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音乐演奏控制方法、系统、介质及计算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33332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音乐演奏控制方法、系统、介质及计算机,本申请利用操作简单的演奏设备以及终端设备,能够使演奏者在不学习乐器的前提下,对应使用演奏设备演奏乐曲,降低演奏的入门难度,还能够有效地培养演奏者的节奏感,还能够使演奏者在演奏完成后就能够知晓演奏结果,及时地给予演奏者反馈,使演奏者能够快速地熟悉乐谱,快速提高音乐的基础知识。快速提高音乐的基础知识。快速提高音乐的基础知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音乐演奏控制方法、系统、介质及计算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音乐训练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音乐演奏控制方法、系统、介质及计算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通过乐器演奏,能够训练演奏者的节奏感,使演奏者能够根据音乐的节拍,对应演奏出乐曲。
[0003]在现有的生活中,人们往往难以挤出大量的时间从零开始学习乐器的弹奏方法,且学习的过程也往往枯燥无味,难以有音乐演奏的成就感,因此为了使人们能够通过简单的控制方法,就能够实现较为复杂的音乐的演奏,本申请提出一种音乐演奏的控制方法,让人们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演奏相关的音乐,且能够通过演奏音乐,对应进行节奏感的训练。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音乐演奏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的音乐学习训练过程中,只有首先通过乐器训练才能够演奏音乐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音乐演奏控制方法,应用于演奏设备以及终端设备;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建立演奏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0007]S2、对乐曲进行处理,根据乐曲对应的乐谱,将乐曲划分为若干子段落;
[0008]S3、根据乐曲的演奏规律,控制演奏设备对应发出控制指令;
[0009]S4、所述终端设备对应接收所述控制指令,并判断所述控制指令是否有效,若有效,则执行步骤S5;
[0010]S5、所述终端设备播放一个子段落所对应的乐曲,然后判断乐曲是否演奏完毕,若是,则执行步骤S6,若否则执行步骤S3;
[0011]S6、终止执行。
[0012]可选的,所述将乐曲划分为若干子段落,包括:按照乐谱的小节的划分,将乐曲划分为若干第一子段落。
[0013]可选的,所述将乐曲划分为若干子段落,包括:按照乐谱的音符,将乐曲划分为若干第二子段落。
[0014]可选的,所述演奏设备包括:指挥棒,所述指挥棒中设置有加速度传感器;所述指挥棒与终端设备之间通信连接;所述控制演奏设备对应发出控制指令,包括:在每一个子段落的开始的时刻,对应挥动所述指挥棒。
[0015]可选的,所述判断所述控制指令是否有效,包括:
[0016]S41、根据演奏者上一个子段落的实际演奏时长T
n
‑1,以及上一个子段落的标准演奏时长T
N
‑1,对应计算演奏者的演奏系数K
u

[0017]K
u
=T
n
‑1/T
N
‑1;
[0018]S42、根据演奏者的演奏系数K
u
,以及当前子段落的标准演奏时长T
N
,对应预测当前子段落的演奏时长T
n

[0019]T
n
=T
N
*K
u

[0020]S43、获取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对应计算当前子段落的实际演奏时长T
M
,当前子段落的实际演奏时长T
M
为当前子段落的动作指令与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之间的间隔时长;
[0021]S43、获取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的动作强度,将动作强度大于预先设定的强度阈值的控制指令记为大动作演奏指令;将动作强度小于预先设定的强度阈值的控制指令记为小动作演奏指令;
[0022]S44、对应计算所述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的阈值时间:
[0023]在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为大动作演奏指令的情况下,其对应的阈值时间为:
[0024]T
b
=T
n
*K
b

[0025]其中K
b
为大动作演奏指令的时间系数;
[0026]在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为小动作演奏指令的情况下,其对应的阈值时间为
[0027]T
s
=T
n
*K
s

[0028]其中Ks为小动作演奏指令的时间系数;
[0029]S45、对比阈值时间与实际演奏时长,判断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的有效性,包括:在所述控制指令为大动作演奏指令的情况下,若T
b
>T
M
,则认定获取到的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无效,若T
b
≤T
M
,则认定获取到的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有效;在所述控制指令为小动作演奏指令的情况下,若T
s
>T
M
,则认定获取到的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无效,若T
s
≤T
M
,则认定获取到的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有效。
[0030]可选的,根据所述演奏系数K
u
,对应调整当前子段落的标准演奏时间。
[0031]可选的,还包括:S7、对音乐演奏过程进行评价;所述评价包括:获取每一个子段落对应的标准演奏时间T1;记录每一个子段落对应的实际演奏时间T2;计算标准演奏时间T1与实际演奏时间T2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T3,并根据T3的大小,对该子段落进行评级。
[0032]一种音乐演奏控制系统,包括:
[0033]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建立演奏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0034]乐曲处理模块:用于根据乐曲对应的乐谱,将乐曲划分为若干子段落;
[0035]动作感受模块:用于根据演奏设备的挥动动作,对应生成并发出控制指令;
[0036]指令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演奏的规律,判断接收到的控制指令是否有效;
[0037]演奏评价模块:用于对演奏者的所演奏的每一个子断落进行评价。
[0038]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003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0040]综上所述,本申请通过提出一种音乐演奏控制方法,利用操作简单的演奏设备以及终端设备,能够使演奏者在不学习乐器的前提下,对应使用演奏设备演奏乐曲,降低演奏的入门难度,还能够有效地培养演奏者的节奏感,还能够使演奏者在演奏完成后就能够知
晓演奏结果,及时地给予演奏者反馈,使演奏者能够快速地熟悉乐谱,快速提高音乐的基础知识。
附图说明
[004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音乐演奏控制方法流程图;
[004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音乐演奏控制系统结构图;
[0043]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0044]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动作指令时刻与音符播放时长的关系图;
[0045]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预测演奏时间长度示意图。
[0046]图中:1、无线通信模块;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音乐演奏控制方法,应用于演奏设备以及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演奏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S2、对乐曲进行处理,根据乐曲对应的乐谱,将乐曲划分为若干子段落;S3、根据乐曲的演奏规律,控制演奏设备对应发出控制指令;S4、所述终端设备对应接收所述控制指令,并判断所述控制指令是否有效,若有效,则执行步骤S5;S5、所述终端设备播放一个子段落所对应的乐曲,然后判断乐曲是否演奏完毕,若是,则执行步骤S6,若否则执行步骤S3;S6、终止执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音乐演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乐曲划分为若干子段落,包括:按照乐谱的小节的划分,将乐曲划分为若干第一子段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音乐演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乐曲划分为若干子段落,包括:按照乐谱的音符,将乐曲划分为若干第二子段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音乐演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演奏设备包括:指挥棒,所述指挥棒中设置有加速度传感器;所述指挥棒与终端设备之间通信连接;所述控制演奏设备对应发出控制指令,包括:在每一个子段落的开始的时刻,对应挥动所述指挥棒。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音乐演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控制指令是否有效,包括:S41、根据演奏者上一个子段落的实际演奏时长T
n
‑1,以及上一个子段落的标准演奏时长T
N
‑1,对应计算演奏者的演奏系数K
u
:K
u
=T
n
‑1/T
N
‑1;S42、根据演奏者的演奏系数K
u
,以及当前子段落的标准演奏时长T
N
,对应预测当前子段落的演奏时长T
n
:T
n
=T
N
*K
u
;S43、获取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对应计算当前子段落的实际演奏时长T
M
,当前子段落的实际演奏时长T
M
为当前子段落的动作指令与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之间的间隔时长;S43、获取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的动作强度,将动作强度大于预先设定的强度阈值的控制指令记为大动作演奏指令;将动作强度小于预先设定的强度阈值的控制指令记为小动作演奏指令;S44、对应计算所述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的阈值时间:在下一个子段落的动作指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广雄成伟李文胜刘建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感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