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软管的液态CO2传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32306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9: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软管的液态CO2传输系统,包括CO2运输船传输系统、单点浮筒CO2传输系统、CO2浮式存储装置传输系统以及岸上存储终端的CO2传输系统,CO2运输船传输系统通过单点浮筒CO2传输系统把液态CO2传输到CO2浮式存储装置传输系统,再由CO2浮式存储装置传输系统把液态CO2输送到岸上存储终端的CO2传输系统进行储存。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了温度和压力对CO2相态的影响,通过调节温度与压力保证传输的液态CO2满足漂浮软管和水下软管的传输要求。实现了液态CO2的单点传输,也实现了CO2运输船通过CALM单点进行CO2的装卸载以及多艘CO2运输船通过多个CALM单点向CO2浮式存储装置传输CO2,大大提高了CO2的传输效率。的传输效率。的传输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软管的液态CO2传输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态CO2传输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应用软管的液态CO2传输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船舶采用CALM单点系泊时,通过漂浮软管和水下软管实现介质的传输,例如原油。但CO2的相态是受温度与压力共同决定的,CO2运输船通过CALM单点系泊进行液态CO2传输时,会存在问题,液态CO2在低温下仍然保持较高的压力,目前的漂浮软管和水下软管无法同时承受低温与高压。为了实现液态CO2的软管传输,设计了一种应用软管的液态CO2传输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目前的漂浮软管和水下软管无法同时承受低温与高压的问题,提出一种应用软管的液态CO2传输系统。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软管的液态CO2传输系统,包括CO2运输船传输系统、单点浮筒CO2传输系统、CO2浮式存储装置传输系统以及岸上存储终端的CO2传输系统。
[0005]CO2运输船至单点的CO2传输系统包括CO2运输船,CO2运输船内装有第一C型罐,第一C型罐底部装有第一液货泵,第一液货泵与第一液相管道连接,第一液相管道与漂浮软管相连接,第一液相管道与漂浮软管相连接的管路上设有第一液相阀与第二液相阀,第一液相阀进口端设有一条分管道,分管道一端与第一换热器进口端连接,第一换热器进口端设有第一换热阀,第一换热器的出口端连接在第一液相阀与第二液相阀之间的管路上,第一液相阀与第二液相阀之间的管路上安装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液相阀的进口端设有分管道,分管道与第一增压泵的进口端相连接,第一增压泵的进口端设有第一增压阀,第一增压泵的出口端连接在第一液相管道与漂浮软管相连接处,第一液货泵与第一液相阀之间的第一液相管道上连接第一液态CO2回流管路,第一液态CO2回流管路上设有第一回流阀,第一液态CO2回流管路的另一端穿设在C型罐内部。
[0006]单点浮筒CO2传输系统包括第二液相管道、CALM单点浮筒,CALM单点浮筒内安装一个缓冲罐,漂浮软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液相管道,第二液相管道与水下软管连接,第二液相管道与水下软管连接的管路上设有第三液相阀与第四液相阀,第三液相阀的进口端设有缓冲管路,缓冲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在缓冲罐内部,缓冲管路上设有缓冲阀,缓冲阀的进口端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的第二压力传感器。
[0007]第三液相阀进口端设有一条分管道,分管道一端与第二换热器进口端连接,第二换热器进口端设置第二换热阀,第二换热器的出口端连接在第三液相阀与第四液相阀之间的管路上,第四液相阀的进口端设有分管道,分管道与第二增压泵的进口端相连接,第二增压泵2的进口端设有一个第二增压阀,第二增压泵的出口端连接在第二液相管道与水下软
管相连接处。
[0008]CO2浮式存储装置传输系统包括CO2浮式存储装置、第二C型罐、第三液相管道,第二C型罐安装在CO2浮式存储装置内部。
[0009]第三液相管道一端与水下软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三液相管道的另一端与加注管路连接,第三液相管道与加注管路连接的管路上设有第五液相阀和第六液相阀,第五液相阀的进口端设有设有第三温度传感器的第三压力传感器。
[0010]第五液相阀进口端设有一条分管道,分管道一端与第三换热器进口端连接,第三换热器进口端设置一个第三换热阀,第三换热器的出口端连接在第五液相阀与第六液相阀之间的管路上,第六液相阀的进口端设有分管道,分管道与第三增压泵的进口端相连接,第三增压泵的进口端设有一个第三增压阀,第三增压泵的出口端连接在第三液相管道与加注管路相连接处。
[0011]加注管路通过若干个第二液态CO2回流管路连接至若干个第二C型罐内部,每个第二液态CO2回流管路上设置第二回流阀,每个第二C型罐内部安装第二液货泵,第二液货泵的出口端连接输出管道,每个第二液货泵的出口端上设置一个输出阀。
[0012]输出管道与海底传输管路连接,输出管道与海底传输管路连接的管路上设有第七液相阀和第八液相阀,第七液相阀进口端设有一条分管道,分管道一端与第三换热器进口端连接,第三换热器进口端设置一个第三换热阀,第三换热器的出口端连接在第七液相阀与第八液相阀之间的管路上,第八液相阀的进口端设有分管道,分管道与第三增压泵的进口端相连接,第三增压泵的进口端设有一个第三增压阀,第三增压泵的出口端连接在输出管道与海底传输管路的连接处,第八液相阀的出口端设有第三温度传感器的第三压力传感器。
[0013]岸上存储终端的CO2传输系统包括第四液相管道以及CO2陆上存储终端,第四液相管道的一端与海底传输管路的另一端连接,第四液相管道的另一端与CO2陆上存储终端连接,第四液相管道设有第九液相阀和第十液相阀,第九液相阀的进口端的管道上依次设置一个第四温度传感器和一个第四压力传感器。
[0014]第九液相阀进口端设有一条分管道,分管道一端与第四换热器进口端连接,第四换热器进口端设置第四换热阀,第四换热器的出口端连接在第九液相阀与第十液相阀之间的管道上,第十液相阀的进口端设有分管道,分管道与第四增压泵的进口端相连接,第四增压泵的进口端设有一个第四增压阀,第四增压泵的出口端连接在CO2陆上存储终端与第四液相管道连接处。
[0015]上述应用软管的液态CO2传输系统,优选方式下,第一液相管道、第二液相管道、第三液相管道、第四液相管道、第一液态CO2回流管路、第二液态CO2回流管路以及第一海底传输管路均为可承压的钢管。
[0016]上述应用软管的液态CO2传输系统,优选方式下,漂浮软管、水下软管和海底传输管路均为耐腐蚀材质。
[0017]上述应用软管的液态CO2传输系统,优选方式下,液相阀与回流阀均为电控阀门。
[0018]上述应用软管的液态CO2传输系统,优选方式下,海底传输管路储存液态CO2的压力不超过74Bar,传输压力不超过74Bar。
[0019]本专利技术利用了温度和压力对CO2相态的影响,通过调节温度与压力保证传输的液
态CO2满足漂浮软管和水下软管的传输要求。并实现了液态CO2的单点传输,CO2通过漂浮软管和水下软管的传输,也实现了CO2运输船通过CALM单点进行CO2的装卸载以及多艘CO2运输船通过多个CALM单点向CO2浮式存储装置传输CO2,大大提高了CO2的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系统总布置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CO2运输船至单点的CO2传输系统;
[0022]图3是本专利技术单点至CO2浮式存储装置的CO2传输系统;
[0023]图4是本专利技术CO2浮式存储装置至岸上存储终端的CO2传输系统。
[0024]图中:1、CO2运输船传输系统,2、单点浮筒CO2传输系统,3、CO2浮式存储装置传输系统,4、岸上存储终端的CO2传输系统,5、第一液相管道,6、第二液相管道,7、第三液相管道,8、第四液相管道,101、CO2运输船,102、第一C型罐,103、第一液货泵,104、第一液态CO2回流管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软管的液态CO2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CO2运输船传输系统(1)、单点浮筒CO2传输系统(2)、CO2浮式存储装置传输系统(3)以及岸上存储终端的CO2传输系统(4);所述CO2运输船至单点的CO2传输系统(1)包括CO2运输船(101),所述CO2运输船(101)内装有第一C型罐(102),所述第一C型罐(102)底部装有第一液货泵(103),所述第一液货泵(103)与第一液相管道(5)连接,所述第一液相管道(5)与漂浮软管(109)相连接,所述第一液相管道(5)与漂浮软管(109)相连接的管路上设有第一液相阀(110)与第二液相阀(111),所述第一液相阀(110)进口端设有一条分管道,所述分管道一端与第一换热器(105)进口端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105)进口端设有第一换热阀(112),所述第一换热器(105)的出口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液相阀(110)与第二液相阀(111)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第一液相阀(110)与第二液相阀(111)之间的管路上安装第一温度传感器(106)和第一压力传感器(107),所述第二液相阀(111)的进口端设有分管道,所述分管道与第一增压泵(108)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增压泵(108)的进口端设有第一增压阀(113),所述第一增压泵(108)的出口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液相管道(5)与漂浮软管(109)相连接处,所述第一液货泵(103)与所述第一液相阀(110)之间的第一液相管道(5)上连接第一液态CO2回流管路(104),所述第一液态CO2回流管路(104)上设有第一回流阀(114),所述第一液态CO2回流管路(104)的另一端穿设在所述C型罐(102)内部;所述单点浮筒CO2传输系统(2)包括第二液相管道(6)、CALM单点浮筒(201),所述CALM单点浮筒(201)内安装一个缓冲罐(202),所述漂浮软管(109)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液相管道(6),所述第二液相管道(6)与水下软管(207)连接,所述第二液相管道(6)与水下软管(207)连接的管路上设有第三液相阀(208)与第四液相阀(209),所述第三液相阀(208)的进口端设有缓冲管路,所述缓冲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缓冲罐(202)内部,所述缓冲管路上设有缓冲阀(210),所述缓冲阀(210)的进口端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203)的第二压力传感器(204);所述第三液相阀(208)进口端设有一条分管道,所述分管道一端与第二换热器(205)进口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205)进口端设置第二换热阀(211),所述第二换热器(205)的出口端连接在所述第三液相阀(208)与第四液相阀(209)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第四液相阀(209)的进口端设有分管道,所述分管道与第二增压泵(206)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增压泵(206)的进口端设有一个第二增压阀(212),所述第二增压泵(206)的出口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液相管道(6)与水下软管(207)相连接处;所述CO2浮式存储装置传输系统(3)包括CO2浮式存储装置(301)、第二C型罐(302)、第三液相管道(7),所述第二C型罐(302)安装在所述CO2浮式存储装置(301)内部;所述第三液相管道(7)一端与所述水下软管(20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液相管道(7)的另一端与加注管路(308)连接,所述第三液相管道(7)与加注管路(308)连接的管路上设有第五液相阀(311)和第六液相阀(312),所述第五液相阀(311)的进口端设有设有第三温度传感器(304)的第三压力传感器(305);所述第五液相阀(311)进口端设有一条分管道,所述分管道一端与第三换热器(306)进口端连接,所述第三换热器(306)进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强赵杰李林张林涛郭强吕岩彭东升杜欣潘帅吴楠片成荣常立勇马俊方芳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