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硬度低弹性的鲣鱼制品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2783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鲣鱼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硬度低弹性的鲣鱼制品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鲣鱼进行预处理,制成鲣鱼块;(2)将鲣鱼块真空包装后,在65~80℃水浴中进行蒸煮,待鲣鱼块的中心温度达到65~75℃时取出,再置于65~80℃水浴中继续加热4~7min;(3)在完成步骤(2)后,将鱼块从水浴中取出,冷却,获得鲣鱼制品。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鲣鱼制品的制备过程中,将鲣鱼块真空包装后再采用特定的程序和较低的温度进行蒸煮,能够较好地保持鲣鱼的原始风味,使鲣鱼制品具有弹性较小、硬度较大、粘结性较大的特点,并减少水分和营养的流失。并减少水分和营养的流失。并减少水分和营养的流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硬度低弹性的鲣鱼制品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鲣鱼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高硬度低弹性的鲣鱼制品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鲣鱼营养价值丰富,具有蛋白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维生素丰富的特点,脂肪酸多为不饱和脂肪酸,且其价格低廉,具有强大的市场潜力。由于鲣鱼在水中长时间的快速游动,导致其体内乳酸大量堆积、新陈代谢频率极高,进而致使肌肉纤维粗大,肌浆蛋白含量较高,肉质发柴偏酸。同时鲣鱼体内血管发达,脊柱两侧和皮肤处暗色肉占比重较高,腥味较重,加工难度大、程度低,人们接受程度较差,故一直未被很好的开发利用,相关产品的研究甚少。
[0003]专利CN201510935555.X公开了一种红烧鲣鱼罐头的配方及加工工艺,其加工工艺包括清洗除杂、去腥、切段、烤制、炖煮等步骤。该专利将鲣鱼烤制后再加入调味料炖煮,虽然能解决鲣鱼肉质发柴、腥味重的问题,但难以保持其原始的高硬度、低弹性的口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的鲣鱼加工技术难以保持其原始的高硬度、低弹性口感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硬度低弹性的鲣鱼制品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将鲣鱼块真空包装后,采用特定的程序和较低的温度进行蒸煮,能够使制得的鲣鱼制品具有较小的弹性和较高的硬度,在较大程度上保留鲣鱼的原始风味。
[0005]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高硬度低弹性的鲣鱼制品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鲣鱼进行预处理,制成鲣鱼块;(2)将鲣鱼块真空包装后,在65~85℃水浴中进行蒸煮,待鲣鱼块的中心温度达到60~80℃时取出,再置于60~80℃水浴中继续加热4~7min;(3)在完成步骤(2)后,将鱼块从水浴中取出,冷却,获得鲣鱼制品。
[0006]本专利技术针对鲣鱼肌肉纤维粗大、肌浆蛋白含量较高、肉质发柴的特征,将鲣鱼块真空包装后采用较低的温度蒸煮,并设置特定的蒸煮程序(步骤(3)),能够使蒸煮后的鱼块中,肌球蛋白重链和肌动蛋白的分子量较高,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消化率也相对较高,因而有助于获得弹性较小、硬度较大、粘结性较大的产品,最大程度地保留鲣鱼的原始风味,并减少水分和营养流失,解决肉质发柴的问题,提升其口感。并且,本专利技术在鱼块中心温度达到60~80℃时取出后,再在60~80℃水浴中继续加热4~7min,能够使获得的鲣鱼制品具有良好的质地保持能力,在冷藏期间能够保持其较高的硬度和较低的弹性。
[0007]此外,本专利技术采用特定的腌制和蒸煮过程,制得的鲣鱼制品在冷藏下能够较好地保持其硬度和弹性,且脂肪氧化速度较慢,因而具有较长的保质期。
[0008]作为优选,步骤(2)为:将鲣鱼块真空包装后,在74~76℃水浴中进行蒸煮,待鲣鱼
块的中心温度达到69~71℃时取出,再置于69~71℃水浴中继续加热4~7min。
[0009]本专利技术团队经理论研究和试验后发现,真空蒸煮过程中,蒸煮温度和程度(即蒸煮后鱼块所达到的中心温度)会影响最终获得的鲣鱼制品的硬度,以及储藏期间硬度下降的速度,具体而言:当蒸煮温度和程度过低时,肌肉蛋白质变性凝固和肌肉收缩程度较低,因而获得的鲣鱼制品硬度较低;当蒸煮温度和程度过高时,在储藏期间,蛋白质容易受到水解酶和微生物双重作用的影响而水解,导致鱼肉蛋白结构被破坏,进而造成鲣鱼制品在储藏期间硬度下降较快。基于此,本申请出于硬度和储藏期间硬度下降速度的综合考虑,将真空蒸煮的温度控制在74~76℃,并控制蒸煮程度为鱼块中心温度达到69~71℃,能够使鲣鱼制品在更大程度上保留鲣鱼的原始风味。
[0010]作为优选,在步骤(2)之前,将鲣鱼块置于含有酵母抽提物的麻辣腌制液中,进行腌制。
[0011]酵母抽提物是以食用酵母为原料,经酶解、浓缩制成的一种天然调味料,不仅能作为风味原料,还能赋予食品浓郁的肉香、酱香。本专利技术将酵母提取物加入到麻辣腌制液中对鲣鱼进行腌制,可以有效缓解鲣鱼的腥味和苦味,提高可食用品质。
[0012]进一步地,所述麻辣腌制液按质量百分数计,包括以下组分:花椒油1~5%,辣椒粉1~5%,食盐0.5~2.5%,酵母抽提物1~3%,余量为水。
[0013]采用上述麻辣腌制液配方,能够使制得的鲣鱼制品口感尚佳,风味独特,香气浓郁,同时还能使鲣鱼制品的筋肉纤维间的空隙较小、结构更加紧密,有利于使其硬度更高,弹性更低,此外还能提高鲣鱼制品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提高其营养价值。
[0014]进一步地,所述腌制的时间为0~60min。
[0015]作为优选,步骤(3)的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在完成步骤(2)后,将鱼块从水浴中取出,立即冷却,使其中心温度在25~35min内降低至3~5℃,获得鲣鱼制品。
[0016]作为优选,步骤(1)的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将鲣鱼去除鱼鳞、鱼头、内脏、鱼骨、鱼刺和鱼尾,以头尾方向为长,背部到腹部方向为宽,腹部两面之间的长度为厚,将鱼肉切成长为8~12cm,宽为3~5cm,高为2~4cm大小的鱼块,每块质量为140~160g,获得鲣鱼块。
[0017]进一步地,步骤(1)中,在将鲣鱼去除鱼鳞、鱼头、内脏、鱼骨、鱼刺和鱼尾前,对鲣鱼进行流水解冻。
[0018]作为优选,步骤(3)中,在获得鲣鱼制品后,将其置于3~5℃下保藏。
[0019]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将鲣鱼块真空包装的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将鲣鱼块置于真空包装袋中,抽真空,抽气时间为300~400s,加热时间为240~260s。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在鲣鱼制品的制备过程中,将鲣鱼块真空包装后再采用特定的程序和较低的温度进行蒸煮,能够较好地保持鲣鱼的原始风味,使鲣鱼制品具有弹性较小、硬度较大、粘结性较大的特点,并减少水分和营养的流失;(2)本专利技术在鲣鱼制品的制备过程中,通过将蒸煮温度控制在69~71℃,能够进一步提高鲣鱼制品的硬度,并使其具有较好的储藏稳定性,在储藏期间能够维持较高的硬度;(3)本专利技术在鲣鱼制品的制备过程中,采用含有酵母抽提物的麻辣腌制液对鲣鱼块进行腌制,能够降低鲣鱼的腥味和苦味,使制得的鲣鱼制品具有较好的风味。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实施例1和对比例1获得的鲣鱼制品组织微观结构对比图;其中,图1(A)为实施例1获得的鲣鱼制品组织微观结构,图1(B)为对比例1获得的鲣鱼制品组织微观结构。
[0022]图2为实施例1和实施例3获得的鲣鱼制品组织微观结构对比图;其中,图2(A)为实施例3获得的鲣鱼制品组织微观结构,图2(B)为实施例1获得的鲣鱼制品组织微观结构。
[0023]图3为不同蒸煮温度对鲣鱼硬度的影响。
[0024]图4为不同蒸煮温度对鲣鱼弹性的影响。
[0025]图5为不同蒸煮温度对鲣鱼TBARS产生量的影响。
[0026]图6为实施例3获得的鲣鱼制品在冷藏25~55天期间的TBARS产生量变化。
[0027]图7为实施例3获得的鲣鱼制品在冷藏25~55天期间的TVB

N含量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硬度低弹性的鲣鱼制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对鲣鱼进行预处理,制成鲣鱼块;(2)将鲣鱼块真空包装后,在65~85℃水浴中进行蒸煮,待鲣鱼块的中心温度达到60~80℃时取出,再置于60~80℃水浴中继续加热4~7min;(3)在完成步骤(2)后,将鱼块从水浴中取出,冷却,获得鲣鱼制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鲣鱼制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为:将鲣鱼块真空包装后,在74~76℃水浴中进行蒸煮,待鲣鱼块的中心温度达到69~71℃时取出,再置于69~71℃水浴中继续加热4~7min。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鲣鱼制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之前,将鲣鱼块置于含有酵母抽提物的麻辣腌制液中,进行腌制。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鲣鱼制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麻辣腌制液按质量百分数计,包括以下组分:花椒油1~5%,辣椒粉1~5%,食盐0.5~2.5%,酵母抽提物1~3%,余量为水。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鲣鱼制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腌制的时间为0~60min。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鲣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昕杨璐茜李昭勇朱凯丰俊郑莹莹许加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