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布料溜槽技术领域,提出了防烧结高炉布料溜槽,包括溜槽主体,所述溜槽主体的内部底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加固板,多个所述加固板均等距设置在溜槽主体的内部底面,所述导热组件包括导热板,所述导热板的内部设置有导热棒,所述导热棒的两端均设置有导热块,所述导热块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导热柱,所述加固板的顶面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接触板,所述导热柱的底面与接触板的顶面接触,所述加强组件设置在溜槽主体的底面,所述加强组件包括加强板主体,所述加强板主体的顶面与溜槽主体的底面紧密贴合。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溜槽主体与加固板由于过高的温度发生变形与内部流料发生烧结的问题。结的问题。结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烧结高炉布料溜槽
[0001]本技术涉及布料溜槽
,具体的,涉及防烧结高炉布料溜槽。
技术介绍
[0002]高炉是用钢板作炉壳,壳内砌耐火砖内衬,由于高炉炼铁技术经济指标良好,工艺简单,生产量大,劳动生产效率高,能耗低等优点,故这种方法生产的铁占世界铁总产量的绝大部分,布料溜槽是高炉无料钟炉顶的重要部件,其作用是将焦炭、球团矿、烧结矿、其它矿及添加剂以最佳方法分配到高炉内,对高炉的稳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0003]但是,现有的布料溜槽在进行使用时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高炉布料溜槽位于高炉炉腔顶部,工作环境处在高温500℃左右,长期受到高速料流的冲击,炉况不顺时最高温度可达700℃以上,会加剧材料的磨损和侵蚀,因此布料溜槽易变形、磨损,不但内部的流料会发生烧结,且溜槽本身也会发生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出防烧结高炉布料溜槽,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溜槽主体与加固板由于过高的温度发生变形与内部流料发生烧结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防烧结高炉布料溜槽,包括溜槽主体,所述溜槽主体的内部底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加固板,多个所述加固板均等距设置在溜槽主体的内部底面;
[0006]导热组件,所述导热组件包括导热板,所述导热板的内部设置有导热棒,所述导热棒的两端均设置有导热块,所述导热块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导热柱,所述加固板的顶面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接触板,所述导热柱的底面与接触板的顶面接触;
[0007]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设置在溜槽主体的底面,所述加强组件包括加强板主体,所述加强板主体的顶面与溜槽主体的底面紧密贴合,且固定连接在溜槽主体的底面。
[0008]优选的,所述导热板的内部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导热棒固定安装在通孔的内部,且导热棒的数量与通孔的开设数量相等。
[0009]优选的,所述导热块与导热棒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与导热块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导热柱固定连接在连接杆的一端。
[0010]优选的,所述导热板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散热槽,所述第一散热槽为矩形开设。
[0011]优选的,所述导热板的内部开设有多个第二散热槽,多个所述第二散热槽均等距开设在导热板的内部,且位于第一散热槽的下方。
[0012]优选的,所述加强板主体包括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与第三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固定安装在第三加强板的内部。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板固定安装在第二加强板的内部,所述第二加强板的内部与溜槽主体的底面固定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加强板主体的底面设置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位于第三加强板的底
面。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6]1、通过设置导热组件,当高温的流料进入到溜槽主体的内部之后,其热量会通过加固板传输到接触板的内部,再通过接触板、导热柱、连接杆、导热块与导热棒的传输,最后导入到导热板的内部,再通过导热板与外界空气的换热进行温度的降低,可在溜槽主体的内部流入高温的流料时,将流料对溜槽主体与加固板造成的高温传输到导热板的内部,最后通过与空气的换热从而实现降低溜槽主体与加固板使用时的温度的目的,避免了溜槽主体与加固板由于过高的温度发生变形与内部流料发生烧结的问题。
[0017]2、通过设置加强组件,加强板主体包括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与第三加强板,且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与第三加强板均层层贴合设置在溜槽主体的底面,可有效的对溜槽主体进行加强,防止溜槽主体在长时间的高温之下发生变形的问题,并且,加强板主体的底部涂抹有耐磨层,可有效的增加加强板主体的使用寿命,进一步提高了对溜槽主体的加强效果。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整体等轴侧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导热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整体底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加强板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溜槽主体;2、加固板;3、导热板;4、接触板;5、导热棒;6、导热块;7、连接杆;8、导热柱;9、通孔;10、第一散热槽;11、第二散热槽;12、加强板主体;13、耐磨层;14、第一加强板;15、第二加强板;16、第三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
[0026]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防烧结高炉布料溜槽,包括溜槽主体1,溜槽主体1的内部底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加固板2,多个加固板2均等距设置在溜槽主体1的内部底面;
[0027]导热组件,导热组件包括导热板3,导热板3的内部设置有导热棒5,导热棒5的两端均设置有导热块6,导热块6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杆7,连接杆7的一端设置有导热柱8,加固板2的顶面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接触板4,导热柱8的底面与接触板4的顶面接触,导热块6与导热棒5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杆7与导热块6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导热柱8固定连接在连接杆7的一端,当高温的流料进入到溜槽主体1的内部之后,其热量会通过加固板2传输到接触板4的内部,再通过接触板4、导热柱8、连接杆7、导热块6与导热棒5的传输,最后导入到导热板3
的内部,再通过导热板3与外界空气的换热进行温度的降低,可在溜槽主体1的内部流入高温的流料时,将流料对溜槽主体1与加固板2造成的高温传输到导热板3的内部,最后通过与空气的换热从而实现降低溜槽主体1与加固板2使用时的温度的目的,导热板3的内部开设有多个通孔9,导热棒5固定安装在通孔9的内部,且导热棒5的数量与通孔9的开设数量相等,通过设置通孔9,可对导热棒5进行方便快捷的安装,导热板3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散热槽10,第一散热槽10为矩形开设,导热板3的内部开设有多个第二散热槽11,多个第二散热槽11均等距开设在导热板3的内部,且位于第一散热槽10的下方,通过设置第一散热槽10与第二散热槽11,可使得空气能够进入到导热板3的内部,可使得导热板3的换热效果更佳,也就使得导热板3对导热棒5的降温效果大大提高;
[0028]加强组件,加强组件设置在溜槽主体1的底面,加强组件包括加强板主体12,加强板主体12的顶面与溜槽主体1的底面紧密贴合,且固定连接在溜槽主体1的底面,加强板主体12包括第一加强板14、第二加强板15与第三加强板16,第二加强板15固定安装在第三加强板16的内部,第一加强板14固定安装在第二加强板15的内部,第二加强板15的内部与溜槽主体1的底面固定连接,其中,第一加强板14为乌合金板,第二加强板15为,加强陶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防烧结高炉布料溜槽,包括溜槽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溜槽主体(1)的内部底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加固板(2),多个所述加固板(2)均等距设置在溜槽主体(1)的内部底面;导热组件,所述导热组件包括导热板(3),所述导热板(3)的内部设置有导热棒(5),所述导热棒(5)的两端均设置有导热块(6),所述导热块(6)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的一端设置有导热柱(8),所述加固板(2)的顶面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接触板(4),所述导热柱(8)的底面与接触板(4)的顶面接触;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设置在溜槽主体(1)的底面,所述加强组件包括加强板主体(12),所述加强板主体(12)的顶面与溜槽主体(1)的底面紧密贴合,且固定连接在溜槽主体(1)的底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烧结高炉布料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3)的内部开设有多个通孔(9),所述导热棒(5)固定安装在通孔(9)的内部,且导热棒(5)的数量与通孔(9)的开设数量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烧结高炉布料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块(6)与导热棒(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承浩,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坤泽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