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主梁电动葫芦门式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0656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门式起重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双主梁电动葫芦门式起重机,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框体,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所述支撑架的底部设置有电动滑轨,所述电动滑轨的底部设置有电动滑块,所述电动滑块的底部设置有盒体。该双主梁电动葫芦门式起重机,通过设置稳定组件,门式起重机在使用过程中,稳定矩形板与地面接触从而保证起重机整体的稳定性,当需要搬运时,启动伺服电机带动套筒转动,使得摆动杆带动圆杆带动,使得圆杆拉动移动框上移,致使立杆带动稳定矩形板上移,由此使得万向轮与地面接触,实现了便于搬运的目的。实现了便于搬运的目的。实现了便于搬运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主梁电动葫芦门式起重机


[0001]本技术涉及门式起重机
,具体为一种双主梁电动葫芦门式起重机。

技术介绍

[0002]起重设备按设备结构分为门式起重机、桥式起重机、梁式起重机和悬臂起重机,其中门式起重机主要代表设备为龙门吊,目前现有的双主梁电动葫芦门式起重机,由于机器体积庞大,不便于搬运,从而影响门式起重机的使用,降低了门式起重机的实用性,故而提出一种双主梁电动葫芦门式起重机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主梁电动葫芦门式起重机,具备便于搬运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双主梁电动葫芦门式起重机,由于机器体积庞大,不便于搬运,从而影响门式起重机的使用,降低了门式起重机的实用性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便于搬运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主梁电动葫芦门式起重机,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框体,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所述支撑架的底部设置有电动滑轨,所述电动滑轨的底部设置有电动滑块,所述电动滑块的底部设置有盒体,所述盒体的内部设置有双轴伺服电机,所述双轴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处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侧设置有收卷筒,所述收卷筒的外侧设置有拉绳,所述拉绳的底部设置有托板,所述框体的内部设置有稳定组件;
[0007]所述稳定组件包括移动框,所述框体的内侧设置有移动框,所述移动框的底部设置有立杆,所述立杆的底部设置有稳定矩形板,所述框体的内壁后侧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外侧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底部设置有摆动杆,所述摆动杆的前侧设置有延伸至移动框内侧的圆杆。
[0008]优选的,所述框体的内底壁呈开口设计,所述移动框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分别与框体内壁左右两侧滑动连接的限位滑块。
[0009]优选的,所述移动框的内部开设有条形孔,所述条形孔的大小与圆杆的移动轨迹相适配。
[0010]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内部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的大小与立杆相适配。
[0011]优选的,所述盒体的内底壁开设有数量为两个的矩形孔,两个所述矩形孔呈左右对称分布。
[0012]优选的,所述盒体的内壁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轴承,所述转杆通过轴承与盒体的内壁转动连接。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主梁电动葫芦门式起重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该双主梁电动葫芦门式起重机,通过设置稳定组件,门式起重机在使用过程中,稳定矩形板与地面接触从而保证起重机整体的稳定性,当需要搬运时,启动伺服电机带动套筒转动,使得摆动杆带动圆杆带动,使得圆杆拉动移动框上移,致使立杆带动稳定矩形板上移,由此使得万向轮与地面接触,实现了便于搬运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图。
[0018]图中:1支撑架、2支撑柱、3底板、4框体、5万向轮、6稳定组件、61移动框、62立杆、63稳定矩形板、64伺服电机、65套筒、66摆动杆、67圆杆、7电动滑轨、8电动滑块、9托板、10盒体、11双轴伺服电机、12转杆、13收卷筒、14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主梁电动葫芦门式起重机,包括支撑架1,支撑架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柱2,支撑柱2的数量为四个且两个为一组,支撑柱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板3,底板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框体4,底板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万向轮5,万向轮5的数量为八个,两个万向轮5为一组,支撑架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动滑轨7,电动滑轨7的底部滑动安装有电动滑块8,电动滑轨7与电动滑块8的数量均为两个且呈左右对称分布,电动滑块8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盒体10,盒体1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双轴伺服电机11,双轴伺服电机11的输出轴处固定安装有与盒体10内壁固定连接的转杆12,转杆12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收卷筒13,收卷筒13的外侧缠绕有延伸至盒体10底部的拉绳14,拉绳1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托板9,框体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延伸至底板3底部的稳定组件6。
[0021]盒体10的内底壁开设有数量为两个的矩形孔,两个矩形孔呈左右对称分布,盒体10的内壁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轴承,转杆12通过轴承与盒体10的内壁转动连接。
[0022]稳定组件6包括移动框61,框体4的内侧滑动安装有移动框61,移动框6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延伸至底板3底部的立杆62,立杆6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稳定矩形板63,稳定矩形板6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齿,通过固定齿的设置使得起重机稳定性更好,框体4的内壁后侧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64,伺服电机64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套筒65,套筒6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延伸至移动框61后侧的摆动杆66,摆动杆66的前侧固定安装有延伸至移动框61内侧的圆杆67。
[0023]通过设置稳定组件6,门式起重机在使用过程中,稳定矩形板63与地面接触从而保证起重机整体的稳定性,当需要搬运时,启动伺服电机64带动套筒65转动,使得摆动杆66带动圆杆67带动,使得圆杆67拉动移动框61上移,致使立杆62带动稳定矩形板63上移,由此使
得万向轮5与地面接触,实现了便于搬运的目的。
[0024]框体4的内底壁呈开口设计,移动框6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分别与框体4内壁左右两侧滑动连接的限位滑块,移动框61的内部开设有条形孔,条形孔的大小与圆杆67的移动轨迹相适配,底板3的内部开设有贯穿孔,贯穿孔的大小与立杆62相适配。
[0025]值得注意的是本申请文件中出现的双轴伺服电机11和伺服电机64均与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双轴伺服电机11和伺服电机64均为常规已知设备,本申请文件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和焊接等常规手段进行连接,且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说明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作出具体叙述。
[0026]综上所述,该双主梁电动葫芦门式起重机,通过设置稳定组件6,门式起重机在使用过程中,稳定矩形板63与地面接触从而保证起重机整体的稳定性,当需要搬运时,启动伺服电机64带动套筒65转动,使得摆动杆66带动圆杆67带动,使得圆杆67拉动移动框61上移,致使立杆62带动稳定矩形板63上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主梁电动葫芦门式起重机,包括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的底部设置有底板(3),所述底板(3)的顶部设置有框体(4),所述底板(3)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5),所述支撑架(1)的底部设置有电动滑轨(7),所述电动滑轨(7)的底部设置有电动滑块(8),所述电动滑块(8)的底部设置有盒体(10),所述盒体(10)的内部设置有双轴伺服电机(11),所述双轴伺服电机(11)的输出轴处设置有转杆(12),所述转杆(12)的外侧设置有收卷筒(13),所述收卷筒(13)的外侧设置有拉绳(14),所述拉绳(14)的底部设置有托板(9),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4)的内部设置有稳定组件(6);所述稳定组件(6)包括移动框(61),所述框体(4)的内侧设置有移动框(61),所述移动框(61)的底部设置有立杆(62),所述立杆(62)的底部设置有稳定矩形板(63),所述框体(4)的内壁后侧设置有伺服电机(64),所述伺服电机(64)的外侧设置有套筒(65),所述套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建徐宁殷培锋徐勤章郇洲杨建保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振宇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