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氧化碳采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1996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9: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二氧化碳采集装置,包括柔性支撑结构、第一基体元件、第一薄膜元件、第二基体元件及第二薄膜元件,柔性支撑结构具有空腔,其相对两侧开设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对两端开设有进气孔和出气孔;第一通孔处依次设置有第一基体元件、第一薄膜元件;第二通孔处依次设置有第二基体元件、第二薄膜元件,两个基体元件上附着有二氧化碳吸收剂。进行尿素呼气试验时,在呼气的作用下,基体元件带动对应的薄膜元件鼓起,使得基体元件和对应的薄膜元件紧密贴合,从而薄膜元件不会因摩擦带静电;进而使得薄膜元件不会对环境中放射性粒子进行吸附,达到避免环境中放射性粒子污染的效果,提升检测结果的特异度和准确度。提升检测结果的特异度和准确度。提升检测结果的特异度和准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氧化碳采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气体采集
,特别涉及一种二氧化碳采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已被列为一类致癌物,国内约47%的人口感染有幽门螺杆菌,目前针对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方法分为侵入式检测和非侵入式检测。非侵入式检测主要是指尿素呼气试验,即患者口服尿素[
14
C],碳14具有放射性,如果胃内有幽门螺杆菌,其产生的尿素酶能迅速将尿素分解为带放射性标记的二氧化碳,通过呼气试验测量患者呼气中的碳14浓度是否升高,即可判断患者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
[0003]尿素呼气试验分为卡式、液闪式、固闪式等,卡式尿素呼气试验通过集气卡进行检测,集气卡包括基体元件,基体元件上设置有用于吸收二氧化碳的吸收粉,为了避免基体元件上掉落粉末灼伤人体或污染检测仪器,基体元件上设置了一层薄膜元件。后续通过β射线进行穿透检测时,为了避免薄膜元件影响β射线的穿透,该薄膜元件的厚度应小于0.05mm,薄膜的厚度越小越有利于β射线的穿透;但是,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都可产生静电,薄膜的厚度越小,也越容易产生分离,也就越容易聚集静电,而静电会使得空气中大量的放射性粒子富集在薄膜元件的表面,而富集在薄膜元件表面的与碳14一样具有放射性的粒子,会干扰呼气试验的检测结果,降低检测结果的特异度和准确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避免空气中放射性粒子污染的二氧化碳采集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二氧化碳采集装置,包括:
[0006]柔性支撑结构,内部具有空腔,所述柔性支撑结构的相对两侧分别开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柔性支撑结构的相对两端分别开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进气孔和出气孔;
[0007]第一基体元件,连接于所述第一通孔处,并遮盖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基体元件背离所述第二通孔的一侧附着有二氧化碳吸收剂;
[0008]第一薄膜元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基体元件附着有所述二氧化碳吸收剂的一侧,并遮盖所述第一基体元件和所述第一通孔,以实现对所述第一通孔的密封;
[0009]第二基体元件,连接于所述第二通孔处,并遮盖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基体元件背离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侧也附着有二氧化碳吸收剂,所述第一基体元件及所述第二基体元件均由透气材质制成;及
[0010]第二薄膜元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基体元件附着有所述二氧化碳吸收剂的一侧,并遮盖所述第二基体元件和所述第二通孔,以实现对所述第二通孔的密封,所述第一薄膜元件及所述第二薄膜元件均由β射线能够穿透的材质制成。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薄膜元件的外周和所述第一基体元件的外周通过粘合剂连接于柔性支撑结构开设有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侧;所述第二薄膜元件的外周和所述第二基体元件的外周通过粘合剂连接于柔性支撑结构开设有所述第二通孔的一侧。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基体元件、所述第一薄膜元件、所述第二基体元件及所述第二薄膜元件均为圆形片状结构或近圆形片状结构。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基体元件的直径为4

8mm,所述第一薄膜元件、所述第二基体元件及所述第二薄膜元件的直径均与所述第一基体元件的直径相同。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基体元件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基体元件和所述第二基体元件为无纺布,所述第一基体元件和所述第二基体元件的厚度为0.6mm

1.2mm。
[0016]优选地,所述二氧化碳吸收剂为无机碱性物质,所述无机碱性物质为氢氧化锂、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钠。
[0017]优选地,所述第一薄膜元件和所述第二薄膜元件由聚酯材料制成,所述第一薄膜元件和所述第二薄膜元件的厚度为0.015mm

0.05mm。
[0018]优选地,所述柔性支撑结构由柔软的塑料材质制成,或所述柔性支撑结构为铝塑复合膜。
[0019]优选地,所述出气孔的孔径为1

2mm。
[0020]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优点:进行尿素呼气试验时,患者先口服尿素[
14
C],等待适当时间后,患者对着二氧化碳采集装置的进气孔呼气,患者的呼气在空腔内回旋,透过第一基体元件和第二基体元件与吸附在基体元件表面的吸收剂反应,从而呼气中带有碳14的二氧化碳会被第一基体元件和第二基体元件上附着的二氧化碳吸收剂吸收,多余的呼气经出气孔排出,最后将二氧化碳采集装置置于呼气测试仪中检测,吸附在第一基体元件和第二基体元件上的带放射性的二氧化碳,发出β射线,分别穿透第一薄膜元件和第二薄膜元件,到达呼气测试仪的检测器,从而检测出二氧化碳吸收剂中碳14浓度,从而便能测量出量患者呼气中的碳14浓度是否升高,从而判断患者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由于患者的呼气在空腔内流动时,会透过第一基体元件和第二基体元件,从而呼气还会在第一基体元件和第一薄膜元件之间流动,以及在第二基体元件和第二薄膜元件之间流动,从而使得呼气会同时在第一基体元件和第二基体元件的相对两侧流动,增加了呼气与第一基体元件及第二基体元件接触的面积,第一基体元件及第二基体元件与呼气中的二氧化碳充分反应,提高了对二氧化碳吸收率;由于柔性支撑结构具有柔性,从而患者的呼气在空腔内传输时,柔性支撑结构会向外周鼓起,从而在呼气的作用下,第一基体元件朝第一薄膜元件的方向鼓起,从而使得第一基体元件和第一薄膜元件紧密贴合,且第二基体元件朝第二薄膜元件的方向鼓起,从而使得第二基体元件和第二薄膜元件紧密贴合,从而保证第一基体元件和第一薄膜元件不分离,第二基体元件和第二薄膜元件不分离,进而第一基体元件和第一薄膜元件不会发生摩擦,第二基体元件和第二薄膜元件不会发生摩擦,使得第一薄膜元件和第二薄膜元件不产生静电,从而第一薄膜元件和第二薄膜元件不会对环境中放射性粒子进行吸附,达到避免环境中放射性粒子污染的效果,进而后续的检测中不会有大量的放射性粒子进行干扰,因此,检测结果的特异度和准确度不会受到影响,从而提升检测结果的特异度和准确度。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装置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一实施例的二氧化碳采集装置的爆炸图;
[0023]图2为一实施例的柔性支撑结构的剖视等轴侧图;
[0024]图3为一实施例的二氧化碳采集装置鼓气时的剖视等轴侧图。
[0025]其中,100、柔性支撑结构;110、空腔;120、第一通孔;130、第二通孔;140、进气孔;150、出气孔;200、第一基体元件;210、二氧化碳吸收剂;300、第一薄膜元件;4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氧化碳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支撑结构,内部具有空腔,所述柔性支撑结构的相对两侧分别开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柔性支撑结构的相对两端分别开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进气孔和出气孔;第一基体元件,连接于所述第一通孔处,并遮盖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基体元件背离所述第二通孔的一侧附着有二氧化碳吸收剂;第一薄膜元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基体元件附着有所述二氧化碳吸收剂的一侧,并遮盖所述第一基体元件和所述第一通孔,以实现对所述第一通孔的密封;第二基体元件,连接于所述第二通孔处,并遮盖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基体元件背离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侧也附着有二氧化碳吸收剂,所述第一基体元件及所述第二基体元件均由透气材质制成;及第二薄膜元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基体元件附着有所述二氧化碳吸收剂的一侧,并遮盖所述第二基体元件和所述第二通孔,以实现对所述第二通孔的密封,所述第一薄膜元件及所述第二薄膜元件均由β射线能够穿透的材质制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膜元件的外周和所述第一基体元件的外周通过粘合剂连接于柔性支撑结构开设有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侧;所述第二薄膜元件的外周和所述第二基体元件的外周通过粘合剂连接于柔性支撑结构开设有所述第二通孔的一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体元件、所述第一薄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翠雯关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核海得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