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厢式车的速载系统,包括有若干速载模块,所述速载模块包括有若干横向速载模块和若干竖向速载模块,还包括有以下步骤:S1、将所述横向速载模块与竖向速载模块间隔排列在车厢内部,各个所述速载模块组成速载输送面;S2、将货物放置在速载输送面上;S3、启动所述竖向速载模块带动货物进行竖向位移,货物达到竖向指定位置;S4、启动所述横向速载模块带动货物进行横向位移,货物达到横向指定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工作过程中无需人员配合整理,实现全自动化排列,同时对于货物能够进行坐标式定位输送,定位精准度高,整理效果好,对货箱的利用率高,单元化程度高,更换维修便捷,灵活性好。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厢式车的速载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物流输送
,尤其涉及一种厢式车的速载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现在的物流运输领域内,由于货车承载水平的提高,以及运输品类的丰富化,以及不同货物需要在不同目的地装卸的需求,在对运输货物进行装载时便需要考虑到货物的排列整理,同时需要最大程度利用货箱的空间资源,而现有的技术普遍是通过人工进行整理排列,耗时耗力,由于车厢内的狭小空间、闷热环境、事业昏暗等因素,易造成人身安全事故,因此在现有的物流企业均开始朝向自动化的货物整理方向研发,进而提高效率。
[0003]例如公开号“CN2716068”,公开了“一种带装卸滚轮推送带的货车车厢”,包括货车车厢箱体和用于装卸的推送带, 其特征在于:箱底有一组由滚轮平行排列组成的大致高出货车车厢箱底平面的推送带通道,推送带的一端头安放有可遮盖推送带的盖条。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货箱内部的单一输送方向,导致货物无法进行横向的位移输送,同时货物均位于同一推动带上进行输送,灵活性不高,且易造成输送通道堵塞,并且还需要工作人员站在两侧进行整理,效率较慢无法全自动化排列货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现有技术存在灵活度不高,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厢式车的速载系统,在工作过程中无需人员配合整理,实现全自动化排列,同时对于货物能够进行坐标式定位输送,定位精准度高,整理效果好,对货箱的利用率高,单元化程度高,更换维修便捷,灵活性好。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专利技术目的是最大限度减少对货物所做功,能源利用率高。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专利技术目的是可根据货物运动定位,自适应进行能源输送,单元化利用驱动能源。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厢式车的速载系统,包括有若干速载模块,所述速载模块包括有若干横向速载模块和若干竖向速载模块,还包括有以下步骤:S1、将所述横向速载模块与竖向速载模块间隔排列在车厢内部,各个所述速载模块组成速载输送面;S2、将货物放置在速载输送面上;S3、启动所述竖向速载模块带动货物进行竖向位移,货物达到竖向指定位置;S4、启动所述横向速载模块带动货物进行横向位移,货物达到横向指定位置。
[0009]整个车厢的底面铺满所述的速载模块,且速载模块包括有横向速载模块和竖向速载模块,其中横向速载模块与竖向速载模块的运动方向垂直交叉,且间隔排列在车厢内,形成速载输送面,在输送货物时速载输送面通过横向运输与竖向运输相互配合来实现货物的定点输送;其中,在竖向速载模块或横向速载模块进行工作时,在货物的运行轨迹上的另一
个方向的速载模块不进行工作,避免对货物的运输轨迹产生干扰,当横向或竖向的速载模块运动完成之后,随后进行另一个方向的输送,减少了横竖方向改变的次数,从而减少横向速载模块与竖向速载模块的启停切换频率,并且能够减少货物在速载模块启停时所受到惯性冲击次数,保证了货物的稳定性,在后续进行货物位置二次微调,也可通过反复切换横向与竖向的速载模块精准的定位整理,通过速载模块铺满整个货箱,可以将货物从车厢口的固定起点输送到车厢的任何位置,且工作人员无需进入到车厢内部进行辅助调整,提高了装卸过程中的安全系数,且货物在输送过程中始终与速载模块处于贴合状态,支撑稳定,从而开始输送到输送结束,货物与速载模块组成的货箱底面的相对高度稳定,避免了输送的颠簸摇晃影响,而当货物到达指定位置后,货物下方的速载模块则进入到休眠停止状态,保证货物的位置稳定,其余速载模块继续处于活动状态,进行新的货物输送,输送通道由于进行了单元化的细分控制,使得输送通道的自由度提高,避免了相互干扰,进一步的,还可对已经输送到指定位置的货物下的速载模块进行而次激活,将底部的货物朝箱口外挪,将外部的货物调换至内部,可调整型以及灵活适应能力提高,其中需控制速载模块的横截面积较小,能够若干个速载模块同时与厚望抵接,进而保证货物处于任何状态时都能受到横向或纵向输送模块的牵引力,避免输送过程中牵引力断层。
[0010]作为优选,所述速载模块包括有升降单元和输送单元,所述升降单元带动输送单元升降。通过升降单元带动输送单元来调整速载模块与货物的抵接状态,由于横向速载模块与竖向速载模块的间隔分布,因此在速载模块进行某一方向的货物运输时,另一个方向的速载模块在升降单元的带动下脱离与货物的抵接,避免货物受到摩擦力的影响,其中输送单元负责抵接货物,并为货物提供牵引力,横向速载模块与竖向速载模块的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交叉垂直。
[0011]作为优选,在步骤S2中,各个所述升降单元均升起后,再将货物放置在速载输送面上。先将所有的升降单元带动输送单元升起之后,再将货物放置在由不同朝向的输送单元组成的速载输送面上,从而避免了升降单元在升降过程中需要克服货物重力所做的功,节省了升降单元的能源耗损。
[0012]作为优选,所述升降单元为气囊体,各个所述横向速载模块中的气囊体之间相互连通,并连接有横向鼓吹气源,各个所述竖向速载模块中的气囊体连通,并连接有竖向鼓吹气源。升降单元为气囊体,气囊体通过充气实现体积的变化,进而带动输送单元进行升降,同时气囊体的缓冲减震效果较好,在放置货物时能够进行一定的缓冲,其中所有的横向速载模块中的气囊体连接同一个横向鼓吹气源,所有的竖向速载模块连接的则是另一个竖向鼓吹气源,横向鼓吹气源与竖向鼓吹气源之间相互独立,通过两个气源的启停,来同步控制所有的横向速载模块与竖向速载模块,减少了能源损耗,还可以保证通过方向的速载模块的顶起高度相同,保证了运输的稳定性。
[0013]作为优选,所述升降单元与输送单元电信号连通,当所述升降单元处于顶升最高点时,所述输送单元接收到启动信号。升降单元带动输送单元升降,为了保证输送单元的工作有效性,只有当升降单元运行至最高点时,输送单元与货物的底面接触在一起,此时输送单元开始工作,当输送单元脱离货物底面时,意味着升降单元开始下降,此方向的输送作业结束,输送单元需立刻停止工作,避免输送单元产生非必要做工,保证了能源的最大程度利用,同时通过升降单元进行输送单元的信号控制,形成了输送单元的启停前提,便无需额外
再进行输送单元的控制信号输出,精简了控制系统的输出信号,在无需进行精细调整的情况下,只需要输出横向鼓吹气源与竖向鼓吹气源的启停信号即可。
[0014]作为优选,所述输送单元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当货物与所述输送单元接触时,所述压力传感器接收到压力信号,所述输送单元启动。在输送单元内设置压力传感器,当货物与速载模块接触时,速载模块分担货物的部分压力,进而启动压力传感器,从而给整个输送单元发出启动信号,输送单元带动货物运动,朝运输方向输送,当货物会前一个输送单元脱离之后,压力传感器未检测压力值,进而输送单元停止工作,从而保证在通过方向的所有输送单元被顶起的情况下,之后与货物接触的输送单元能够工作,与升降单元与输送单元之间的电信号连通控制配合,实现了控制系统只根据货物的运输轨迹的起点、方向转折点、终点控制升降单元的启动,其余的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厢式车的速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若干速载模块,所述速载模块包括有若干横向速载模块和若干竖向速载模块,还包括有以下步骤:S1、将所述横向速载模块与竖向速载模块间隔排列在车厢内部,各个所述速载模块组成速载输送面;S2、将货物放置在速载输送面上;S3、启动所述竖向速载模块带动货物进行竖向位移,货物达到竖向指定位置;S4、启动所述横向速载模块带动货物进行横向位移,货物达到横向指定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厢式车的速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速载模块包括有升降单元和输送单元,所述升降单元带动输送单元升降。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一种厢式车的速载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各个所述升降单元均升起后,再将货物放置在速载输送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一种厢式车的速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单元为气囊体,各个所述横向速载模块中的气囊体之间相互连通,并连接有横向鼓吹气源,各个所述竖向速载模块中的气囊体连通,并连接有竖向鼓吹气源。5.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一种厢式车的速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单元与输送单元电信号连通,当所述升降单元处于顶升最高点时,所述输送单元接收到启动信号。6.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一种厢式车的速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单元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当货物与所述输送单元接触时,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肖,苏宗辉,江程,
申请(专利权)人:双友智控科技研究院杭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