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检测设备的识别录入模块及识别录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3342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电缆检测设备的识别录入模块及识别录入方法。识别录入模块用于向上位机识别录入被测电缆的ID识别码,其特征在于,识别录入模块包括:单片机、识别电路,单片机用于连接上位机,单片机通过识别电路识别电缆接口的引脚状态,以将得到的与电缆接口对接的被测电缆的ID识别码送入上位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可自动识别接入的被测电缆的型号,方便测试人员对大量被测电缆进行统一管理与集中测试,识别率显著提高。识别率显著提高。识别率显著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缆检测设备的识别录入模块及识别录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检测,特别地是,电缆检测设备的识别录入模块及识别录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缆检测设备是用于成品电缆(诸如,航空电缆)的自动化检测。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需要对成品电缆进行命名,即在上位机中手动录入被测电缆的型号。手动录入的方式可包括:键盘输入和页面列表选择输入。缺点在于:手动录入受人为因素影响,容易出现信息录入错误,并且录入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被测电缆采用手动方式检测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的电缆检测设备的识别录入模块及识别录入方法。
[0004]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电缆检测设备的识别录入模块。其中,电缆检测设备进一步包括:上位机、检测模块、电缆接口,识别录入模块用于向上位机识别录入被测电缆的ID识别码。识别录入模块包括:单片机、识别电路,单片机用于连接上位机,单片机通过识别电路识别电缆接口的引脚状态,以将得到的与电缆接口对接的被测电缆的ID识别码送入上位机。
[0005]作为电缆检测设备的识别录入模块的优选方案,识别电路具有电阻Ra1

RaN、电阻Rb1

RbN、电阻R1

RN、光耦器件(发光二极管Da1

DaN,光敏三极管Qa1

QaN)、发光二极管D1

DN、工作电压+24V、工作电压+3.3V、地端;电缆接口的1号引脚接地端;电缆接口的2号引脚接电阻Ra1的第一端,电阻Ra1的第二端分别接电阻Rb1的第一端和光耦器件的发光二极管Da1的第一端,光耦器件的发光二极管Da1的第二端分别接工作电压+24V和电阻Rb1的第二端,光耦器件的光敏三极管Qa1的集电极输出识别信号至单片机,光耦器件的光敏三极管Qa1的集电极接发光二极管D1的负端,发光二极管D1的正端接电阻R1的第一端,电阻R1的第二端接工作电压+3.3V;由此类推,电缆接口的N+1号引脚接电阻RaN的第一端,电阻RaN的第二端分别接电阻RbN的第一端和光耦器件的发光二极管DaN的第一端,光耦器件的发光二极管DaN的第二端分别接工作电压+24V和电阻RbN的第二端,光耦器件的光敏三极管QaN的集电极输出识别信号至单片机。光耦器件的光敏三极管QaN的集电极接发光二极管DN的负端,发光二极管DN的正端接电阻RN的第一端,电阻R10的第二端接工作电压+3.3V;其中,N为大于2的正整数。
[0006]作为电缆检测设备的识别录入模块的优选方案,电缆接口的接口引脚与被测电缆的电缆引脚呈映射关系。
[0007]作为电缆检测设备的识别录入模块的优选方案,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被测电缆的电缆参数。
[000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电缆检测设备的识别录入方法,包括:提供所述的电缆检测设备的识别录入模块;以及,
单片机连接上位机,单片机通过识别电路识别电缆接口的引脚状态,以将得到的与电缆接口对接的被测电缆的ID识别码送入上位机。
[0009]作为电缆检测设备的识别录入方法的优选方案,以被测电缆的2至N+1号引脚作为ID识别位,通过短接线将被测电缆的1号引脚分别与2至N+1号引脚中的指定引脚短接,以设置各个型号的被测电缆的ID识别码;当被测电缆接入到电缆接口后,与1号引脚短接的引脚输出低电平信号,其他的引脚因未短接而输出悬空信号;单片机通过扫描光敏三极管Qa1

QaN的集电极识别出被测电缆的ID识别码并且将ID识别码送入上位机,以完成识别录入模块向上位机识别录入被测电缆的ID识别码。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可自动识别接入的被测电缆的型号,方便测试人员对大量被测电缆进行统一管理与集中测试,识别率显著提高。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14]请参见图1,图中示出的是电缆检测设备的识别录入模块。
[0015]其中,电缆检测设备包括:上位机、识别录入模块、检测模块、电缆接口等。上位机分别接识别录入模块、检测模块。电缆接口用于对接被测电缆(诸如,航空电缆)。电缆接口的接口引脚与被测电缆的电缆引脚呈映射关系。所述映射关系可以是一一对应关系。
[0016]识别录入模块用于向上位机识别录入被测电缆的ID识别码。识别录入模块具体包括:单片机、识别电路等。
[0017]其中,识别电路具有电阻Ra1

Ra10、电阻Rb1

Rb10、电阻R1

R10、光耦器件(发光二极管Da1

Da10,光敏三极管Qa1

Qa10)、发光二极管D1

D10、工作电压+24V、工作电压+3.3V、地端等。
[0018]电缆接口的1号引脚接地端。
[0019]电缆接口的2号引脚接电阻Ra1的第一端。电阻Ra1的第二端分别接电阻Rb1的第一端和光耦器件的发光二极管Da1的第一端。光耦器件的发光二极管Da1的第二端分别接工作电压+24V和电阻Rb1的第二端。光耦器件的光敏三极管Qa1的集电极输出识别信号至单片机。光耦器件的光敏三极管Qa1的集电极接发光二极管D1的负端。发光二极管D1的正端接电阻R1的第一端。电阻R1的第二端接工作电压+3.3V。
[0020]电缆接口的3号引脚接电阻Ra2的第一端。电阻Ra2的第二端分别接电阻Rb2的第一端和光耦器件的发光二极管Da2的第一端。光耦器件的发光二极管Da2的第二端分别接工作电压+24V和电阻Rb2的第二端。光耦器件的光敏三极管Qa2的集电极输出识别信号至单片机。光耦器件的光敏三极管Qa2的集电极接发光二极管D2的负端。发光二极管D2的正端接电
阻R2的第一端。电阻R2的第二端接工作电压+3.3V。
[0021]电缆接口的4号引脚接电阻Ra3的第一端。电阻Ra3的第二端分别接电阻Rb3的第一端和光耦器件的发光二极管Da3的第一端。光耦器件的发光二极管Da3的第二端分别接工作电压+24V和电阻Rb3的第二端。光耦器件的光敏三极管Qa3的集电极输出识别信号至单片机。光耦器件的光敏三极管Qa3的集电极接发光二极管D3的负端。发光二极管D3的正端接电阻R3的第一端。电阻R3的第二端接工作电压+3.3V。
[0022]电缆接口的5号引脚接电阻Ra4的第一端。电阻Ra4的第二端分别接电阻Rb4的第一端和光耦器件的发光二极管Da4的第一端。光耦器件的发光二极管Da4的第二端分别接工作电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缆检测设备的识别录入模块,其中,电缆检测设备进一步包括:上位机、检测模块、电缆接口,识别录入模块用于向上位机识别录入被测电缆的ID识别码,其特征在于,识别录入模块包括:单片机、识别电路,单片机用于连接上位机,单片机通过识别电路识别电缆接口的引脚状态,以将得到的与电缆接口对接的被测电缆的ID识别码送入上位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检测设备的识别录入模块,其特征在于,识别电路具有电阻Ra1

RaN、电阻Rb1

RbN、电阻R1

RN、光耦器件(发光二极管Da1

DaN,光敏三极管Qa1

QaN)、发光二极管D1

DN、工作电压+24V、工作电压+3.3V、地端;电缆接口的1号引脚接地端;电缆接口的2号引脚接电阻Ra1的第一端,电阻Ra1的第二端分别接电阻Rb1的第一端和光耦器件的发光二极管Da1的第一端,光耦器件的发光二极管Da1的第二端分别接工作电压+24V和电阻Rb1的第二端,光耦器件的光敏三极管Qa1的集电极输出识别信号至单片机,光耦器件的光敏三极管Qa1的集电极接发光二极管D1的负端,发光二极管D1的正端接电阻R1的第一端,电阻R1的第二端接工作电压+3.3V;由此类推,电缆接口的N+1号引脚接电阻RaN的第一端,电阻RaN的第二端分别接电阻RbN的第一端和光耦器件的发光二极管DaN的第一端,光耦器件的发光二极管Da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鄢唐华周丹杨光罗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航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