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BMS进行持续大电流充放电测试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29825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BMS进行持续大电流充放电测试系统,包括继电器、BMS控制板和待测电池组,所述待测电池组的总正作为放电或充电正极与外部充放电设备的正极电连接,所述待测电池组的总负通过所述BMS控制板与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的其中一个端子电连接,所述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的另一个端子作为放电或充电负极与外部充放电设备的负极电连接,通过BMS控制板上的单片机输出控制信号使得MOS管M46、M43和M45顺次导通,通过J7输出电压信号至继电器的驱动端,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吸合,电池组与外部充放电设备导通,此时BMS控制板能实时采集电池组信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对BMS进行持续大电流充放电测试系统具有控制电池组进行充放电测试并采集测试数据的效果。电测试并采集测试数据的效果。电测试并采集测试数据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BMS进行持续大电流充放电测试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车电池管理
,尤其涉及一种对BMS进行持续大电流充放电测试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当前新能源行业的迅速发展下,电池容量在不断增大以满足各类情况下正常使用的要求,在这等情况下作为电池组核心管理系统的BMS无疑是面对更大的挑战。在进行充放电测试时,大电流是其中所需考虑的点,在动辄上百A或几百A的电流使用情况下,对BMS进行安全稳定的测试无疑是重中之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对BMS进行持续大电流充放电测试系统,通过BMS控制板控制继电器通断,进而控制电池组大电流输出或大电流充电,BMS实时采集电池组的状态,以达到测试电池组的效果。
[0004]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对BMS进行持续大电流充放电测试系统,包括继电器、BMS控制板和待测电池组,所述待测电池组的总正作为放电或充电正极与外部充放电设备的正极电连接,所述待测电池组的总负通过所述BMS控制板与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的其中一个端子电连接,所述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的另一个端子作为放电或充电负极与外部充放电设备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继电器的驱动控制输入端与所述BMS控制板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待测电池组中所有的单个电池均与所述BMS控制板的采样端电连接。
[0006]上述的对BMS进行持续大电流充放电测试系统,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BMS控制板包括单片机和继电器驱动电路,所述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电阻R115、电阻R172、MOS管M46、电阻R93、MOS管M43、二极管D107、电阻R176、二极管D73、电阻R175、MOS管M45、电阻R100、和连接器J7,所述单片机的控制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115与所述MOS管M46的基极电连接,所述MOS管M46的基极通过所述电阻R172与所述MOS管M46的源极电连接,所述MOS管M46的源极接地,所述MOS管M46的漏极与所述MOS管M43的基极电连接,所述MOS管M46的漏极还通过所述电阻R93与所述MOS管M43的源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93与所述MOS管M43的公共端与所述BMS控制板的12.5V供电电连接,所述MOS管M43的漏极与所述二极管D107的正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07的负极通过所述电阻R176与所述二极管D73的负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73的正极与所述MOS管M45的源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73的正极接地,所述电阻R175并联于所述二极管D73的两端,所述电阻R176与所述二极管D73的公共端与所述MOS管M45的基极电连接,所述MOS管M45的漏极通过所述电阻R100与所述连接器J7的第一触点电连接,所述连接器J7的第二触点与所述BMS控制板的12.5V供电电连接。
[0007]上述的对BMS进行持续大电流充放电测试系统,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连接器J7的第一触点与所述继电器的驱动负极电连接,所述连接器J7的第二触点与所述继电器的驱
动正极电连接。
[0008]综上所述,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0009]本技术提供的对BMS进行持续大电流充放电测试系统中,通过BMS控制板上的单片机输出控制信号使得MOS管M46、M43和M45顺次导通,通过J7输出电压信号至继电器的驱动端,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吸合,电池组与外部充放电设备导通,此时BMS控制板能实时采集电池组信息。本技术提供的对BMS进行持续大电流充放电测试系统具有控制电池组进行充放电测试并采集测试数据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对BMS进行持续大电流充放电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的对BMS进行持续大电流充放电测试系统的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
[0015]图1为本技术的对BMS进行持续大电流充放电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对BMS进行持续大电流充放电测试系统的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对BMS进行持续大电流充放电测试系统:包括继电器、BMS控制板和待测电池组,待测电池组的总正作为放电或充电正极与外部充放电设备的正极电连接,待测电池组的总负通过BMS控制板与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的其中一个端子电连接,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的另一个端子作为放电或充电负极与外部充放电设备的负极电连接,继电器的驱动控制输入端与BMS控制板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待测电池组中所有的单个电池均与BMS控制板的采样端电连接。
[0016]需要说明的是,外部充放电设备包括大电流放电设备和大电流充电设备,当待测电池组与大电流放电设备连通时,待测电池组处于大电流放电状态,此时BMS控制板的采样端实时采集待测电池组的放电状态数据,当待测电池组与大电流充电设备连通时,待测电池组处于大电流充电状态,此时BMS控制板的采样端实时采集待测电池组的充电状态数据。
[0017]在上述实施例中,BMS控制板包括单片机和继电器驱动电路,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电阻R115、电阻R172、MOS管M46、电阻R93、MOS管M43、二极管D107、电阻R176、二极管D73、电阻R175、MOS管M45、电阻R100、和连接器J7,单片机的控制输出端通过电阻R115与MOS管M46的基极电连接,MOS管M46的基极通过电阻R172与MOS管M46的源极电连接,MOS管M46的源极接地,MOS管M46的漏极与MOS管M43的基极电连接,MOS管M46的漏极还通过电阻R93与MOS管M43的源极电连接,电阻R93与MOS管M43的公共端与BMS控制板的12.5V供电电连接,MOS管
M43的漏极与二极管D107的正极电连接,二极管D107的负极通过电阻R176与二极管D73的负极电连接,二极管D73的正极与MOS管M45的源极电连接,二极管D73的正极接地,电阻R175并联于二极管D73的两端,电阻R176与二极管D73的公共端与MOS管M45的基极电连接,MOS管M45的漏极通过电阻R100与连接器J7的第一触点电连接,连接器J7的第二触点与BMS控制板的12.5V供电电连接。
[0018]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器J7的第一触点与继电器的驱动负极电连接,连接器J7的第二触点与继电器的驱动正极电连接。
[0019]工作原理,当需要将待测电池组与大电流放电设备或大电流充电设备导通时,单片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BMS进行持续大电流充放电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继电器、BMS控制板和待测电池组,所述待测电池组的总正作为放电或充电正极与外部充放电设备的正极电连接,所述待测电池组的总负通过所述BMS控制板与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的其中一个端子电连接,所述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的另一个端子作为放电或充电负极与外部充放电设备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继电器的驱动控制输入端与所述BMS控制板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待测电池组中所有的单个电池均与所述BMS控制板的采样端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BMS进行持续大电流充放电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BMS控制板包括单片机和继电器驱动电路,所述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电阻R115、电阻R172、MOS管M46、电阻R93、MOS管M43、二极管D107、电阻R176、二极管D73、电阻R175、MOS管M45、电阻R100、和连接器J7,所述单片机的控制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115与所述MOS管M46的基极电连接,所述MOS管M46的基极通过所述电阻R172与所述MOS管M46的源极电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宇诺杨哲瑜田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彦阳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