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2901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9:11
为了提供能够扩大操作者的脚下空间的作业机,作业机具备:机体(2);搭载于机体(2)的驾驶室(5);驾驶室(5)的室内的空调用的空调主体(29);以及对搭载于机体(2)的原动机(E1)进行收容的原动机室(E2),空调主体(29)配置于原动机室(E2)的上方。机室(E2)的上方。机室(E2)的上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作业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反铲挖掘机等作业机。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有专利文献1~4中公开的作业机。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作业机具备搭载于机体的驾驶室的室内的空调用的空调主体。空调主体配置于驾驶席的下方。另外,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作业机在能回转地支承于行驶装置上的机体上搭载有使该机体回转的回转电机。
[0003]另外,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作业机具备搭载于机体的支承台、和支承于该支承台的燃料罐。另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作业机具备净化从原动机排出的废气的废气净化装置,将从废气净化装置排出的排出气体经由排气管向外部排放。
[0004]另外,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作业机具备向原动机输送冷却风的冷却风扇,在原动机的冷却风的下游侧配置有空气滤清器。与空气滤清器的进气口连接的进气软管从空气滤清器向冷却风扇的吸入侧布设。专利文献4中公开的作业机用机罩覆盖原动机和配置于原动机的侧方的冷却器,并且在机罩中的冷却器的与原动机相反的一侧设置有导入外部空气的外部空气导入部。构成为在原动机与冷却器之间设置冷却风扇,通过冷却风扇的吸引从外部空气导入部导入外部空气,并且该导入的外部空气通过冷却器而向原动机流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20

272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7

160639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3

44098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21

448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6]若如以往那样使空调主体配置于驾驶席的下方,则存在缩窄操作者的脚下空间这样的问题。另外,为了进行维护等,回转电机的上方通常不配置其他装置等而设置空间。另外,由于燃料罐固定设置于机体,因此有时难以进行燃料罐或配置于燃料罐的附近的装置的维护。
[0007]在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若将从废气净化装置排出的排出气体经由排气管直接向机体外部排放,则存在高温的排出气体猛烈排放而使树木枯萎或从收容原动机的原动机室
泄漏的排气噪音增大这样的问题。在专利文献3的技术中,存在与空气滤清器的进气口连接的进气软管阻碍在原动机的周围流动的冷却风的流动这样的问题。
[0008]另外,在专利文献4的技术中,存在原动机室内的声音容易从外部空气导入部泄漏到外部这样的问题。鉴于上述问题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扩大操作者的脚下空间的作业机。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利用回转电机的上方空间的作业机。
[0009]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进行维护的作业机。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降低作业机的排气温度以及排气噪音。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高冷却风的流动。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抑制从原动机室向外部泄漏的声音。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0010]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作业机具备:机体;搭载于所述机体的驾驶室;所述驾驶室的室内的空调用的空调主体;以及原动机室,其对搭载于所述机体的原动机进行收容,所述空调主体配置于所述原动机室的上方。另外,具备配置于所述驾驶室的室内的驾驶席,所述驾驶室具有板构件,该板构件配置于所述驾驶席的后方并设置有所述空调主体,所述板构件在所述原动机室的上方与所述原动机室隔开间隔地配置,且经由垫架构件防振支承于所述机体。
[0011]另外,所述板构件的前部配置于驾驶室的室内,所述板构件的后部从驾驶室的背面向后方突出。另外,具备:冷却风扇,其将所述原动机室的外部的空气向所述原动机室导入;压缩机,其由所述原动机的动力驱动而压缩制冷剂;以及与所述压缩机连接的制冷剂管路的布设路径,该布设路径具有:导入口,其与所述原动机室的上部连通而导入所述原动机室的热气;以及排出口,其与所述原动机室的外部连通而排出从所述导入口导入的热气。
[0012]另外,具备供所述压缩机配置的压缩机配置部,所述布设路径具有:一对侧壁,其在机体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底壁,其封闭所述一对侧壁的后部下端之间;以及罩壁,其将所述一对侧壁的上端之间以及前端之间封闭,所述导入口形成于所述底壁与所述罩壁之间,所述排出口形成于所述罩壁的后部,所述压缩机配置部在所述导入口的下方侧与该导入口连通地设置。
[0013]另外,所述压缩机配置部具有:主体部分,其具有向前方开口且与所述一对侧壁之间连通的检修开口;以及开闭罩,其封闭所述检修开口,所述开闭罩能够与所述罩壁一体地装卸。另外,在所述驾驶室的前部的侧方且所述压缩机的前方,配置有对来自该压缩机的制冷剂的热量进行散热而液化的冷凝器、以及蓄积由所述冷凝器液化的制冷剂的贮液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以及所述贮液器能够与所述驾驶室一起从机体卸下。
[0014]另外,具备供所述压缩机配置的压缩机配置部,所述压缩机配置部相对于所述驾驶室配置于机体宽度方向的一侧,且能够从所述驾驶室内接近所述压缩机。另外,所述机体具备:基板;第一纵肋,其设置于所述基板的机体宽度方向的所述
一侧且从所述基板的前部朝向后部延伸;以及第二纵肋,其设置于所述基板的机体宽度方向的另一侧且从所述基板的前部朝向后部延伸,所述作业机具备:液压致动器,其由工作油驱动;工作油罐,其储存所述工作油;液压泵,其从所述工作油罐送出所述工作油;控制阀,其控制从所述液压泵向所述液压致动器供给的所述工作油的流量;以及液压软管,其连接所述液压泵和所述控制阀,所述工作油罐配置于比所述第二纵肋靠机体宽度方向的所述另一侧的位置,所述控制阀配置于比所述第二纵肋靠机体宽度方向的所述另一侧且比所述工作油罐靠前方的位置,所述液压泵配置于比所述工作油罐的前端部靠机体后方侧的位置,所述液压软管经过所述第二纵肋与所述工作油罐之间而布设。
[0015]另外,所述原动机室和所述驾驶室的内部被间隔壁与所述驾驶室的外壁所形成的双重结构分隔,所述间隔壁分隔所述原动机室与该原动机室的外部,所述工作油罐构成所述间隔壁的一部分。另外,具备燃料罐,该燃料罐储存所述原动机的燃料,所述燃料罐在所述第一纵肋的上方在机体宽度方向上横穿所述第一纵肋配置。
[0016]另外,所述排出口设置于机体宽度方向的一侧,所述作业机具备向所述原动机导入空气的进气结构,所述进气结构从机体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导入外部空气。另外,也可以是,具备:行驶装置;所述机体,其能回转地支承在所述行驶装置上;回转电机,其使所述机体回转;罐,其配置于所述回转电机的附近;以及支承台,其支承所述罐,所述罐具有:罐主体;以及伸出部,其从所述罐主体向所述回转电机的上方侧伸出,且所述罐为了使所述伸出部从所述回转电机的上方侧退避而能移动地支承于所述支承台。
[0017]另外,也可以是,具备:支承台,其搭载于所述机体;以及罐,其以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到设置位置与从所述设置位置拉出的拉出位置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支承台。另外,也可以是,具备:冷却风扇,其朝向所述原动机输送冷却风;排出部,其在所述机体的底部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作业机,具备:机体;驾驶室,其搭载于所述机体;所述驾驶室的室内的空调用的空调主体;以及原动机室,其对搭载于所述机体的原动机进行收容,所述空调主体配置于所述原动机室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机,其中,所述作业机具备配置于所述驾驶室的室内的驾驶席,所述驾驶室具有板构件,该板构件配置于所述驾驶席的后方并设置有所述空调主体,所述板构件在所述原动机室的上方与所述原动机室隔开间隔地配置,且经由垫架构件防振支承于所述机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作业机,其中,所述板构件的前部配置于驾驶室的室内,所述板构件的后部从驾驶室的背面向后方突出。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其中,所述作业机具备:冷却风扇,其将所述原动机室的外部的空气向所述原动机室导入;压缩机,其由所述原动机的动力驱动而压缩制冷剂;以及与所述压缩机连接的制冷剂管路的布设路径,该布设路径具有:导入口,其与所述原动机室的上部连通而导入所述原动机室的热气;以及排出口,其与所述原动机室的外部连通而排出从所述导入口导入的热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作业机,其中,所述作业机具备供所述压缩机配置的压缩机配置部,所述布设路径具有:一对侧壁,其在机体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底壁,其将所述一对侧壁的后部下端之间封闭;以及罩壁,其将所述一对侧壁的上端之间以及前端之间封闭,所述导入口形成于所述底壁与所述罩壁之间,所述排出口形成于所述罩壁的后部,所述压缩机配置部在所述导入口的下方侧与该导入口连通地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作业机,其中,所述压缩机配置部具有:主体部分,其具有向前方开口且与所述一对侧壁之间连通的检修开口;以及开闭罩,其封闭所述检修开口,所述开闭罩能够与所述罩壁一体地装卸。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作业机,其中,在所述驾驶室的前部的侧方且所述压缩机的前方,配置有对来自该压缩机的制冷剂的热量进行散热而液化的冷凝器、以及蓄积由所述冷凝器液化后的制冷剂的贮液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以及所述贮液器能够与所述驾驶室一起从机体卸下。8.根据权利要求4~7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其中,所述作业机具备供所述压缩机配置的压缩机配置部,
所述压缩机配置部相对于所述驾驶室配置于机体宽度方向的一侧,且能够从所述驾驶室内接近所述压缩机。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作业机,其中,所述机体具备:基板;第一纵肋,其设置于所述基板的机体宽度方向的所述一侧且从所述基板的前部朝向后部延伸;以及第二纵肋,其设置于所述基板的机体宽度方向的另一侧且从所述基板的前部朝向后部延伸,所述作业机具备:液压致动器,其由工作油驱动;工作油罐,其储存所述工作油;液压泵,其从所述工作油罐送出所述工作油;控制阀,其控制从所述液压泵向所述液压致动器供给的所述工作油的流量;以及液压软管,其连接所述液压泵与所述控制阀,所述工作油罐配置于比所述第二纵肋靠机体宽度方向的所述另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堀井启司上田正明西郡洋一八田和之菖蒲和晃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久保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