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容器技术的数据管理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33121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容器技术的数据管理方法和系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数据生成,用户通过行内系统生成用于业务经营的数据;步骤二:数据上传,系统用户按照系统数据模板,加工并上传数据到系统中,系统自动将数据存储在特定的容器中;步骤三:数据授权,数据上传的用户根据需要查阅数据的用户情况,授予相关机构数据使用用户的查询权限、数据留存时间,数据查看下载权限需由数据使用用户在系统中上传《数据使用承诺书》签字扫描件,且必须有分管领导签字,经数据管理员通过后,完成数据查看下载权限的生效。本方法和系统能够自动对数据进行识别和清理,比原有技术更加的高效和安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数据的泄露风险。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数据的泄露风险。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数据的泄露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容器技术的数据管理方法和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数据管理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容器技术的数据管理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客户经理通过行内邮件等辅助系统进行数据的传输管理,通过将文件上传到邮件中,然后在处理数据的时候,首先对数据进行下载,然后再对数据进行操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进行数据的传输与管理,但是不能够对用户的数据使用行为进行检测,还包括以下缺陷:一、对数据的传输没有专用工具,长期依赖内部邮件系统,虽然有邮件防泄漏系统进行防护控制,但还是存在安全隐患;二、业务经营需要不定期提取和查看非生产类敏感客户信息,数据仅靠用户查阅后自觉进行删除,无法杜绝数据留存办公终端的弊病;三、数据传输、查看、下载没有行为审计,无法做到事后监督和用户控制。
[0003]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基于容器技术的数据管理方法和系统,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容器技术的数据管理方法和系统,其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基于容器技术的数据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数据生成,用户通过行内系统生成用于业务经营的数据;步骤二:数据上传,系统用户按照系统数据模板,加工并上传数据到系统中,系统自动将数据存储在特定的容器中;步骤三:数据授权,数据上传的用户根据需要查阅数据的用户情况,授予相关机构数据使用用户的查询权限、数据留存时间,数据查看下载权限需由数据使用用户在系统中上传《数据使用承诺书》签字扫描件,且必须有分管领导签字,经数据管理员通过后,完成数据查看下载权限的生效;步骤四:数据使用,经过步骤三授权后,数据使用的用户登录系统,在分配的容器中查看相关业务数据;步骤五:数据清理,系统根据数据上传的用户授权时设置的留存时间定时清理到期数据。
[000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中,数据使用用户在申请使用数据时,需进行数据使用授权,能够对用户的数据使用行为进行检测和管控。
[0006]进一步的,所述步骤四中,将数据存放在特定的容器中,用户只能够在本系统的特定容器中进行数据的管理和使用,并且在用户使用完成后,能自动对数据进行识别和清理,
避免数据泄露的风险。
[0007]一种基于容器技术的数据管理的系统,包括:应用服务器:连接数据库和用户;数据库:用于对系统产生的数据内容进行存储;数据生成模块:用于生成用户的业务经营数据;数据上传模块:用户上传系统用户的数据,并且进行存储;数据授权模块:数据上传用户授权能够查看上传数据的相关机构的权限,并且进行数据使用用户身份的验证容;数据使用模块:经过数据授权模块验证后,数据使用的用户方可查询相关数据内;数据清理模块:用于定期清理数据。
[0008]进一步的,所述数据授权模块包括证明文件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数据使用的用户上传的《数据使用承诺书》签字扫描件。
[0009]进一步的,所述应用服务器分别包括文件服务器、对外提供统一API根据请求操作数据返回所需数据和对有权限用户分配容器。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本数据管理方法和系统采用前后端分离的技术框架,前端使用VUE技术框架,后端采用Spring Boot技术框架,在这种前后端分离的应用模式中,后端仅仅返回前端所需要的数据,不再渲染HTML页面,不再控制前端的效果,至于前端用户看到什么效果,从后端请求的数据如何加载到前端中,都由前端自己决定,后端仅需要开发出一套逻辑对外提供数据即可,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前端和后端的耦合度,容器装载数据部分使用VMware原厂sdk,用户在使用数据时,只能在此容器内进行数据的相关操作,安全性和稳定性都较高;本方法和系统能够自动对数据进行识别和清理,比原有技术更加的高效和安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数据的泄露风险。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专利技术方法流程示意图。
[0012]图2是本专利技术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
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6]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容器技术的数据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数据生成,用户通过行内系统生成用于业务经营的数据;步骤二:数据上传,系统用户按照系统数据模板,加工并上传数据到系统中,系统自动将数据存储在特定的容器中;步骤三:数据授权,数据上传的用户根据需要查阅数据的用户情况,授予相关机构数据使用用户的查询权限、数据留存时间,数据查看下载权限需由数据使用用户在系统中上传《数据使用承诺书》签字扫描件,且必须有分管领导签字,经数据管理员通过后,完成数据查看下载权限的生效;步骤四:数据使用,经过步骤三授权后,数据使用的用户登录系统,在分配的容器中查看相关业务数据;步骤五:数据清理,系统根据数据上传的用户授权时设置的留存时间定时清理到期数据。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步骤三中,数据使用用户在申请使用数据时,需进行数据使用授权,能够对用户的数据使用行为进行检测和管控。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步骤四中,将数据存放在特定的容器中,用户只能够在本系统的特定容器中进行数据的管理和使用,并且在用户使用完成后,能自动对数据进行识别和清理,避免数据泄露的风险。
[0019]一种基于容器技术的数据管理的系统,包括:应用服务器:连接数据库和用户;数据库:用于对系统产生的数据内容进行存储;数据生成模块:用于生成用户的业务经营数据;数据上传模块:用户上传系统用户的数据,并且进行存储;数据授权模块:数据上传用户授权能够查看上传数据的相关机构的权限,并且进行数据使用用户身份的验证容;数据使用模块:经过数据授权模块验证后,数据使用的用户方可查询相关数据内;数据清理模块:用于定期清理数据。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数据授权模块包括证明文件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数据使用的用户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容器技术的数据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数据生成,用户通过行内系统生成用于业务经营的数据;步骤二:数据上传,系统用户按照系统数据模板,加工并上传数据到系统中,系统自动将数据存储在特定的容器中;步骤三:数据授权,数据上传的用户根据需要查阅数据的用户情况,授予相关机构数据使用用户的查询权限、数据留存时间,数据查看下载权限需由数据使用用户在系统中上传《数据使用承诺书》签字扫描件,且必须有分管领导签字,经数据管理员通过后,完成数据查看下载权限的生效;步骤四:数据使用,经过步骤三授权后,数据使用的用户登录系统,在分配的容器中查看相关业务数据;步骤五:数据清理,系统根据数据上传的用户授权时设置的留存时间定时清理到期数据。2.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容器技术的数据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数据使用用户在申请使用数据时,需进行数据使用授权,能够对用户的数据使用行为进行检测和管控。3.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容器技术的数据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将数据存放在特定的容器中,用户只能够在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宏才王锡涛安力晶陈晓彤折志珺张磊孙一信裴运亮鲁绍辉高海霞马琳钰王强周颖朱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甘肃省分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