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输灰的仓泵输灰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30080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续输灰的仓泵输灰控制系统,包括输灰防堵控制装置,输灰防堵控制装置包括泵体、进灰斗和底盖,泵体与进灰斗之间通过管道连接,则底盖位于泵体外壁下端的开口位置,且泵体内壁下端设置有流化盘,底盖内腔里的两个凹槽内均嵌入有电机,两个电机的输出端均设置有转盘,两个转盘远离电机一侧均设置有疏通刺,且两个电机均电性连接有控制箱,控制箱外壁与泵体外壁相互连接,控制箱电性连接有流速传感器,流速传感器设置在底盖的侧壁上,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可以自行松动出料位置堆积的灰尘,避免出现堵塞现象,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并且安装方便,结构简单。结构简单。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输灰的仓泵输灰控制系统


[0001]本技术主要涉及仓泵的
,具体为一种连续输灰的仓泵输灰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仓泵又称仓式泵,是在高压下(约700kPa以下)输送粉状物料的一种比较可靠的密相动压气力输送装置,仓式泵的卸料方式有两种,其中底部出料是最常用方式,罐内物料通过圆锥面充气槽充气、喷嘴喷气或其它方法得以流态化,在底部设置流态化充气板(层)可使物料在罐的上部卸出,输送气体在罐中不同输入平面上分布情况取决于输送物料性质。
[0003]在如今现有的仓泵中,例如申请号为CN201520309430.1申请文案的技术结构中,包括泵体,所述的泵体的上部设有与泵体相连通的送料口,所述的泵体的底部设有底盖,所述的底盖中设有送气阀口,所述的泵体中设有输灰管,所述的输灰管的一端设在底盖与泵体间,所述的输灰管与底盖间形成输灰腔,所述的输灰管的另一端向上延伸穿出泵体,所述的输灰管的另一端的端部设有装配连接法兰,所述的泵体的上端呈柱形状,所述的泵体的下端呈锥体状,该装置虽然实现了对灰尘的运输,但是在泵体内腔底部容易出现灰尘堆积的现象,部分没有流化态的灰尘会堵塞出料接口,影响正常的工作效率。
[0004]基于此,我们需要研制出一种输灰防堵控制装置,从而可以自行松动出料位置堆积的灰尘,避免出现堵塞现象,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并且安装方便,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连续输灰的仓泵输灰控制系统,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连续输灰的仓泵输灰控制系统,包括输灰防堵控制装置,所述输灰防堵控制装置包括泵体、进灰斗和底盖,所述泵体与进灰斗之间通过管道连接,则底盖位于泵体外壁下端的开口位置,且所述泵体内壁下端设置有流化盘,所述底盖内腔里的两个凹槽内均嵌入有电机,两个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均设置有转盘,两个所述转盘远离电机一侧均设置有疏通刺,且两个电机均电性连接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外壁与泵体外壁相互连接,所述控制箱电性连接有流速传感器,流速传感器设置在底盖的侧壁上。
[0008]进一步的,所述泵体与进灰斗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节流阀。
[0009]进一步的,所述泵体外壁上表面的偏心位置设置有泄压阀。
[0010]进一步的,靠近所述泄压阀一侧设置有料位计,且所述料位计设置在泵体侧壁上的圆孔位置。
[0011]进一步的,所述泵体上表面的边缘位置设置有高压进气管。
[0012]进一步的,所述泵体底部的接口位置与底盖上缘之间通过螺栓相互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底盖外壁一侧设置有出料管道。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5]本技术通过输灰防堵控制装置,实现了可以自行松动出料位置堆积的灰尘,避免出现堵塞现象,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并且安装方便,结构简单,通过料位计,实现了对本体内灰尘量的多少的显示,避免灰尘过多,导致部分灰尘无法进行流化,通过螺栓连接,便于将底盖从泵体上拆卸下来,便于定期进行清理和维修。
[0016]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泵体内部结构截面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底盖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1A区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输灰防堵控制装置;11、泵体;12、进灰斗;13、底盖;131、出料管道;14、流化盘;15、电机;16、转盘;17、疏通刺;18、高压进气管;19、流速传感器;2、控制箱;3、节流阀;4、泄压阀;5、料位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技术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5]请着重参照附图1

4,一种连续输灰的仓泵输灰控制系统,包括输灰防堵控制装置1,所述输灰防堵控制装置1包括泵体11、进灰斗12和底盖13,所述泵体11与进灰斗12之间通过管道连接,则底盖13位于泵体11外壁下端的开口位置,且所述泵体11内壁下端设置有流化盘14,所述底盖13内腔里的两个凹槽内均嵌入有电机15,两个所述电机15的输出端均设置有转盘16,两个所述转盘16远离电机15一侧均设置有疏通刺17,且两个电机15均电性连接有控制箱2,所述控制箱2外壁与泵体11外壁相互连接,所述控制箱2电性连接有流速传感器19,流速传感器19设置在底盖13的侧壁上。
[0026]请着重参照附图2和附图3,所述泵体11上表面的边缘位置设置有高压进气管18,通过高压进气管18,实现了对高压气体的导入,所述泵体11底部的接口位置与底盖13上缘之间通过螺栓相互连接,通过螺栓连接,便于将底盖13从泵体11上拆卸下来,便于定期进行
清理和维修,所述底盖13外壁一侧设置有出料管道131,通过出料管道131,实现了对灰尘的导出。
[0027]请着重参照附图1和附图4,所述泵体11与进灰斗12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节流阀3,通过节流阀3,实现了对进灰斗12下端管道内灰尘流通的通断进行控制,所述泵体11外壁上表面的偏心位置设置有泄压阀4,通过泄压阀4,实现了对泵体11内的压强控制,靠近所述泄压阀4一侧设置有料位计5,且所述料位计5设置在泵体11侧壁上的圆孔位置,通过料位计5,实现了对泵体11内灰尘量的显示,避免灰尘过多,导致部分灰尘无法进行流化。
[0028]本技术的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0029]首先将装置整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支架内,然后检查装置整体内的各个器件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在确保无安全隐患后接通电源,然后打开节流阀3,将灰尘导入泵体11内,同时将高压气体导入高压进气管18,对灰尘进行流态化,当出料管道131上的流速传感器19显示流速异常的时候,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箱2,随之控制箱2将指令传递给电机15,然后电机15驱动转盘16和转盘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输灰的仓泵输灰控制系统,包括输灰防堵控制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灰防堵控制装置(1)包括泵体(11)、进灰斗(12)和底盖(13),所述泵体(11)与进灰斗(12)之间通过管道连接,则底盖(13)位于泵体(11)外壁下端的开口位置,且所述泵体(11)内壁下端设置有流化盘(14),所述底盖(13)内腔里的两个凹槽内均嵌入有电机(15),两个所述电机(15)的输出端均设置有转盘(16),两个所述转盘(16)远离电机(15)一侧均设置有疏通刺(17),且两个电机(15)均电性连接有控制箱(2),所述控制箱(2)外壁与泵体(11)外壁相互连接,所述控制箱(2)电性连接有流速传感器(19),流速传感器(19)设置在底盖(13)的侧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输灰的仓泵输灰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畅赵云曹磊邹兵杨志佳于海生王充王德琦孙继声付强梁佩帏任城昕吕林朱妍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营口电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