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采用复合支撑方式的螺旋轴流式混输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4164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用复合支撑方式的螺旋轴流式混输泵,包括内圆外方的泵壳、叶轮和轴,所述轴一端穿入泵壳内部,所述泵壳轴向两端分别安装入口支撑管道和出口支撑管道,所述泵壳轴向一端与入口支撑管道之间安装径向固定的入口支撑,所述泵壳轴向另一端与出口支撑管道之间安装径向固定的出口支撑;所述入口支撑和出口支撑分别支撑轴的两端;所述入口支撑和出口支撑内部分别设有轴承腔,所述入口支撑一端安装入口导流器,所述入口导流器上设有与入口支撑的轴承腔连通的第一通孔,用于将入口的流体引入轴承腔内作为冷却液。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保证混输泵运行中的稳定性,减少泵体所承受载荷。减少泵体所承受载荷。减少泵体所承受载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复合支撑方式的螺旋轴流式混输泵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流体机械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采用复合支撑方式的螺旋轴流式混输泵。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对能源的需要量不断增加,海上油气田的发展正处于上升阶段。海上油田的产品为含油、气、水和各种杂质的多相混物,其气液比超过了普通泵或压缩机的正常工作范围,而螺旋轴流式混输泵可以直接输送多相介质,其直接运输的方式简化了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降低了基础设施成本。
[0003]螺旋轴流式多相混输泵在型式兼具离心泵和轴流式压缩机的性能特点,其适用含气率范围广,使用寿命长。螺旋轴流式气液混输泵是一种串联式多级泵,其每一个压缩级包括一个叶轮和一个导叶,介质在叶轮的转动下获得动能,从而进入导叶级,通过导叶的扩压作用使得运输介质的动能转换为压力能,保证了泵的正常工作。
[0004]传统螺旋轴流式混输泵前后支撑均采用滚动轴承,滚动轴承需要油润滑,并设置相符合的轴承箱,结构复杂,且滚动轴承内腔体采用密封方式,未解决因轴承与轴摩擦发热的问题,同时密封磨损导致轴承与介质接触易生锈,减少混输泵使用寿命,传统铸铁材料支撑因重量过大需对轴进行加粗保证强度,增加了泵体的重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用复合支撑方式的螺旋轴流式混输泵,转动部分外壳可采用有机玻璃,使得实验过程中的可视化更加明了,便于观察进出口处气液混合状况与叶轮导叶处的水力情况;整体混输泵相邻结构方便拆卸替换;通过前后滑动轴承与滚动轴承平衡轴向力,保证螺旋轴流式混输泵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相邻泵壳间均设置O型圈保证混输泵运行过程中的密封性;入口导流器径向中心打孔贯穿,便于流体进入滑动轴承与轴套之间的缝隙,起到水润滑的作用。出口支撑下端设置孔贯穿,缓解出口支撑内部机械密封因磨损造成的内部空间压力变化,并对滚动轴承进行降温,避免发生气蚀。
[0006]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0007]一种采用复合支撑方式的螺旋轴流式混输泵,包括内圆外方的泵壳、叶轮和轴,所述轴一端穿入泵壳内部,所述轴上安装若干级叶轮,每一级叶轮之间设有安装在泵壳上的导叶;所述泵壳轴向两端分别安装入口支撑管道和出口支撑管道,所述入口支撑管道与入口管道连接,所述出口支撑管道与出口管道连接;所述泵壳轴向一端与入口支撑管道之间安装径向固定的入口支撑,所述泵壳轴向另一端与出口支撑管道之间安装径向固定的出口支撑;所述入口支撑和出口支撑分别支撑轴的两端;所述入口支撑和出口支撑内部分别设有轴承腔,所述入口支撑一端安装入口导流器,所述入口导流器上设有与入口支撑的轴承腔连通的第一通孔,用于将入口的流体引入轴承腔内作为冷却液,节省设置轴承所需的轴
承箱。
[0008]进一步,所述入口支撑的轴承腔内安装滑动轴承,所述滑动轴承靠近出口端同轴设置推力盘,所述滑动轴承5径向内侧设置安装在轴上的轴套,所述轴套靠近出口段与推力盘接触。
[0009]进一步,所述推力盘与滑动轴承之间设有0.2~0.5mm的间隙,冷却液通过滑动轴承与轴套之间的缝隙和推力盘与滑动轴承之间的间隙,用于冷却润滑滑动轴承和推力盘。
[0010]进一步,所述出口支撑的轴承腔内安装滚动轴承;所述出口支撑的轴承腔一侧设有密封腔,所述密封腔内安装密封组件,所述密封腔底部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连通出口支撑的密封腔与壳体内流道,保证从密封组件进入出口支撑腔体内的介质顺利排出,避免内部区域存在死水,同时对滚动轴承进行降温处理。
[0011]进一步,所述出口支撑出口方向安装出口导流器,所述滚动轴承靠近入口侧与出口支撑的轴承腔设有0.2~0.3mm的轴向间隙,平衡泵在工作中的轴向力,避免在运行过程中转动部分的轴向窜动。
[0012]进一步,若干级叶轮分别与泵壳之间设有不超过0.5mm的叶顶间隙,每级叶轮剖面设置为“工”形,节约材料使用,减少轴负担。
[0013]进一步,所述导叶径向内部为空心结构,节约材料使用,减少轴负担。
[0014]进一步,所述泵壳为透明有机材料。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采用复合支撑方式的螺旋轴流式混输泵,转动部分外壳可采用有机玻璃,使得实验过程中的可视化更加明了,便于观察进出口处气液混合状况与叶轮导叶处的水力情况;整体混输泵相邻结构方便拆卸替换;通过前后滑动轴承与滚动轴承平衡轴向力,保证螺旋轴流式混输泵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相邻泵壳间均设置O型圈保证混输泵运行过程中的密封性;入口导流器径向中心打孔贯穿,便于流体进入滑动轴承与轴套之间的缝隙,起到水润滑的作用。出口支撑下端设置孔贯穿,缓解出口支撑内部机械密封因磨损造成的内部空间压力变化,并对滚动轴承进行降温,避免发生气蚀。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显而易见地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采用复合支撑方式的螺旋轴流式混输泵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采用复合支撑方式的螺旋轴流式混输泵中前支撑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采用复合支撑方式的螺旋轴流式混输泵中后支撑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
[0022]1‑
入口管道;2

入口导流器;3

入口支撑管道;4

入口支撑;5

滑动轴承;6

推力盘;7

末级叶轮;8

末级导叶;9

旋转密封;10

滚动轴承;11

出口导流器;12

出口管道;13

轴;14

拉杆;15

出口支撑管道;16

出口支撑;17

泵壳;18

第二轴套;19

首级导叶;20

首级叶轮;21

法兰;22

轴套;23

O型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轴向”、“径向”、“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复合支撑方式的螺旋轴流式混输泵,包括泵壳(17)、叶轮和轴(13),所述轴(13)一端穿入泵壳(17)内部,所述轴(13)上安装若干级叶轮,每一级叶轮之间设有安装在泵壳(17)上的导叶;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17)轴向两端分别安装入口支撑管道(3)和出口支撑管道(15),所述入口支撑管道(3)与入口管道(1)连接,所述出口支撑管道(15)与出口管道(12)连接;所述泵壳(17)轴向一端与入口支撑管道(3)之间安装径向固定的入口支撑(4),所述泵壳(17)轴向另一端与出口支撑管道(15)之间安装径向固定的出口支撑(16);所述入口支撑(4)和出口支撑(16)分别支撑轴(13)的两端;所述入口支撑(4)和出口支撑(16)内部分别设有轴承腔,所述入口支撑(4)一端安装入口导流器(2),所述入口导流器(2)上设有与入口支撑(4)的轴承腔连通的第一通孔,用于将入口的流体引入轴承腔内作为冷却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复合支撑方式的螺旋轴流式混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支撑(4)的轴承腔内安装滑动轴承(5),所述滑动轴承(5)靠近出口端同轴设置推力盘(6),所述滑动轴承5径向内侧设置安装在轴(13)上的轴套(22),所述轴套(22)靠近出口段与推力盘(6)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德胜张睿杰耿琳琳高一博田中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