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曲型金属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3346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弯曲型金属阻尼器,其包括与上连接板固定连接的上耗能板、与下连接板固定连接的下耗能板,以及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安装于上、下耗能板之间,以限制上耗能板和/或下耗能板的面内变形。上、下耗能板之间通过限位装置进行连接,而不是直接连接,限位装置能够提供上和/或下耗能板的面内变形的限位;上、下耗能板是X形、双X型、菱形、三角形、矩形或中间开孔矩形钢板中任意一种自中位线处分开得到的两块钢板,相当于限位装置位于整块耗能钢板的中点处,弯曲型阻尼器的面外受弯屈服,反弯点出现在耗能钢板的中点处,在中点处设置限位装置,能够有效克服弯曲型阻尼器面外受弯屈服,在大变形时产生的薄膜效应对阻尼器性能不利的影响。利的影响。利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弯曲型金属阻尼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阻尼器
,尤其涉及一种弯曲型金属阻尼器。

技术介绍

[0002]金属阻尼器是工程结构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消能设备。该类阻尼器运用金属材料(如软钢等)优异的弹塑性性能,经合理设计其结构形式和力学参数,能在工程结构遭受外界作用时(如地震作用)率先屈服而消耗能量,从而保证主体结构的安全性。金属阻尼器可分为弯曲型和剪切型两种,弯曲型金属阻尼器可采用螺栓或焊接连接,剪切型阻尼器采用焊接连接。金属阻尼器的性能受到其结构构造、几何尺寸、连接方式、制作工艺等因素的影响,不同设计条件下的金属阻尼器性能差异也较大。
[0003]目前弯曲型金属阻尼器在设计和性能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缺陷:1)如已有的弯曲型软钢阻尼器均将耗能钢板上下两端固定于连接板上,导致阻尼器在作用过程中产生薄膜效应,严重影响阻尼器的耗能疲劳性能;2)又如已有的金属阻尼器耗能机制单一,大多数无法同时满足小震和大震时的要求;3)又如部分阻尼器设计屈服位移大,只能在大震下起到消能减震作用,而小震时则在弹性状态,耗能太少或者不耗能;另一部分阻尼器屈服位移较小,能够满足小震时就屈服耗能,大震时也有较好的耗能和延性性能,但是这类阻尼器往往附加给结构的刚度较大,进而导致地震作用效应的增大,不利于结构抗震。此外,少数金属阻尼器经过改良发展具备分阶段屈服能力,但因其耗能钢片的尺寸设计复杂、安装不便而消耗了许多人工、财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加工生产且能够克服薄膜效应的弯曲型金属阻尼器。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案是:
[0006]一种弯曲型金属阻尼器,其包括与上连接板固定连接的上耗能板、与下连接板固定连接的下耗能板,以及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安装于所述上耗能板和所述下耗能板之间,以限制所述上耗能板和/或所述下耗能板的面内变形。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限位装置为卡槽,包括垂直固定于所述下耗能板顶部的底板以及对应贴合于所述上耗能板宽度方向的两侧且垂直固定于所述底板上的第一限位板。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卡槽还包括对应于所述上耗能板的厚度方向的两侧且垂直固定于所述底板上的第二限位板。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板的两端与所述第二限位板的两端垂直相连。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限位板与所述上耗能板两侧之间留有第一间隙。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间隙的大小可调节。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限位板上垂直连接有可调螺栓,所述可调螺栓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间隙内,通过调节所述可调螺栓的伸长量调节所述第一间隙的大小。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上耗能板的底端与所述底板之间留有第二间隙。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上连接板和所述下连接板之间连接有多组所述上耗能板、所述下耗能板和所述限位装置,且各个所述限位装置中的所述第一间隙的大小不完全相等,至少一个所述限位装置中的所述第一间隙的大小为零。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上耗能板和所述下耗能板为X形、双X型、菱形、三角形、矩形或中间开孔矩形钢板中任意一种自中位线处分开得到的两块钢板。
[0016]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上耗能板和下耗能板之间通过限位装置进行连接,而不是直接连接,限位装置相比于直接连接,能够提供上耗能板和/或下耗能板的面内变形的限位;上耗能板和下耗能板是X形、双X型、菱形、三角形、矩形或中间开孔矩形钢板中任意一种自中位线处分开得到的两块钢板,因此,相当于限位装置位于整块耗能钢板的中点处,而弯曲型阻尼器的面外受弯屈服,反弯点出现在耗能钢板的中点处,故在中点处设置限位装置,能够有效克服弯曲型阻尼器面外受弯屈服,在大变形时产生的薄膜效应(面内拉伸变长)对阻尼器性能不利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弯曲型金属阻尼器的正面示意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弯曲型金属阻尼器的侧面示意图。
[0021]图3是图1中1

1处剖面图。
[0022]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限位卡槽与耗能板的装配平面示意图。
[0023]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限位卡槽与耗能板的装配剖面示意图。
[0024]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限位卡槽与耗能板的装配剖面示意图。
[0025]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弯曲型金属阻尼器的侧面示意图。
[0026]图中标记的对应关系如下:
[0027]1‑
上连接板;2

下连接板;3

上耗能板;4

下耗能板;5

限位装置;51

第一限位板;52

第二限位板;53

底板;54

第一间隙;55

第二间隙;6

调节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实施例1:
[0030]首先参阅图1~3,为本专利技术弯曲型金属阻尼器的第一种实施例的正面、侧面及剖面示意图。
[0031]该弯曲型金属阻尼器主要包括上连接板1、下连接板2、上耗能板3、下耗能板4以及限位装置5,其中,上连接板1和下限位板2分别用于与主体结构连接,将弯曲型金属阻尼器安装于墙体或梁板等建筑结构中,上耗能板3和下耗能板4采用金属耗能板,上耗能板3的上端与上连接板1垂直且固定连接,下耗能板4的下端与下连接板2垂直且固定连接,可以采用焊接方式固定连接。限位装置5安装于上耗能板3的下端和下耗能板4的上端之间,以限制上耗能板3和下耗能板4中的至少其一的面内变形,即限位装置5可以仅用来限制上耗能板3的面内变形,也可以仅用来限制下耗能板4的面内变形,还可以用来同时限制上耗能板3和下耗能板4的面内变形。
[0032]本实施例中,上耗能板3和下耗能板4为X形耗能钢板自中位线处分开得到的两块钢板,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耗能板3和下耗能板4也可以是其他类型耗能钢板自中位线处分开得到的上、下两块钢板,如双X型、菱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弯曲型金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与上连接板固定连接的上耗能板、与下连接板固定连接的下耗能板,以及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安装于所述上耗能板和所述下耗能板之间,以限制所述上耗能板和/或所述下耗能板的面内变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曲型金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为卡槽,包括垂直固定于所述下耗能板顶部的底板以及对应贴合于所述上耗能板宽度方向的两侧且垂直固定于所述底板上的第一限位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弯曲型金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还包括对应于所述上耗能板的厚度方向的两侧且垂直固定于所述底板上的第二限位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弯曲型金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的两端与所述第二限位板的两端垂直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弯曲型金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板与所述上耗能板两侧之间留有第一间隙。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轶苏邓文艳彪仿俊张煜赵忻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堃熠工程减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