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足迹采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9810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碳足迹采集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碳足迹工程技术领域,包括:采集设备本体,所述采集设备本体的正面设置有显示屏,所述采集设备本体正面的一侧设置有旋钮,所述采集设备本体的顶端设置有上壳盖,所述上壳盖的顶端设置有检测框,且检测框顶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顶端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底端的一侧设置有插杆,所述上壳盖的内侧设置有检测区筒,该碳足迹采集设备,旋转第一螺杆,此时第一螺杆带动侧板内部的抵杆,同时抵杆在第一螺杆逐渐下降的过程中被挤压,此时抵杆开始移动,同时抵杆带动卡条卡住检测区筒,这样检测区筒在使用时间过长后就不会发生晃动。会发生晃动。会发生晃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足迹采集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碳足迹工程
,具体为一种碳足迹采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碳足迹,英文为CarbonFootprint,是指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通过交通运输、食品生产和消费以及各类生产过程等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它描述了一个人的能源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号召人们从自我做起。目前,已有部分企业开始践行减少碳足迹的环保理念。
[0003]它表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越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越多,“碳足迹”就越大;反之,“碳足迹”就越小,该碳足迹采集设备。
[0004]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保护结构不足予以研究改良,提出一种碳足迹采集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足迹采集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碳足迹采集设备,包括:采集设备本体,所述采集设备本体的正面设置有显示屏,所述采集设备本体正面的一侧设置有旋钮,所述采集设备本体的顶端设置有上壳盖,所述上壳盖的顶端设置有检测框,且检测框顶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顶端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底端的一侧设置有插杆,所述上壳盖的内侧设置有检测区筒,所述检测区筒的两侧设置有防晃动结构;
[0007]所述检测框内侧的上端设置有卡固结构。
[0008]进一步的,所述防晃动结构包括第一螺杆、侧板、抵杆和卡条,所述检测区筒顶端的两侧设置有侧板,所述侧板的内侧竖直贯穿设置有第一螺杆,所述侧板内侧的一侧横向贯穿设置有抵杆,所述抵杆的一端设置有卡条,所述卡条的外形为半圆形,便于卡条卡在检测区筒的外侧。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杆与侧板之间构成螺旋结构,便于第一螺杆在侧板的内部进行旋转。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杆外侧的螺纹结构与抵杆外侧的螺纹结构相匹配,便于第一螺杆在旋转的同时带动抵杆进行活动。
[0011]进一步的,所述侧板与采集设备本体的内侧之间为固定连接,防止侧板发生脱离。
[0012]进一步的,所述卡固结构包括第一转轴、横板和双头转杆,所述检测框内部的两侧设置有横板,所述横板的内侧横向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外侧设置有双头转杆,所述双头转杆上端的长度大于小于下端的长度,便于插杆带动双头转杆进行转动。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轴与双头转杆之间构成转动结构,便于双头转杆进行转动。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技术通过旋转第一螺杆,此时第一螺杆带动侧板内部的抵杆,同时抵杆在第一螺杆逐渐下降的过程中被挤压,此时抵杆开始移动,同时抵杆带动卡条卡住检测区筒的设置,这样检测区筒在使用时间过长后就不会发生晃动;
[0016]2.本技术通过顶盖盖上之后,顶盖带动插杆插入检测框的内部,然后插杆挤压双头转杆的上头部,此时双头转杆带动第一转轴进行旋转,此时双头转杆的下头部抵住插杆的下端的设置,这样插杆就会将顶盖与检测框连接紧凑。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外观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防晃动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防晃动结构正视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卡固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顶盖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采集设备本体;2、上壳盖;3、顶盖;4、检测框;5、旋钮;6、显示屏;7、检测区筒;8、防晃动结构;801、第一螺杆;802、侧板;803、抵杆;804、卡条;9、插杆;10、卡固结构;1001、第一转轴;1002、横板;1003、双头转杆;11、第二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如图1

图2所示,一种碳足迹采集设备,包括采集设备本体1,采集设备本体1的正面设置有显示屏6,采集设备本体1正面的一侧设置有旋钮5,采集设备本体1的顶端设置有上壳盖2,上壳盖2的顶端设置有检测框4,且检测框4顶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转轴11,第二转轴11的顶端设置有顶盖3,顶盖3底端的一侧设置有插杆9,上壳盖2的内侧设置有检测区筒7,检测区筒7的两侧设置有防晃动结构8;
[0025]检测框4内侧的上端设置有卡固结构10。
[0026]如图1

图5所示,一种碳足迹采集设备,包括防晃动结构8包括第一螺杆801、侧板802、抵杆803和卡条804,检测区筒7顶端的两侧设置有侧板802,侧板802的内侧竖直贯穿设置有第一螺杆801,侧板802内侧的一侧横向贯穿设置有抵杆803,抵杆803的一端设置有卡条804,卡条804的外形为半圆形,将第一螺杆801旋入侧板802的内部,同时侧板802带动抵杆803在侧板802的内部进行移动,此时抵杆803带动卡条804卡住检测区筒7的外侧。
[0027]如图1

图5所示,一种碳足迹采集设备,包括卡固结构10包括第一转轴1001、横板1002和双头转杆1003,检测框4内部的两侧设置有横板1002,横板1002的内侧横向设置有第一转轴1001,第一转轴1001的外侧设置有双头转杆1003,双头转杆1003上端的长度大于小于下端的长度,顶盖3带动插杆9挤压双头转杆1003的上端,同时双头转杆1003带动第一转轴1001在横板1002上进行转动,并且双头转杆1003的下端卡紧插杆9的下端。
[0028]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时碳足迹采集设备,首先将样本放入检测区筒7的内部,然后打开顶盖3,同时顶盖3配合第二转轴11进行转动,此时将检测区筒7放入检测框4与采集设备本体1的内部。将第一螺杆801旋入侧板802的内部,同时侧板802带动抵杆803在侧板802的内部进行移动,此时抵杆803带动卡条804卡住检测区筒7的外侧,然后盖上顶盖3,此时顶盖3带动插杆9挤压双头转杆1003的上端,同时双头转杆1003带动第一转轴1001在横板1002上进行转动,并且双头转杆1003的下端卡紧插杆9的下端,这就是该碳足迹采集设备的工作原理。
[0029]本技术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技术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技术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足迹采集设备,包括:采集设备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设备本体(1)的正面设置有显示屏(6),所述采集设备本体(1)正面的一侧设置有旋钮(5),所述采集设备本体(1)的顶端设置有上壳盖(2),所述上壳盖(2)的顶端设置有检测框(4),且检测框(4)顶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转轴(11),所述第二转轴(11)的顶端设置有顶盖(3),所述顶盖(3)底端的一侧设置有插杆(9),所述上壳盖(2)的内侧设置有检测区筒(7),所述检测区筒(7)的两侧设置有防晃动结构(8);所述检测框(4)内侧的上端设置有卡固结构(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足迹采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晃动结构(8)包括第一螺杆(801)、侧板(802)、抵杆(803)和卡条(804),所述检测区筒(7)顶端的两侧设置有侧板(802),所述侧板(802)的内侧竖直贯穿设置有第一螺杆(801),所述侧板(802)内侧的一侧横向贯穿设置有抵杆(803),所述抵杆(803)的一端设置有卡条(8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晓露胡基鹏许诚詹颖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华夏蜂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