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开合油壶,包括油瓶、瓶盖和把手,把手通过连接套固定在油瓶的入口处;连接套与油瓶之间设有密封垫;瓶盖包括盖身、盖体和防尘盖;盖体的顶部设有油嘴;与盖体配合将油嘴遮挡的防尘盖通过连接轴一铰接在盖体上;盖体与盖身通过提拉机构相连;盖体的下方设有密封圈;盖身与连接套在提拉机构和密封圈共同作用下固定或分离。采用本方案后,借助于提拉机构能够实现瓶盖与油瓶的快速分离,方便用户向油壶内倒油。方便用户向油壶内倒油。方便用户向油壶内倒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开合油壶
[0001]本技术涉及油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开合油壶。
技术介绍
[0002]为了生活方便,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购买的是4L、5L、6.18L这种规格的,由于油桶较重,直接向锅内加油非常不便。为了方便倒油,人们经常会采用将大桶的油倒入油壶中,然后通过油壶向锅内倒油,这样简单又方便。
[0003]目前家庭中常见的油壶包括油瓶、瓶盖和防尘盖;瓶盖与油瓶固定相连,防尘盖通过连接轴与瓶盖铰接,瓶盖上设有油嘴和一个向油瓶内倒油的注油孔。为了防止向锅中加油过程中,油从注油孔内溢出,注油孔一般设有的都不是太大,且设计在靠近防尘盖铰接的位置。这样的设计使得向油瓶内倒油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加油时瓶盖可以直接取下的自动开合油壶。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开合油壶,包括油瓶、瓶盖和把手,把手通过连接套固定在油瓶的入口处;连接套与油瓶之间设有密封垫;瓶盖包括盖身、盖体和防尘盖;盖体的顶部设有油嘴;与盖体配合将油嘴遮挡的防尘盖通过连接轴一铰接在盖体上;盖体与盖身通过提拉机构相连;盖体的下方设有密封圈;盖身与连接套在提拉机构和密封圈共同作用下固定或分离。
[0006]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后,由于防尘盖与盖身通过连接轴一铰接,当用户将油壶倾斜向锅中倒油的时候,防尘盖会自动打开,这样不影响油从油嘴处正常倒出。另外,借助于提拉机构和密封圈的配合,能够实现瓶盖与油瓶之间的快速固定连接和快速分离。解决了现有技术向油壶内倒油不方便的问题。
[0007]进一步的改进,提拉机构包括提手和设置在盖体外圆周上的环形凸台;提手与盖体通过连接轴二铰接;提手在与盖身顶面平行状态和与盖身顶面垂直状态转换时能够将盖体相对盖身拉升或下压;提手与盖身顶面平行状态下,盖体、盖身通过密封圈与连接套密封固定相连;提手与盖身顶面垂直状态下,盖体、盖身与连接套的连接解除。通过提手的相对位置的变化,实现盖体的上下位移,进而实现瓶盖与连接套的快速固定与分离。
[0008]进一步的改进,密封圈的内圆周上设有与环形凸台配合的凹槽。借助于凹槽,实现密封圈与盖身的稳定固定。
[0009]进一步的改进,盖体上通过连接轴三铰接有滚轮;防尘盖的底部设有与滚轮相互配合的卡箍;防尘盖通过卡箍与滚轮相连;盖体与连接轴一对应处设有供连接轴一活动的轨道槽。借助于卡箍实现防尘盖能够非常方便地固定在滚轮上,通过连接轴三、连接轴一、轨道槽和滚轮的相互配合,实现防尘盖的自动开合。
[0010]进一步的改进,油嘴的前方设有与盖体一体成型的防溢挡板;油嘴的后方设有回
油孔。由于倒油时油嘴处会有残留,借助于防溢挡板能够防止残留的油溢出瓶盖污染油瓶。通过回油孔可以将残留的油顺利地回流到油瓶内。
[0011]进一步的改进,连接套通过设置在内测面上的环形分隔凸起分隔为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下连接部上设有与油瓶入口处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上连接部为底部小顶部大的喇叭口。采用螺纹配合的方式,能够非常方便地实现把手与油瓶之间的分离或固定。采用喇叭口能够实现越下压越牢固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自动开合油壶的立体图。
[0013]图2是自动开合油壶的分级示意图一。
[0014]图3是自动开合油壶的分级示意图二。
[0015]图4是瓶盖的分解示意图。
[0016]图5是瓶盖的剖视图。
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优选的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8]如图1至5所示,一种自动开合油壶,包括油瓶1、瓶盖2和把手3,把手通过连接套4固定在油瓶的入口处。连接套通过设置在内测面上的环形分隔凸起19分隔为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下连接部上设有与油瓶入口处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上连接部为底部小顶部大的喇叭口。
[0019]连接套与油瓶之间设有密封垫5;瓶盖包括盖身6、盖体7和防尘盖8;盖体的顶部设有油嘴9;油嘴的前方设有与盖体一体成型的防溢挡板17;油嘴的后方设有回油孔18。
[0020]与盖体配合将油嘴遮挡的防尘盖通过连接轴一10铰接在盖体上;盖体与盖身通过提拉机构相连;盖体的下方设有密封圈11;具体的结构为密封圈的内圆周上设有与环形凸台配合的凹槽14。密封圈通过凹槽与环形凸台的配合固定在盖身上。盖身与连接套在提拉机构和密封圈共同作用下固定或分离。
[0021]提拉机构包括提手21和设置在盖体外圆周上的环形凸台12;提手与盖体通过连接轴二13铰接;提手在与盖身顶面平行状态和与盖身顶面垂直状态转换时能够将盖体相对盖身拉升或下压;提手与盖身顶面平行状态下,盖体、盖身通过密封圈与连接套密封固定相连;提手与盖身顶面垂直状态下,盖体、盖身与连接套的连接解除。
[0022]盖体上通过连接轴三铰接有滚轮20;防尘盖的底部设有与滚轮相互配合的卡箍15;防尘盖通过卡箍与滚轮相连;盖体与连接轴一对应处设有供连接轴一活动的轨道槽16。
[0023]为了更好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现对本申请的原理和使用做进一步的描述。
[0024]用户拿到新的自动开合油壶时,首先需要将其拆卸进行清洗,具体的拆卸方式为:将提手从与盖身平行状态向上抬升直至与盖身垂直状态,在提手被抬升的过程中,提手的底部会抵触在盖身上,进而实现将盖体整体向上提升。由于上连接部采用的是喇叭口状的设计,因此,可以非常容易将瓶盖从连接套内取下来,即实现瓶盖于油瓶的分离。然后逆时针转动连接套,解除连接套与油瓶的连接。最后将油瓶、瓶盖清洗干净即可开始使用。
[0025]清洗干净后将连接套顺时针固定在油瓶上,然后向油瓶内倒油,由于是直接向油
瓶内部倒油,而油瓶的入口很大,因此,向内倒油非常方便。当油壶内倒满油后,将瓶盖插入到连接套的上连接部内;然后将提手由与盖身呈垂直状态向与盖身呈平行状态的方向下压,在提手下压的过程中盖身会向下移动,盖身下移会带动密封圈下移,由于上连接部底部小顶部大,随着密封圈的下移,上连接部会对密封圈施加压力使其变形,随着密封圈的形变会越来越大,进而实现瓶盖与连接套的连接牢固且稳定。密封圈在此处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加固瓶盖与油瓶之间的固定连接,另一个是实现对油瓶的二次密封。
[0026]防尘盖的自动开合,受惯性作用,当油瓶倾斜时,由于防尘盖是卡箍在滚轮上的,防尘盖会促使滚轮转动,而滚轮转动又相当于给防尘盖一个驱动力,防尘盖的两端会以滚轮为支点,使得连接轴一的一端下移,而轨道槽为连接轴一的位移提供了运动空间。远离连接轴一的一端会上升,实现了防尘盖的自动打开。当向锅中倒油完成后,将油壶由倾斜恢复为正常时,收重力作用。防尘盖会自动盖合在油嘴的上面。
[0027]上述实施方式仅是本技术优选的方式,但本实施方式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其它的任何未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实质和原理下所作出的改变、修饰、替换、组合、简化,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均落入到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开合油壶,包括油瓶(1)、瓶盖(2)和把手(3),把手通过连接套(4)固定在油瓶的入口处;其特征在于,连接套与油瓶之间设有密封垫(5);瓶盖包括盖身(6)、盖体(7)和防尘盖(8);盖体的顶部设有油嘴(9);与盖体配合将油嘴遮挡的防尘盖通过连接轴一(10)铰接在盖体上;盖体与盖身通过提拉机构相连;盖体的下方设有密封圈(11);盖身与连接套在提拉机构和密封圈共同作用下固定或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开合油壶,其特征在于,提拉机构包括提手和设置在盖体外圆周上的环形凸台(12);提手与盖体通过连接轴二(13)铰接;提手在与盖身顶面平行状态和与盖身顶面垂直状态转换时能够将盖体相对盖身拉升或下压;提手与盖身顶面平行状态下,盖体、盖身通过密封圈与连接套密封固定相连;提手与盖身顶面垂直状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艾居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