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旧工程桩基综合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1639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8:58
本公开涉及一种新旧工程桩基综合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旧桩设计图纸创建第一旧桩BIM三维模型;根据新桩设计图纸建立新桩BIM三维模型;将第一旧桩BIM三维模型和新桩BIM三维模型进行合模;确定发生冲突的第一旧桩和新桩;根据所述第一旧桩BIM三维模型,对新桩BIM三维模型中的新桩进行位置调整;在施工场地,进行每个新桩的打桩施工之前,探测每个新桩处是否有隐藏的第二旧桩;将第二旧桩BIM三维模型和新桩BIM三维模型进行合模;根据第二旧桩BIM三维模型,对新桩BIM三维模型中的新桩进行位置调整;在施工现场,根据新桩的调整位置,进行新桩的打桩施工。有利于避免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发现新旧桩冲突而导致的工程延误,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提高施工效率。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旧工程桩基综合处理方法


[0001]本公开涉及工程桩
,尤其涉及一种新旧工程桩基综合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工程领域中,经常会在原建筑的基础上重建,原建筑的旧桩会存在于施工的工地中,新建筑的新桩与原建筑的旧桩,可能会有重叠冲突的情况发生,相关技术中,长螺旋钻机下钻后遇到旧桩后无法钻进,需报送设计进行桩位调整审核,再进行新桩施工。此过程往往造成混凝土等待时间过长,工程桩施工无法按既定计划开展等问题,从而影响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新旧工程桩基综合处理方法,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0004]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新旧工程桩基综合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根据旧桩设计图纸创建第一旧桩BIM三维模型;根据新桩设计图纸建立新桩BIM三维模型;将所述第一旧桩BIM三维模型和所述新桩BIM三维模型进行合模;确定所述第一旧桩BIM三维模型中的第一旧桩和所述新桩BIM三维模型中的新桩发生冲突的第一旧桩和新桩;根据所述第一旧桩BIM三维模型,对所述新桩BIM三维模型中的新桩进行位置调整,以避开所述发生重合冲突的第一旧桩;在施工场地,进行每个新桩的打桩施工之前,探测每个新桩处是否有隐藏的第二旧桩;如果有隐藏的第二旧桩,则根据所述隐藏的第二旧桩的坐标更新所述第一旧桩BIM三维模型,得到第二旧桩BIM三维模型;将所述第二旧桩BIM三维模型和所述新桩BIM三维模型进行合模;根据所述第二旧桩BIM三维模型,对所述新桩BIM三维模型中的新桩进行位置调整,以避开发生冲突所述隐藏的第二旧桩;在施工现场,根据所述新桩的调整位置,进行所述新桩的打桩施工。
[000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新桩BIM三维模型采用第一颜色显示;所述第一旧桩BIM三维模型采用第二颜色显示;所述第二旧桩BIM三维模型采用第三颜色表示。
[000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第一旧桩BIM三维模型,对所述新桩BIM三维模型中的新桩进行位置调整,以避开所述发生重合冲突的旧桩之后,在施工场地,进行每个新桩的打桩施工之前,探测每个新桩处是否有隐藏旧桩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新桩BIM三维模型与预先生成的建筑工地地质模型进行合模;如果符合报警条件,则进行报警,调整新桩的位置;所述报警条件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建筑工地地质模型中的低下水位高于预定的地下水位阈值;所述建筑工地地址模型中,在工程桩经过的位置存在阻碍打桩的坚硬障碍物。
[000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在施工场地,进行每个新桩的打桩施工之前,探测每个新桩处是否有隐藏的第二旧桩,包括:采用RTK测量方法对所述新桩桩位进行测量,确定所述新桩桩位的坐标;采用洛阳铲在所述新桩桩位进行勘察,确定所述新桩桩位是否有旧桩;其中,在所述新桩桩位附近探测孔点的数量为两个,或者三个;每个孔点采用洛阳铲进行淘土的深度为两米;如果发现有旧桩,采用RTK测量方法确定所述旧桩的坐标。
[000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果没有发现旧桩,则在所述新桩桩位进行新桩的打桩施工。
[000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对所述新桩进行位置调整,包括:将承台旋转预定角度,以使得所述新桩避开发生冲突的第一旧桩,或者第二旧桩。
[001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对所述新桩进行位置调整,还包括:确定新桩需要偏移的距离,以使得所述新桩避开发生冲突的第一旧桩,或者第二旧桩;所述距离大于预定的第一距离阈值,小于预定的第二距离阈值;将所述距离上报给设计单位进行审核,设计单位根据所述距离对所述承台进行受力分析审核;设计单位对承台进行受力分析审核通过后,施工单位根据所述距离对新桩的位置进行调整;在调整后的位置进行新桩的打桩施工。
[001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距离阈值为10mm,所述第二距离阈值为20mm。
[001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对所述新桩进行位置调整,还包括:根据所述距离确定承台需要进行尺寸扩大;选择更大尺寸规格的承台;在所述更大尺寸规格的承台上,根据所述距离确定所述新桩的位置。
[001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新桩在位置调整之后,在施工场地,所述新桩在所述调整位置打桩施工之前,探测所述调整位置处是否有隐藏的第三旧桩;如果有隐藏的第三旧桩,则继续调整所述新桩的位置,直到调整的位置没有隐藏的旧桩,进行打桩施工。
[0014]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第一旧桩BIM三维模型和新桩BIM三维模型进行合模,确定发生重合冲突的第一旧桩和新桩;通过探测施工场地上每个新桩处是否有隐藏的第二旧桩;如果有隐藏的第二旧桩,则根据所述隐藏的第二旧桩的坐标更新所述第一旧桩BIM三维模型,得到第二旧桩BIM三维模型。将所述第二旧桩BIM三维模型和所述新桩BIM三维模型进行合模。可以确定
出冲突的新桩和第二旧桩,还可以根据所述第二旧桩BIM三维模型,对所述新桩BIM三维模型中的新桩进行位置调整,以避开发生冲突的隐藏的第二旧桩。有利于避免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发现新旧桩冲突而导致的工程延误,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0015]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0016]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新旧工程桩基综合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旧桩BIM三维模型和新桩BIM三维模型进行合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0018]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有获取信号、信息或数据的动作都是在遵照所在地国家相应的数据保护法规政策的前提下,并获得由相应装置所有者给予授权的情况下进行的。
[0019]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新旧工程桩基综合处理方法,参见附图1所示的一种新旧工程桩基综合处理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的步骤:步骤S101中,根据旧桩设计图纸创建第一旧桩BIM三维模型。
[0020]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从设计单位预先获取旧桩设计图纸,采用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软件根据旧桩设计图纸创建第一旧桩BIM三维模型。
[0021]步骤S102中,根据新桩设计图纸建立新桩BIM三维模型。
[0022]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从设计单位预先获取新桩设计图纸,根据新桩设计图纸建立新桩BIM三维模型。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上述的新旧桩BIM模型按施工流水段划分建模,分析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旧工程桩基综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旧桩设计图纸创建第一旧桩BIM三维模型;根据新桩设计图纸建立新桩BIM三维模型;将所述第一旧桩BIM三维模型和所述新桩BIM三维模型进行合模;确定所述第一旧桩BIM三维模型中的第一旧桩和所述新桩BIM三维模型中的新桩发生冲突的第一旧桩和新桩;根据所述第一旧桩BIM三维模型,对所述新桩BIM三维模型中的新桩进行位置调整,以避开所述发生重合冲突的第一旧桩;在施工场地,进行每个新桩的打桩施工之前,探测每个新桩处是否有隐藏的第二旧桩;如果有隐藏的第二旧桩,则根据所述隐藏的第二旧桩的坐标更新所述第一旧桩BIM三维模型,得到第二旧桩BIM三维模型;将所述第二旧桩BIM三维模型和所述新桩BIM三维模型进行合模;根据所述第二旧桩BIM三维模型,对所述新桩BIM三维模型中的新桩进行位置调整,以避开发生冲突所述隐藏的第二旧桩;在施工现场,根据所述新桩的调整位置,进行所述新桩的打桩施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旧工程桩基综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桩BIM三维模型采用第一颜色显示;所述第一旧桩BIM三维模型采用第二颜色显示;所述第二旧桩BIM三维模型采用第三颜色表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旧工程桩基综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旧桩BIM三维模型,对所述新桩BIM三维模型中的新桩进行位置调整,以避开所述发生重合冲突的旧桩之后,在施工场地,进行每个新桩的打桩施工之前,探测每个新桩处是否有隐藏旧桩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新桩BIM三维模型与预先生成的建筑工地地质模型进行合模;如果符合报警条件,则进行报警,调整新桩的位置;所述报警条件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建筑工地地质模型中的低下水位高于预定的地下水位阈值;所述建筑工地地址模型中,在工程桩经过的位置存在阻碍打桩的坚硬障碍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旧工程桩基综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施工场地,进行每个新桩的打桩施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亮马嘉霖刘丰敏张帅付鹏陈雷李欣马云飞陈达非石淼于力杨雪松张晓斌赵晓光李晓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