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33575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组分包括:聚丙烯、玻璃纤维、烯烃嵌段共聚物OBC、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润滑剂、抗氧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聚丙烯复合材料兼具良触感、高耐化学和良好的低温力学性能。高耐化学和良好的低温力学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聚丙烯作为密度最低的通用高分子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等行业中,但传统PP材料因光泽度高、耐划伤性差、塑料感强限制其在外观件中的使用。对此,近年来多项专利均有报道良触感聚丙烯材料技术方案,通过在聚丙烯中填充大量玻纤以及弹性体,使材料具有软触感、耐划伤、低光泽等特点。但是良触感玻纤增强聚丙烯因含有大量弹性体(特别是POE),导致其耐化学性差,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同时常规良触感玻纤增强聚丙烯在低温条件下韧性不足,若应用在有低温爆破或者低温侧突要求的仪表板、立柱以及门板等制件中,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耐化学、良好触感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聚丙烯复合材料,按重量份数,组分包括:
[0005]聚丙烯
ꢀꢀꢀꢀꢀꢀꢀꢀꢀꢀꢀꢀꢀꢀꢀꢀꢀꢀꢀꢀꢀꢀ
25

60份;
[0006]玻璃纤维
ꢀꢀꢀꢀꢀꢀꢀꢀꢀꢀꢀꢀꢀꢀꢀꢀꢀꢀꢀꢀ
20

30份;
[0007]四针状氧化锌晶须
ꢀꢀꢀꢀꢀꢀꢀꢀꢀꢀꢀꢀ5‑
12份;
[0008]烯烃嵌段共聚物OBC
ꢀꢀꢀꢀꢀꢀꢀꢀꢀ
25

40份;<br/>[0009]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1‑
6份;
[0010]其中所述四针状氧化锌晶须针状部位平均长度50

150μm,测试方法:采用电镜观测。
[0011]其中所述聚丙烯在230℃/2.16kg条件下的熔融指数为0.5

100g/10min,测试标准:ISO1133

1:2011。
[0012]所述四针状氧化锌晶须针状部位平均长度可选择如60

80μm、120

140μm、140

150μm等。
[0013]优选地,所述四针状氧化锌晶须针状部位平均长度70

130μm。
[0014]优选地,所述烯烃嵌段共聚物OBC的密度为0.866

0.887g.cm
‑3。
[001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烯烃嵌段共聚物OBC的密度为0.870

0.880g.cm
‑3。
[0016]OBC的密度由聚乙烯结晶区组成的“硬段”和乙烯/辛烯共聚的无定型“软段”比例决定,密度越高,“硬段”比例高,触感差;密度越低,“软段”比例高,耐化学效果差。优选密度范围内,保证同时具有良好的耐化学和触感性能。
[0017]所述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的接枝率为0.3%

2.0%,测试方法为酸碱滴定法。
[0018]优选地,所述组分还包括润滑剂0

1份;抗氧剂0.1

1份。
[0019]优选地,所述润滑剂为脂肪酸硬脂酸锌、硬脂酸酰胺、N,N,

亚乙基双硬脂酰胺、油酸酰胺、芥酸酰胺、氧化聚乙烯蜡润滑剂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0020]所述抗氧剂为酚类、胺类、亚磷酸酯类、半受阻酚类抗氧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0021]优选地,按重量份数,组分包括:
[0022]聚丙烯
ꢀꢀꢀꢀꢀꢀꢀꢀꢀꢀꢀꢀꢀꢀꢀꢀꢀꢀꢀꢀꢀꢀ
40

50份;
[0023]玻璃纤维
ꢀꢀꢀꢀꢀꢀꢀꢀꢀꢀꢀꢀꢀꢀꢀꢀꢀꢀꢀꢀ
23

28份;
[0024]四针状氧化锌晶须
ꢀꢀꢀꢀꢀꢀꢀꢀꢀꢀꢀꢀ7‑
10份;
[0025]烯烃嵌段共聚物OBC
ꢀꢀꢀꢀꢀꢀꢀꢀ
30

35份;
[0026]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2‑
5份。
[0027]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所述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0028]按重量分数称取各组分,将各组分混合,挤出、造粒,得到聚丙烯复合材料。
[0029]进一步地,按重量份数称取各组分,将聚丙烯、烯烃嵌段共聚物OBC、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润滑剂、抗氧剂混合后从主喂料口投入双螺杆挤出机中,四针状氧化锌晶须从挤出机4

6区侧喂料口投入挤出机中,玻璃纤维从挤出机7

9区侧喂料口投入挤出机中,经熔融挤出、拉条、冷却、造粒,得到聚丙烯复合材料。
[0030]优选地,所述的双螺杆挤出机的长径比为48:1—72:1,挤出温度为200

240℃,螺杆转速为300

1000rpm,真空度≤

0.08bar。
[003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所述聚丙烯复合材料在汽车内饰零部件中的应用,如仪表板、立柱以及门板等中应用。
[0032]本专利技术通过烯烃嵌段共聚物OBC,OBC由两段组成,由聚乙烯结晶区组成的“硬段”和乙烯/辛烯共聚的无定型“软段”,聚乙烯结晶区能有效阻碍化学品的渗透,能大大提升体系的耐化学性;同时体系中的四针状氧化锌晶须起到支撑作用,在各个方向均能有限延缓化学品对基体的溶胀,通过两者协同,有效解决良触感材料耐化学性差的问题。
[0033]本专利技术优选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作为体系中聚丙烯、OBC和玻纤的相容剂,使玻纤和OBC的“硬段”(PE结晶区)通过化学键强联结,OBC的“软段”紧密附着在玻纤上,保证了材料

30℃下的脆性,通过OBC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的协同作用,复合材料兼顾良好的低温韧性特点。
[0034]有益效果
[0035]本专利技术的聚丙烯复合材料兼具良触感、高耐化学和良好的低温力学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0037]一、原料来源
[0038]聚丙烯

1:PP 7935,熔指60g/10min,230℃/2.16KG,厂家:埃克森;
[0039]聚丙烯

2:PP 548R,熔指28g/10min,230℃/2.16KG,厂家:中海壳;
[0040]玻璃纤维:ECS13

4.5

508A厂家:中国巨石;
[0041]四针状氧化锌晶须

1:针状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丙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组分包括:其中所述四针状氧化锌晶须针状部位平均长度50

150μ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丙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针状氧化锌晶须针状部位平均长度70

130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丙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烯烃嵌段共聚物OBC的密度为0.866

0.887g.cm
‑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丙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分还包括润滑剂0

1份;抗氧剂0.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昂何浏炜程文超付伟陈瑶陈胜杰熊值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金发科技企业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