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旋式双舱载物送物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1726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8: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旋式双舱载物送物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壳体、底座、旋转式载物仓、机器人头部;底座上端设置有机器人壳体,所述的机器人壳体内设置有旋转式载物仓,机器人壳体上端设置有机器人头部;旋转式载物仓包括结构相同的上舱和下舱;上舱和下舱之间通过中间板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双舱结构,而且采用旋转式开门,从而减少机器人舱门占用的空间,增加了机器人舱内空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上舱转动板带动舱门转动,从而实现开门和关门;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双轮毂电机和2组从动轮,从而可以更好的控制机器人行走。可以更好的控制机器人行走。可以更好的控制机器人行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旋式双舱载物送物机器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
,尤其是一种内旋式双舱载物送物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智能家居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与生活的关系日渐密切,酒店也变得越来越智能,越来越多的服务机器人开始进入酒店行业并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也能让酒店服务变得更加智能和安全。
[0003]目前市面上的送物机器人款式众多,按存储空间看包括单舱、双舱、多舱各种形式,按开门方式看包括抽屉式、上下滑动式、内开式、外开式等多种形式。
[0004]现有的单舱送物机器人的开门方式主要以内开式为主,但单舱结构的存储空间有限,且无法满足多个任务同时配送。双舱送物机器人的开门方式以抽屉式或上下滑动式为主,使用便捷性较差且抽屉式还需要占用较大的机器人外部空间;而多舱式送物机器人的开门方式又以外开式为主,开门时占用机器人外部空间较大,影响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旋式双舱载物送物机器人。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内旋式双舱载物送物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壳体、底座、旋转式载物仓、机器人头部;所述的底座上端设置有机器人壳体,所述的机器人壳体内设置有旋转式载物仓,所述的机器人壳体上端设置有机器人头部;
[0007]所述的旋转式载物仓包括结构相同的上舱和下舱;所述的上舱和下舱之间通过中间板连接;所述的下舱通过多个支撑立柱与底座连接;
[0008]所述的上舱包括上舱舱体、舱体加固板、上舱转动板、转动电机,所述的上舱舱体上端设置有舱体加固板,所述的舱体加固板的中央位置设置有转动电机,所述的转动电机的电机轴通过电机法兰与上舱转动板转动连接,所述的上舱转动板上端的电机法兰上设置有端盖,且所述的转动电机外侧的舱体加固板上设置有多个支撑滚珠;所述的支撑滚珠与上舱转动板抵接;
[0009]所述的上舱舱体外侧还设置有上舱舱门和支撑板,所述的上舱舱门和支撑板相对设置在环形支撑条上,所述的上舱舱门和支撑板底部之间通过弧形的连接条连接;所述的上舱舱体和支撑板上端与上舱转动板连接,通过所述的上舱转动板带动上舱舱门和支撑板绕上舱舱体转动。
[0010]作为优选的,所述的底座包括底座壳体,设置在底座壳体内的底盘,所述的底盘上设置有电池,且所述的底盘下端设置有滚轮组件。
[0011]作为优选的,所述的滚轮组件包括主动轮组件和从动轮组件,且所述的主动轮组件通过PCB板与电池连接。
[0012]作为优选的,所述的主动轮组件包括两个轮毂电机、主动轮支架,两个主动轮支架对称设置在底盘上,且每个所述的轮毂电机通过固定块设置在相应的主动轮支架上,所述
的轮毂电机通过驱动器与PCB板连接。
[0013]作为优选的,所述的从动轮组件具有2组,每组所述从动轮组件包括两个从动轮,两个所述的从动轮通过相应的从动轮支架对称设置在底盘上,且其中一组的从动轮的直径大于另一组从动轮的直径。
[0014]作为优选的,所述的上舱舱体的底部外侧设置有多个导向滚轮,多个所述的导向滚轮与连接条内侧壁相配合。
[0015]作为优选的,所述的支撑板一侧上还设置有第一感应片。
[0016]作为优选的,所述的连接条一端上还开门感应结构,所述的开门感应结构包括第一安装支架,所述的第一安装支架上设置有开门感应片、第一槽型光电感应器、以及第一行程开关。
[0017]作为优选的,所述的支撑板上设置有关门感应结构,所述的关门感应结构包括第二安装支架,所述的第二安装支架上设置有关门感应片、第二槽型光电感应器。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9]1、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本专利技术为双舱结构,而且采用旋转式开门,从而减少机器人舱门占用的空间,增加了机器人舱内空间;
[0020]2、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舱转动板带动舱门转动,从而实现开门和关门;另外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双轮毂电机和2组从动轮,从而可以更好的控制机器人行走。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爆炸结构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旋转式载物仓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上舱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开门感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关门感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专利技术底座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本专利技术底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

机器人壳体,2

底座,3

旋转式载物仓,4

机器人头部;
[0030]21

底座壳体,22

底盘,23

电池,24

PCB板;25

轮毂电机,26

主动轮支架,27

从动轮,28

从动轮支架;
[0031]31

上舱,32

下舱;33

中间板,34

支撑立柱;35

上舱舱体,36

舱体加固板,37

上舱转动板,38

转动电机,39

导向滚轮,40

支撑滚珠;41

上舱舱门,42

支撑板,43

环形支撑条,44

连接条;45

第一感应片;
[0032]46

开门感应片;47

第一槽型光电感应器,48

第一行程开关,49

第二安装支架,50

关门感应片,51

第二槽型光电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34]如图1

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内旋式双舱载物送物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壳体1、
底座2、旋转式载物仓3、机器人头部4;所述的底座2上端设置有机器人壳体1,所述的机器人壳体1内设置有旋转式载物仓3,所述的机器人壳体1上端设置有机器人头部4。
[0035]所述的旋转式载物仓3包括结构相同的上舱31和下舱32;所述的上舱31和下舱32之间通过中间板33连接;所述的下舱32通过多个支撑立柱34与底座2连接。
[0036]所述的上舱31包括上舱舱体35、舱体加固板36、上舱转动板37、转动电机38,所述的上舱舱体35上端设置有舱体加固板36,所述的舱体加固板36上端的中央位置设置有转动电机38,所述的转动电机38的电机轴向上穿过上舱转动板37并与上舱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旋式双舱载物送物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壳体(1)、底座(2)、旋转式载物仓(3)、机器人头部(4);所述的底座(2)上端设置有机器人壳体(1),所述的机器人壳体(1)内设置有旋转式载物仓(3),所述的机器人壳体(1)上端设置有机器人头部(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式载物仓(3)包括结构相同的上舱(31)和下舱(32);所述的上舱(31)和下舱(32)之间通过中间板(33)连接;所述的下舱(32)通过多个支撑立柱(34)与底座(2)连接;所述的上舱(31)包括上舱舱体(35)、舱体加固板(36)、上舱转动板(37)、转动电机(38),所述的上舱舱体(35)上端设置有舱体加固板(36),所述的舱体加固板(36)上端的中央位置设置有转动电机(38),所述的转动电机(38)的电机轴向上穿过上舱转动板(37)并与上舱转动板(37)转动连接;所述的转动电机(38)外侧的舱体加固板(36)上设置有多个支撑滚珠(40);所述的支撑滚珠(40)与上舱转动板(37)抵接;所述的上舱舱体(35)外侧还设置有上舱舱门(41)和支撑板(42),所述的上舱舱门(41)和支撑板(42)相对设置在环形支撑条(43)上,所述的上舱舱门(41)和支撑板(42)底部之间通过弧形的连接条(44)连接;所述的上舱舱体(35)和支撑板(42)的上端与上舱转动板(37)连接,通过所述的上舱转动板(37)带动上舱舱门(41)和支撑板(42)绕上舱舱体(35)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旋式双舱载物送物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电机(38)的电机轴向上穿过上舱转动板(37)后与电机法兰和端盖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旋式双舱载物送物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板(33)上还设置有多个用于与环形支撑条(43)相配合的支撑滚珠(4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旋式双舱载物送物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舱舱体(3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登唐华全刘浩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申迪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