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释放器及海床基,释放器包括本体、驱动件、转动件和释放件;本体设有止转槽;驱动件装设于本体,其绕第一轴线转动且其输出端设有第一齿部;转动件设有和第一齿部啮合的第二齿部并绕平行于第一轴线的第二轴线转动,第二齿部的齿数大于第一齿部的齿数,转动件的输出端置于止转槽内;释放件与转动件的输出端螺接且其与止转槽止转配合以防止释放件相对止转槽绕第二轴线转动,以使释放件在转动件旋转时适于沿背离止转槽槽底的方向滑动,直至脱离转动件和止转槽。由于传动比=第二齿部的齿数/第一齿部的齿数,传动比越大,转动件的扭矩就越大,从而防止海底生物附着于止转槽和释放件间的间隙时,导致释放器释放卡顿或释放失败。放卡顿或释放失败。放卡顿或释放失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释放器及海床基
[0001]本技术涉及水质检测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释放器及海床基。
技术介绍
[0002]海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人们逐渐加大力度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迫切需要对海洋的水体环境进行深入的探索和了解。为了掌握海洋环境的确切数据,对海洋资源的勘查、开发,水下观测仪器的应用也日益增多。
[0003]为了长期、连续、多要素同步监测海底水文水质参数,研究海洋环境系统的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等演变过程,需要在水下进行长期的、连续性的监测活动以采集相关数据;海床基是搭载海洋观测设备的载体,是一种在海底工作的综合监测装置,海床基具有长时间监测、结构简单、隐秘性好等特点,是获取水下监测数据的重要手段之一。海床基可布设于近海海底、河口或者港湾等地方,对海水悬浮泥沙、海水的流速、潮汐变化、海水盐度变化等参数进行长期、同步、自动测量并分析上传,它对于海洋工程的建设、航道的疏浚、海港环境的整治、海上安全作业以及海洋动力沉积学研究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0004]现有技术中,海床基通常具有浮体和释放器,释放器适于受控时释放浮体使得浮体上浮至水面上,以便用户识别海床基的位置,便于捞取;现有的释放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海底生物附着,导致释放器释放卡顿或释放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释放器及海床基。
[0006]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方案一,一种释放器,包括
[0008]本体,其设有止转槽;
[0009]驱动件,其装设于所述本体,其绕第一轴线转动且其输出端设有第一齿部;
[0010]转动件,其设有与所述第一齿部啮合的第二齿部并绕平行于第一轴线的第二轴线转动,所述第二齿部的齿数大于所述第一齿部的齿数,所述转动件的输出端置于所述止转槽内;
[0011]释放件,其与所述转动件的输出端螺接且其与所述止转槽止转配合以防止所述释放件相对所述止转槽绕第二轴线转动,以使所述释放件在所述转动件旋转时适于沿背离所述止转槽槽底的方向滑动,直至脱离所述转动件和所述止转槽。
[0012]方案二,基于方案一,所述止转槽于垂直于所述第二轴线的平面上的投影为非回转面,所述释放件的形状与所述止转槽适配。
[0013]方案三,基于方案一,还包括轴承,所述轴承套设于所述转动件。
[0014]方案四,基于方案一,还包括密封圈,所述本体设有密封腔及连通所述密封腔和所述止转槽的连通孔,所述驱动件置于所述密封腔内,所述第二齿部置于所述密封腔内,所述
转动件的输出端贯穿所述连通孔并置于所述止转槽内,所述密封圈套设于所述转动件并与所述连通孔的孔壁相抵。
[0015]方案五,基于方案四,所述本体包括外壳、安装件和锁盖,所述安装件设有所述连通孔,所述安装件座落于所述外壳上并与所述外壳围合形成所述密封腔,所述安装件一端伸出于所述外壳,另一端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安装件设有所述止转槽,所述止转槽的宽度与所述释放件的宽度相匹配;所述锁盖与所述外壳螺接并与所述安装件伸出所述外壳的一端相抵以将所述安装件锁定。
[0016]方案六,一种海床基,包括
[0017]基座,其包括立柱、连接部和阻挡部;所述连接部数量为两个并平行设置于所述立柱的上端面;所述阻挡部的两端分别和两所述连接部的上端连接,所述阻挡部与两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立柱的上端面共同围合形成让位空间;
[0018]如方案一至方案五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释放器;
[0019]浮球组件,其一端设有限位部,另一端设有锁定部,所述限位部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为弧形槽或斜槽,所述限位部适于贯通所述让位空间并使阻挡部嵌入所述限位槽;所述锁定部与所述释放件通过绳子连接,所述浮球组件适于在所述释放件脱离所述转动件和所述止转槽时在所述浮球组件的浮力作用下使所述限位部脱离所述阻挡部以上浮。
[0020]由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1、方案一,释放器包括本体、驱动件、转动件和释放件;本体设有止转槽;驱动件装设于本体,其绕第一轴线转动且其输出端设有第一齿部;转动件设有与第一齿部啮合的第二齿部并绕平行于第一轴线的第二轴线转动,第二齿部的齿数大于第一齿部的齿数,转动件的输出端置于止转槽内;释放件与转动件的输出端螺接且其与止转槽止转配合以防止释放件相对止转槽绕第二轴线转动,以使释放件在转动件旋转时适于沿背离止转槽槽底的方向滑动,直至脱离转动件和止转槽。当驱动件不转动时,即锁定状态,此时释放件相对本体和转动件固定,当驱动件转动时,转动件也被带动转动,由于释放件与止转槽止转配合,因此释放件不会转动,仅会沿背离止转槽槽底的方向滑动,直至脱离转动件和止转槽(由于转动件的输出端置于止转槽内从而防止释放件脱离止转槽后,还仍然与转动件螺接),从而实现解锁。由于传动比=第二齿部的齿数/第一齿部的齿数,传动比越大,转动件的扭矩就越大,从而防止海底生物附着于止转槽和释放件间的间隙时,导致释放器释放卡顿或释放失败,同时减少驱动件的功率输出,降低电能消耗。
[0021]2、方案二,止转槽于垂直于第二轴线的平面上的投影为非回转面,释放件的形状与止转槽适配,从而实现止转配合,简单方便。
[0022]3、方案三,轴承套设于转动件从而保证转动件转动稳定的同时降低转动件转动时的摩擦力,使转动件更易转动。
[0023]4、方案四,驱动件置于密封腔内,第二齿部置于密封腔内,从而实现保护,密封圈套设于转动件并与连通孔的孔壁相抵从而防止水进入密封腔,导致驱动件损坏。
[0024]5、方案五,本体包括外壳、安装件和锁盖,安装件座落于外壳上并与外壳围合形成密封腔,锁盖与外壳螺接并与安装件相抵以将安装件锁定,将本体拆分成组装的外壳、安装件和锁盖,从而方便密封腔内的驱动件装配。
[0025]6、方案六,一种海床基,包括基座、释放件和浮球组件,基座包括立柱、连接部和阻
挡部;连接部数量为两个并平行设置于立柱的上端面;阻挡部的两端分别和两连接部的上端连接,阻挡部与两连接部和立柱的上端面共同围合形成让位空间;浮球组件一端设有限位部,另一端设有锁定部,限位部设有限位槽,限位槽为弧形槽或斜槽,限位部适于贯通让位空间并使阻挡部嵌入限位槽;锁定部与释放件通过绳子连接,浮球组件适于在释放件脱离转动件和止转槽时在浮球组件的浮力作用下使限位部脱离阻挡部以上浮。
[0026]使用前,令限位部与阻挡部配合,锁定部与释放件连接,释放件与转动件和本体装配,此时释放件处于锁定状态,当沉底时,限位部一端由于浮体的浮力与阻挡部相抵从而处于限位状态,而两连接部的存在也防止限位部沿靠近连接部的方向脱离;锁定部一端被释放件所锁定,也处于限位状态,因此,此时浮体不能上浮。
[0027]当释放件解锁时,在浮球组件的浮力作用下,首先,锁定部一端先带动锁定件上浮,限位部一端绕阻挡部旋转,由于限位部一端设置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释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21),其设有止转槽(2122);驱动件(23),其装设于所述本体(21),其绕第一轴线转动且其输出端设有第一齿部(231);转动件(24),其设有和所述第一齿部(231)啮合的第二齿部(241)并绕平行于第一轴线的第二轴线转动,所述第二齿部(241)的齿数大于所述第一齿部(231)的齿数,所述转动件(24)的输出端置于所述止转槽(2122)内;释放件(22),其与所述转动件(24)的输出端螺接且其与所述止转槽(2122)止转配合以防止所述释放件(22)相对所述止转槽(2122)绕第二轴线转动,以使所述释放件(22)在所述转动件(24)旋转时适于沿背离所述止转槽(2122)槽底的方向滑动,直至脱离所述转动件(24)和所述止转槽(212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释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转槽(2122)于垂直于所述第二轴线的平面上的投影为非回转面,所述释放件(22)的形状与所述止转槽(2122)适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释放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承(25),所述轴承(25)套设于所述转动件(24)。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释放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圈(26),所述本体(21)设有密封腔(214)及连通所述密封腔(214)和所述止转槽(2122)的连通孔(2121),所述驱动件(23)置于所述密封腔(214)内,所述第二齿部(241)置于所述密封腔(214)内,所述转动件(24)的输出端贯穿所述连通孔(2121)并置于所述止转槽(2122)内,所述密封圈(26)套设于所述转动件(24)并与所述连通孔(2121)的孔壁相抵。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释放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丽松,施以诺,肖艺斌,马垚,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斯坦道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