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隔膜热痕定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3452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隔膜热痕定位方法,包括步骤:对金属体进行加热;将加热的金属体放置在锂离子电池极组的隔膜端面上,对隔膜端面进行热融合;在隔膜端面完成热融合后,移开上述加热的金属体且固定隔膜不动,直到隔膜冷却,最终获得端面连接成一体的隔膜。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新型的隔膜热痕定位方法,该方法通过金属加热体对隔膜端面进行热融合,在隔膜端面上形成热痕,实现对锂离子电池隔膜进行定位,从而解决由于颠簸、振动等恶劣工况所引起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和极片移动错位而带来的安全问题,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
,特别是涉及。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与铅酸、镉镍等其他类型的电池相比具有比容量大、工作 电压高、充电速度快、工作温度范围宽、循环寿命长、体积小、重量轻等 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电动工具等领域,并 且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是目前各大电池厂家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着锂离子电池在不同领域的广泛应用,电池的结构也呈现出多样、 复杂的发展趋势,多样复杂的电池结构增加了电池内部安全失效的因数, 而锂离子电池的多元化应用也使其安全性能变得更为重要,逐步引起我们 的重视。目前锂离子电池的结构从外型上可以分为圆型结构和方型结构两种结 构,电池内部极组采用巻绕式和叠片式两种结构,不管是釆用哪种结构, 基本上都是由正负极活性物质、电解液和隔膜等基本结构组成,随着电池 的体积和结构大型化的发展趋势,隔膜的稳定定位对电池内部的安全性能 起到了明显的作用,而电池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颠簸、振动等恶劣的工况 条件都有可能造成隔膜的移动错位,严重时引起电池正负极的直接短路, 造成难以想象的不良后果。因此,目前在电池生产领域迫切要求开发出一种隔膜的定位方法,可 以对锂离子电池隔膜进行定位,从而解决由于颠簸、振动等恶劣工况所引 起的锂离子电池隔膜移动错位而带来的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该方 法通过金属加热体对隔膜端面进行热融合,实现对锂离子电池隔膜进行定位,从而解决由于颠簸、振动等恶劣工况所引起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和极片 移动错位而带来的安全问题,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包括步骤 对金属体进行加热;将加热的金属体放置在锂离子电池极组的隔膜端面上,对隔膜端面进 行热融合;在隔膜端面完成热融合后,移开上述加热的金属体且固定隔膜不动,直到隔膜冷却,最终获得端面连接成一体的隔膜。优选地,所述金属体为折线形状或网状结构的金属丝。优选地,所述隔膜端面为层状结构的隔膜端面,所述隔膜的材质为聚丙雄。优选地,所述加热的金属体放置在锂离子电池极组的隔膜端面上时, 隔膜端面与金属体的接触点因融解所形成的热痕的深度以不与正极片和负 极片相接触为准。优选地,在加热的金属对隔膜端面进行热融合的同时,将所述加热的 金属体在隔膜端面上进行挤压定位。由以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 的,该方法通过金属加热体对隔膜端面进行 热融合,在隔膜端面上形成热痕,实现对锂离子电池隔膜进行定位,从而 解决由于颠簸、振动等恶劣工况所引起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和极片移动错位 而带来的安全问题,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的流程图; 图2为锂离子电池方形极组的隔膜端面的层状结构示意图; 图3为在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一种折线形金属丝结构的加热体; 图4为采用图3所示的折线形金属丝结构的加热体时,锂离子电池极 组的隔膜端面在热融合后的效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 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的流程图。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对金属体进行加热;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金属体优选为折线形状或网状结构的金属丝,如图 3所示;第二步将加热的金属体放置在锂离子电池极组的隔膜端面上,对隔 膜端面进行热融合;目前锂离子电池多采用巻绕和叠片式两种极片集流结构,不管采用哪 种工艺方式,只能固定到极组的两侧,锂离子电池极组的隔膜端面均为层 状结构的隔膜端面,如图2所示,从而在较大程度的颠簸、振动等工况下, 隔膜和极片在竖直轴方向上都有可能出现移动、错位等失效现象,层叠式 方式的电池此类问题更为明显,严重时引起电池的正负极短路,以致电池 起火、爆炸,尤其在电池内部入壳比较小,电池在长时间使用后极片膨胀 内部接触力减小、紧密程度变低的情况下,问题更为明显。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隔膜的材质大多为聚丙烯等高分子材料,在150°C 以上就会发生融解收缩。当加热的金属体放置在锂离子电池极组的隔膜端面上时,隔膜端面与 金属体的接触点将会受到高温而融解,从而在隔膜端面上会形成热痕。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金属体(如金属丝)的热痕深度以不与正极片和负 极片相接触为准。在本专利技术中,在加热的金属体对隔膜端面进行热融合的同时,可将所 述加热的金属体在隔膜端面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挤压定位,从而尽快在隔膜 端面上形成热痕。第三步在隔膜端面完成热融合后,移开上述加热的金属体且固定隔 膜不动,直到隔膜冷却,最终获得端面连接成一体的隔膜。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现上,例如当采用图3所示的加热的折线形金属丝对 图2所示的层状结构的隔膜端面进行热融合时,隔膜端面与金属丝的接触5点受到高温而融解形成热痕,在将加热的金属丝移开后,固定隔膜不动, 直到隔膜冷却,最终在隔膜端面将出现融合在一起的金属网状连接带(即 上述的热痕),使得隔膜在端面上连接成为一体。本专利技术通过加热的高温折线形或网状金属丝对叶片状隔膜振动错位的 方向(如上述的竖直轴方向)进行热融、定位,在端面上使隔膜整体连接 成一体,当电池受到振动、颠簸等条件下,片状隔膜和极片不会因为振动 发生相对的位移。从而很好地解决了在沖击、振动工况下,锂离子电池隔 膜和极片移动错位引起的安全问题,适合于多种结构的锂离子电池,对提 高电池的安全性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外,本专利技术采用折线形或网状的金属丝对隔膜进行热融合固定时, 在热融合后并不会导致隔膜端面的整体密封,会在端面上留下空隙,可以 方便注液时电解液的渗入,避免因为隔膜的大面积热融而导致注液时电解 液难以渗入到锂离子电池的问题。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的隔膜热痕定 位方法,该方法通过金属加热体对隔膜端面进^f于热融合,在隔膜端面上形 成热痕,实现对锂离子电池隔膜进行定位,从而解决由于颠簸、振动等恶 劣工况所引起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和极片移动错位而带来的安全问题,具有 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 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 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对金属体进行加热;将加热的金属体放置在锂离子电池极组的隔膜端面上,对隔膜端面进行热融合;在隔膜端面完成热融合后,移开上述加热的金属体且固定隔膜不动,直到隔膜冷却,最终获得端面连接成一体的隔膜。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体为折线形状或 网状结构的金属丝。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端面为层状结构 的隔膜端面,所述隔膜的材质为聚丙烯。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的金属体放置在 锂离子电池极组的隔膜端面上时,隔膜端面与金属体的接触点因融解所形成 的热痕的深度以不与正极片和负极片相接触为准。5、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加热的金 属对隔膜端面进行热融合的同时,将所述加热的金属体在隔膜端面上进行挤 压定位。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包括步骤对金属体进行加热;将加热的金属体放置在锂离子电池极组的隔膜端面上,对隔膜端面进行热融合;在隔膜端面完成热融合后,移开上述加热的金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的隔膜热痕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对金属体进行加热; 将加热的金属体放置在锂离子电池极组的隔膜端面上,对隔膜端面进行热融合; 在隔膜端面完成热融合后,移开上述加热的金属体且固定隔膜不动,直到隔膜冷却,最终 获得端面连接成一体的隔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茂邱扬刘凤龙荣强李敬脱佳彬杜磊吕小梅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