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度可调节食用菌培养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0172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0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温度可调节食用菌培养室,属于食用菌培养技术领域,其包括培养室、温控装置、传送装置以及紫外灯管。培养室设置有用于培养白灵菇的培养间以及用于通风的多个通风口,可以保证培养间各个位置都具有良好的通风,有效地调节培养间内空气的新鲜程度,这样更加有利于食用菌地生长。温控装置安装在培养室内,温控装置用于对培养间内的温度进行调节,紫外灯管用于定期杀菌,从而保证白灵菇能够顺利生长。传送装置用于进行传输,可以节省人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温度可调节食用菌培养室能够利用温控装置对培养间内的温度进行调整,培养室上设置有通风口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开关,以配合温控装置对培养间的温度进行调控。以配合温控装置对培养间的温度进行调控。以配合温控装置对培养间的温度进行调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温度可调节食用菌培养室


[0001]本技术涉及食用菌培养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温度可调节食用菌培养室。

技术介绍

[0002]白灵菇是一种中低温类型的食用真菌,其发育过程中最显著的是必须要经过一个低温诱导过程原基才能正常形成和子实体正常分化。低温诱导是决定白灵菇栽培成败以及经济效益高低最关键的技术,没有低温刺激,原基很难或者不能形成,并且在25℃菌丝生理成熟后,给予菌丝0~4℃、5天~2个月左右的低温刺激,能使大部分菌袋现蕾一致,整齐出菇。同时,在菇体分化及子实体成熟阶段需要的适宜温度也较低,以4~13℃为宜。因此,低温已经成为影响白灵菇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低温刺激如何促使并加快原基形成,应成为白灵菇原基形成机制相关研究中的重点。在白灵菇栽培生产过程中,一方面需要菌丝聚集达到生理成熟(内因),另一方面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光照、湿度等),才能完成原基形成、菇体分化及子实体成熟。忽冷忽热的气候,对其子实体生长极为不利。所以,栽培时要求气温要可调在0

4℃才能进行低温刺激。否则,对产量有影响,采取降温措施,虽能出菇,但条件要求高、成本费用大、技术性极强,在实际栽培中一般是不可取的。足够的氧气是白灵菇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氧气不足、二氧化碳积累太多,常因呼吸受抑制而导致生长停止或死亡。因此,在栽培时应选择智能空气缓慢对流的场所,以防通风太甚,水分容易散失,对白灵菇的生长也不利。所以为了能在气温不稳定的季节里栽培,就需要一种可以保持变温可调节的食用菌培养室。一般培养室,无法采用制冷,成本较高,不经济,而采用冰箱降温,空间小且增加运输成本,不能满足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温度可调节食用菌培养室,以改善上述的问题。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基于上述的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温度可调节食用菌培养室,包括:
[0006]培养室,所述培养室包括培养间和多个通风口,多个所述通风口均与所述培养间连通,且多个所述通风口间隔设置;
[0007]温控装置,所述温控装置安装于所述培养间内;
[0008]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包括机架、传送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传送组件包括传送带、挡板和两个隔离板,所述机架的一端位于所述培养室内,所述机架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培养室外,所述传送带、所述挡板和所述隔离板均安装于所述机架,两个所述隔离板分别安装于所述传送带的两侧,所述挡板安装于所述机架的第一端,且所述挡板位于所述传送带的上方,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传送带转动;以及紫外灯管,所述紫外灯管安装于所述培养间内。
[0009]可选地:所述培养室设置有外墙,所述外墙为双层保温板。
[0010]可选地:还包括显示器和多个温度传感器,多个所述温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显示器连接,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数据,所述培养室的底壁、顶壁以及侧壁上均设置有所述温度传感器。
[0011]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0012]电机,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机架的第二端;
[0013]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与所述机架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且所述主动轮与所述电机传动连接;
[0014]从动轮,所述从动轮与所述机架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传送带绕设于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之间。
[0015]可选地:所述隔离板的顶部高于所述传送带的上表面。
[0016]可选地:所述隔离板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竖直设置,所述第二板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板沿所述传送装置的高度方向向外倾斜。
[0017]可选地:所述第二板上设置有多个滚轮,多个所述滚轮沿所述传送装置的传送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滚轮的轴线与所述传送装置的传送方向平行。
[0018]可选地:所述主动轮、所述从动轮和所述传送带均位于两个所述隔离板之间。
[0019]可选地:所述温度可调节食用菌培养室包括两个所述传送装置,两个所述传送装置间隔设置。
[0020]可选地:所述温控装置包括两个空调,其中一个所述空调位于所述培养室的顶部,另一个所述空调位于所述培养室的侧壁上。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是:
[0022]本技术公开的温度可调节食用菌培养室能够利用温控装置对培养间内的温度进行调整,培养室上设置有通风口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开关,以配合温控装置对培养间的温度进行调控。温控装置可以包括空调,利用空调可以制热也能制冷,从而保证培养间能够被控制在一个较高或者较低的温度上,利用空调进行温度调控具有速度快且成本低的优点,且空调能够控制的范围大,这样能够令培养室一次性存放更多的白灵菇。
附图说明
[0023]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温度可调节食用菌培养室的示意图;
[0024]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传送装置在第一视角的剖视示意图;
[0025]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传送装置在第二视角的剖视示意图。
[0026]图中:
[0027]100

培养室,110

通风口,120

培养间,200

温控装置,300

传送装置,310

主动轮,320

从动轮,330

传送带,340

机架,350

隔离板,351

第一板,352

第二板,353

滚轮,360

挡板,400

紫外灯管,500

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9]实施例:
[0030]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温度可调节食用菌培养室100,其包括培
养室100、温控装置200、传送装置300以及紫外灯管400。培养室100设置有用于培养白灵菇的培养间120以及用于通风的多个通风口110,多个通风口110均与培养间120连通,且多个通风口110间隔设置,可以保证培养间120各个位置都具有良好的通风,有效地调节培养间120内空气的新鲜程度,这样更加有利于食用菌地生长。温控装置200安装在培养室100内,温控装置200用于对培养间120内的温度进行调节,紫外灯管400也安装在培养室100内,紫外灯管400用于定期杀菌,从而保证白灵菇能够顺利生长。传送装置300用于进行传输,可以节省人力。
[0031]本实施例公开的温度可调节食用菌培养室100能够利用温控装置200对培养间120内的温度进行调整,培养室100上设置有通风口110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开关,以配合温控装置200对培养间120的温度进行调控。温控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度可调节食用菌培养室,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室,所述培养室包括培养间和多个通风口,多个所述通风口均与所述培养间连通,且多个所述通风口间隔设置;温控装置,所述温控装置安装于所述培养间内;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包括机架、传送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传送组件包括传送带、挡板和两个隔离板,所述机架的一端位于所述培养室内,所述机架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培养室外,所述传送带、所述挡板和所述隔离板均安装于所述机架,两个所述隔离板分别安装于所述传送带的两侧,所述挡板安装于所述机架的第一端,且所述挡板位于所述传送带的上方,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传送带转动;以及紫外灯管,所述紫外灯管安装于所述培养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可调节食用菌培养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室设置有外墙,所述外墙为双层保温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可调节食用菌培养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器和多个温度传感器,多个所述温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显示器连接,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数据,所述培养室的底壁、顶壁以及侧壁上均设置有所述温度传感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可调节食用菌培养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机架的第二端;主动轮,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霜张影张国锋郑培和武晓林常博文刘清玮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