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1786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学镜头,该光学镜头从物侧到成像面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或凸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或凹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或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或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其中,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所述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EPD满足条件式:f/EPD>2.8。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及合理设置各透镜的表面形状,使得该光学镜头在满足高像质的同时还有效减小了镜头的体积。了镜头的体积。了镜头的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镜头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成像镜头
,特别是涉及一种光学镜头。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加上社交、视频、直播类软件的流行,人们对于摄影的喜爱程度越来越高,对成像效果的追求也更加多元化,既要求高清的像质,还要求超大的视野以拍摄大范围视觉冲击力强烈的画面。目前,无人机发展迅速,其以独特的高空视角以及广幅的拍摄画面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喜爱。相应的,无人机领域对与其配套的光学镜头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0003]由于无人机多在剧烈震动、高压强和极限温度等复杂环境下使用,因此对所搭配的光学镜头的性能要求极高,既要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以适应户外的严苛环境,还要求有轻巧的外表及较小的重量,以增加无人机在高空飞行拍摄的续航时间;同时,还要求镜头具有大光圈以满足无人机在白天黑夜等多变的环境中都能够拍摄到清晰和生动的画面。然而,目前市场上常规的光学镜头很难满足无人机多元化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光学镜头,至少具有高成像品质、体积小的优点。
[0005]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该光学镜头从物侧到成像面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或凸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或凹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或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或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其中,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所述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EPD满足条件式:f/EPD>2.8。
[0006]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光学镜头,采用六片透镜的组合,通过合理分配各个透镜的光焦度及合理设置各个透镜的表面形状,使得该光学镜头在满足高像质的同时还有效减小了镜头的体积。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头的F

Tanθ畸变曲线图。
[0009]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头的MTF图。
[0010]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头的垂轴色差图。
[0011]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头的F

Tanθ畸变曲线图。
[0013]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头的MTF图。
[0014]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头的垂轴色差图。
[0015]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头的F

Tanθ畸变曲线图。
[0017]图11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头的MTF图。
[0018]图12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头的垂轴色差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镜头,该光学镜头从物侧到成像面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以及滤光片,且各个透镜的光学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0022]其中,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或凸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或正光焦度,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或凹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或凸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或凸面;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
[00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镜头还包括光阑,该光阑设于第三透镜与述第四透镜之间,或者设于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光阑位置的设置,不限于此,只要能使光学镜头具有大光圈的特性,能够满足光学镜头在黑暗环境中的拍摄需求即可。
[00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025]f/EPD>2.8; (1)
[0026]其中,f表示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EPD表示所述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满足上述条件式(1)时,可使光学镜头具有大光圈的特性,以满足光学镜头在黑暗环境中的拍摄需求。进一步,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所述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EPD可满足:3.0<f/EPD<4.5。
[002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028]1.0<TTL/f<1.2; (2)
[0029]其中,TTL表示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f表示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满足上述条件式(2)时,通过限定光学总长与有效焦距的关系,在满足视场角范围的同时,可以有效控制系统的光学总长,实现镜头的小型化。当TTL/f>1.2时,系统光学总长过长,不利于镜头的小型化;当TTL/f<1.0时,系统有效焦距过长,不利于满足系统的视场角范围,无法获
得足够的物空间信息。
[003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031]0.8<EPD
×
tan(FOV/2)<1.5; (3)
[0032]其中,EPD表示所述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FOV表示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满足上述条件式(3)时,通过合理控制光学镜头入瞳直径与最大半视场角正切值的关系,有利于实现通光量与成像范围的均衡。
[003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034]1.0<f1/R1<1.8; (4)
[0035]其中,f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R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满足上述条件式(4)时,能够合理控制第一透镜物侧面的弯曲程度,缓和轴外视场的聚光强度,减小轴外视场与中心视场的像差,有利于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
[003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037]‑
1.5<(R3+R4)/(R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沿光轴从物侧到成像面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其中,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所述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EPD满足条件式:f/EPD>2.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阑,所述光阑设于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阑,所述光阑设于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组成胶合透镜。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1.0<TTL/f<1.2;其中,TTL表示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f表示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0.8<EPD
×
tan(FOV/2)<1.5;其中,EPD表示所述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FOV表示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1.0<f1/R1<1.8;其中,f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R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博李伟娜何晓源赖晗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联拓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