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和电机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2169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9:03
本申请涉及电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机和电机组件,电机包括外壳、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外壳形成有相互独立的冷却腔和容纳腔,冷却腔用于流通冷却液;定子组件位于冷却腔内;转子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容纳腔内。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机和电机组件,能够提高定子组件的冷却均匀性。却均匀性。却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和电机组件


[0001]本申请涉及电机
,尤其涉及一种电机和电机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电机的定子组件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导致定子组件的温度上升,相关技术中,定子组件存在难以及时散热的问题,造成定子组件温度堆积,严重时容易烧坏电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电机和电机组件,能够提高定子组件的冷却均匀性。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电机,包括:
[0006]外壳,形成有相互独立的冷却腔和容纳腔,所述冷却腔用于流通冷却液;
[0007]定子组件,位于所述冷却腔内;
[0008]转子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0009]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腔环绕于所述容纳腔的外周。
[0010]一实施例中,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和定子绕组,所述定子铁芯内形成有贯通沿轴向的两端面的绕线槽,所述定子绕组的部分设置在所述绕线槽内。
[0011]一实施例中,所述定子铁芯的内周面与所述冷却腔的内周面抵接,所述定子铁芯的外周面与所述冷却腔的外周面抵接,所述定子铁芯的外周面形成有贯穿其轴向的两端面的通液槽。
[0012]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包括用于流通冷却液的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贯通所述转子组件相对的两端。
[0013]一实施例中,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轴和转子铁芯,所述转子铁芯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转子铁芯形成有贯穿其轴向两端面的减重通孔,所述减重通孔为所述冷却通道的一部分。
[0014]一实施例中,所述转子组件包括两个端板,两个所述端板套设于所述转轴外并且分别抵接所述转子铁芯轴向的两个端面,所述端板和所述转子铁芯两者相对的至少一个端面形成有导液槽,所述导液槽为所述冷却通道的一部分,所述减重通孔连通位于其轴向两侧的两个所述导液槽。
[0015]一实施例中,所述转轴具有位于所述转子铁芯沿轴向两端的两个轴端部,所述轴端部形成有过流孔,所述过流孔与所述轴端部所在侧的所述导液槽连通。
[0016]一实施例中,所述转子组件包括磁钢,所述转子铁芯上形成有磁钢槽,所述磁钢设置在所述磁钢槽内,所述磁钢槽与所述导液槽连通。
[0017]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形成有进液口、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连通所
述进液口和所述冷却腔,所述第二支路连通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冷却通道。
[0018]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电机组件,包括:
[0019]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中的电机;
[0020]减速器,包括减速器壳体,所述减速器壳体为所述外壳的一部分。
[0021]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电机壳体和电机端盖,所述电机壳体形成有相互独立的第一仓和第二仓,所述第一仓和所述第二仓沿轴向两端均开口,所述减速器壳体和所述电机端盖分别位于所述电机壳体沿轴向的两端;
[0022]所述减速器壳体和所述电机端盖封闭所述第一仓沿轴向两端的开口,以共同限定出所述冷却腔;
[0023]所述减速器壳体和所述电机端盖封闭所述第二仓沿轴向两端的开口,以共同限定出所述容纳腔。
[0024]一实施例中,所述减速器壳体形成有送液口、出液口和储液腔,所述送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均与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送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均与所述冷却腔连通。
[0025]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机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减速器壳体上的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形成有用于流通换热介质的换热通道,所述换热通道位于所述储液腔的外部。
[0026]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机和电机组件,将定子组件放置于流通有冷却液的冷却腔内,这样,定子组件可以浸没在冷却液中,使冷却液与定子组件充分接触,并进行热交换,提高换热效率,以提高定子组件的冷却均匀性,从而使得电机在工作中及时散热,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和工作稳定性。另一方面,冷却腔与容纳腔相互独立,这样,可以避免冷却腔内的冷却液遗漏到转子组件上与其发生碰撞,避免影响转子组件的机械效率。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0028]图2为图1中的定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图1中的挡油圈和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转子铁芯的安装槽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加速器壳体和换热装置的剖切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
[0033]电机组件100;电机1;外壳11;冷却腔11a;第一腔体11a1;第二腔体11a2;容纳腔11b;进液口11c;第一支路11d;第二支路11e;电机壳体111;第一仓111a;第二仓111b;电机端盖112;第一凹槽112a;定子组件12;定子铁芯121;通液槽121a;安装槽121b;定子绕组122;转子组件13;转轴131;轴端部1311;过流孔1311a;第一流道1311a1;第二流道1311a2;第一轴端部13111;第二轴端部13112;转子铁芯132;减重通孔132a;端板133;冷却通道14;导液槽14a;减速器2;减速器壳体21;送液口21a;出液口21b;储液腔21c;第一壳体211;第二凹槽211a;第二壳体212;减速器第一轴22;轴向流道22a;径向流道22b;挡油圈3;安装脚3a;限位槽3b;第一挡油圈31;第二挡油圈32;换热装置4;换热通道4a;换热板41;第一换热柱411;第二换热柱412;水冷盖板42;进水口42a;出水口42b;密封圈5。
具体实施方式
[003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0035]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再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等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特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6]相关技术中,若采用向定子组件喷淋冷却液的方式对定子组件进行降温,容易喷洒不均,定子组件的部分区域难以接触冷却液,导致定子组件冷却不均的问题。
[0037]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机,请参阅图1至图5,电机1包括外壳11、定子组件12和转子组件13。外壳11形成有相互独立的冷却腔11a和容纳腔11b,冷却腔11a用于流通冷却液。
[0038]外壳11形成有与冷却腔11a连通的排液口。待冷却液换热完成后,可以从排液口流出,避免冷却液热量堆积,影响后续冷却液进行冷却。
[0039]冷却腔11a和容纳腔11b相互独立是指冷却腔11a和容纳腔11b两者互不连通。也就是说,冷却液不能在冷却腔11a和容纳腔11b之间流通。
[00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形成有相互独立的冷却腔和容纳腔,所述冷却腔用于流通冷却液;定子组件,位于所述冷却腔内;转子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环绕于所述容纳腔的外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和定子绕组,所述定子铁芯内形成有贯通沿轴向的两端面的绕线槽,所述定子绕组的部分设置在所述绕线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内周面与所述冷却腔的内周面抵接,所述定子铁芯的外周面与所述冷却腔的外周面抵接,所述定子铁芯的外周面形成有贯穿其轴向的两端面的通液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包括用于流通冷却液的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贯通所述转子组件相对的两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轴和转子铁芯,所述转子铁芯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转子铁芯形成有贯穿其轴向两端面的减重通孔,所述减重通孔为所述冷却通道的一部分。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组件包括两个端板,两个所述端板套设于所述转轴外并且分别抵接所述转子铁芯轴向的两个端面,所述端板和所述转子铁芯两者相对的至少一个端面形成有导液槽,所述导液槽为所述冷却通道的一部分,所述减重通孔连通位于其轴向两侧的两个所述导液槽。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具有位于所述转子铁芯沿轴向两端的两个轴端部,所述轴端部形成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泽文王东雄王颖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