)一侧设有泄压阀(61),向所述气囊(4)充气能够推动所述转桌(2)朝所述座椅(11)一侧转动,当所述转桌(2)背离所述控制屏(23)的一面转动至水平位置时,所述转桌(2)能够与所述座椅(11)配合使用形成桌椅组合;充气组件(5),所述充气组件(5)的输出端与所述气囊(4)连通,所述充气组件(5)的输入端与所述车轮组件(3)传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卧式健身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组件(5)包括活塞杆(51)、气筒(52)及往复机构(53),所述气筒(52)与所述气囊(4)之间连接有通气管(54),所述活塞杆(51)滑动插设于所述气筒(52)内,所述往复机构(53)与所述车轮组件(3)传动连接,所述往复机构(53)用于驱动所述活塞杆(51)进行往复运动以向所述气囊(4)中充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卧式健身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机构(53)包括齿条(531)以及带有轮齿的主动盘(532)与从动盘(533),所述齿条(531)一端与所述活塞杆(51)固定连接;所述主动盘(532)与所述从动盘(533)沿所述齿条(531)的长度方向相邻设置,所述主动盘(532)与所述从动盘(533)均为不完全齿轮,所述主动盘(532)上相对设有两处轮齿,所述主动盘(532)与所述齿条(531)间歇啮合,所述从动盘(533)的轮齿连续分布于边缘一侧,所述从动盘(533)啮合于所述齿条(531);所述车轮组件(3)驱动所述主动盘(532)单向转动,当所述主动盘(532)与所述齿条(531)啮合时,所述从动盘(533)与所述主动盘(532)同向转动,所述齿条(531)正向移动;当所述主动盘(532)未与所述齿条(531)啮合时,所述主动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志怀杨震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银洲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