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竖向智能雨污分流管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3639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竖向智能雨污分流管件,包括上筒体和承接筒体,上筒体为中空结构,上筒体内腔上方设置水体漏斗,上筒体内腔下方设置插接段,且水体漏斗与插接段连通,插接段外壁设置内丝螺纹,插接段两端分别设置隔水槽,承接筒体设置于上筒体下方,承接筒体呈中空结构,承接筒体上端部设置连接段,连接段外壁设置外丝螺纹,上筒体与承接筒体之间通过内丝螺纹、外丝螺纹连接,承接筒体内腔上端部还安装球体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设计新颖,使用方便,便于拆装和后期更换,此外,能够实现对雨污水分流,降低了人工成本。降低了人工成本。降低了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竖向智能雨污分流管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雨污分流
,具体为一种竖向智能雨污分流管件。

技术介绍

[0002]一般排水管分为雨水管、污水管及合流管等几种类型。
[0003]垂直设置在室外的雨水管也可称为落水管,专门收集屋顶上的雨水,并将雨水排到地面上的雨水管网,最终排放入河道。
[0004]污水管用于排放污水,具有立式管和水平管,可用于排放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等。污水管一般不能直接排放到河流中,须先通过污水管网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再排放。
[0005]合流管是指雨水污水一起引流排放的管道,由于雨污不分流,如做水处理其后期水处理量大,如不处理环保性不好,现在的规范要求雨污分流排放。
[0006]在实际生活中,居民楼宇的落水管和污水管是分开布设的。但是,存在不少私拉乱接的现象,将生活污水管连接到雨水管上,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导致河流的水质恶化。这种现象急需得到改善。
[0007]目前雨污分离装置中雨水管道的一端同时连通有初期管道和后期管道,初期管道远离雨水管道的一端连通有集水井,集水井与污水管道连通,后期管道与河流连通,该装置不适合雨水与生活污水的分流,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竖向智能雨污分流管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竖向智能雨污分流管件,包括上筒体和承接筒体,所述上筒体为中空结构,所述上筒体内腔上方设置水体漏斗,所述上筒体内腔下方设置插接段,且所述水体漏斗与插接段连通,所述插接段外壁设置内丝螺纹,所述插接段两端分别设置隔水槽,所述承接筒体设置于上筒体下方,所述承接筒体呈中空结构,所述承接筒体上端部设置连接段,所述连接段外壁设置外丝螺纹,所述上筒体与承接筒体之间通过内丝螺纹、外丝螺纹连接,所述承接筒体内腔上端部还安装球体组件。
[0010]优选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竖向智能雨污分流管件,其中,所述承接筒体的连接段中部开设电机轴孔,所述连接段下方设置环状限位平台。
[0011]优选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竖向智能雨污分流管件,其中,所述球体组件包括球阀本体、电机轴和旋转电机,所述球阀本体安装于连接段内,所述电机轴穿过电机轴孔与球阀本体外侧壁连接,所述旋转电机安装于承接筒体外部,所述电机轴与旋转电机连接。
[0012]优选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竖向智能雨污分流管件,其中,所述球阀本体两端呈弧形结构,且所述球阀本体外侧壁与环状限位平台相适配。
[0013]优选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竖向智能雨污分流管件,其中,所述上筒体上端部外壁设置筒体台阶A,且所述上筒体上端部与伸缩节连接,所述上筒体下端部外壁设置筒体台阶
B。
[0014]优选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竖向智能雨污分流管件,其中,所述水体漏斗与插接段之间设置球面结构,且所述球面结构与球阀本体相适配。
[0015]优选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竖向智能雨污分流管件,其中,所述承接筒体下端部外壁设置筒体台阶C,所述承接筒体下端部与伸缩节连接。
[0016]优选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竖向智能雨污分流管件,其中,所述承接筒体内腔底部还安装防扭转限位条。
[0017]优选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竖向智能雨污分流管件,其中,其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8]A、下雨天,雨水和污水同时进入水体漏斗中,通过水体漏斗进入雨水管道中;
[0019]B、此时,控制旋转电机工作,旋转电机带动电机轴转动,电机轴带动球阀本体转动,球阀本体旋转90
°
后球阀本体中部呈通道结构;
[0020]C、雨污水通过通道流至污水井中;
[0021]D、若不下雨,雨水和污水同时进入水体漏斗中,通过水体漏斗进入雨水管道中;
[0022]E、此时,控制旋转电机工作,旋转电机带动电机轴转动,电机轴带动球阀本体转动,球阀本体旋转将水体漏斗下部阻挡;
[0023]F、雨污水通过污水管进入污水井中。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5](1)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新颖,使用方便,便于拆装和后期更换,此外,能够实现对雨污水分流,降低了人工成本。
[0026](2)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的球体组件中通过控制旋转电机旋转带动球阀本体旋转,进而实现对水体漏斗底部的封堵和连通,提高雨污水的分流效率。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上筒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专利技术承接筒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上筒体1、承接筒体2、水体漏斗3、插接段4、内丝螺纹5、隔水槽6、连接段7、外丝螺纹8、电机轴孔9、环状限位平台10、球阀本体11、电机轴12、旋转电机13、筒体台阶A14、筒体台阶B15、筒体台阶C16、防扭转限位条17。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请参阅图1

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竖向智能雨污分流管件,包括上筒体1和承接筒体2,所述上筒体1为中空结构,所述上筒体1内腔上方设置水体漏斗3,所述上筒体1内腔下方设置插接段4,且所述水体漏斗3与插接段4连通,所述插接段4外壁设置内丝
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48]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竖向智能雨污分流管件,包括上筒体(1)和承接筒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筒体(1)为中空结构,所述上筒体(1)内腔上方设置水体漏斗(3),所述上筒体(1)内腔下方设置插接段(4),且所述水体漏斗(3)与插接段(4)连通,所述插接段(4)外壁设置内丝螺纹(5),所述插接段(4)两端分别设置隔水槽(6),所述承接筒体(2)设置于上筒体(1)下方,所述承接筒体(2)呈中空结构,所述承接筒体(2)上端部设置连接段(7),所述连接段(7)外壁设置外丝螺纹(8),所述上筒体(1)与承接筒体(2)之间通过内丝螺纹(5)、外丝螺纹(8)连接,所述承接筒体(2)内腔上端部还安装球体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竖向智能雨污分流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筒体(2)的连接段中部开设电机轴孔(9),所述连接段(7)下方设置环状限位平台(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竖向智能雨污分流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球体组件包括球阀本体(11)、电机轴(12)和旋转电机(13),所述球阀本体(11)安装于连接段(7)内,所述电机轴(12)穿过电机轴孔(9)与球阀本体(11)外侧壁连接,所述旋转电机(13)安装于承接筒体(2)外部,所述电机轴(12)与旋转电机(13)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竖向智能雨污分流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阀本体(11)两端呈弧形结构,且所述球阀本体(11)外侧壁与环状限位平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鑫楠
申请(专利权)人:鑫悦来江苏环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