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沉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9476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8 2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深沉池结构,深沉池设置于地面下,包括在横向方向上依次设置并通过孔洞联通的闸门控制室、过滤池、沉淀池、清水池和管道室,闸门控制室内设置有用于连接试验区域排水管道的入水管,闸门控制室设置有联通市政管网的孔洞,闸门控制室还设置有分别用于控制联通市政管网的孔洞和联通过滤池的孔洞开启或关闭的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清水池内设置有自洁消毒器,管道室设置有用于接通用水点的注水管。该深沉池结构实现了雨水及试验用水的分流排放,并可对试验用水进行处理以达到再次使用的目的,为水循环提供了条件,节约了水资源。资源。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沉池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深沉池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是国内首个相关领域的试验平台,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建成后将测试各种飞机轮胎、机轮刹车、起落架系统,在不同道面下高速动力学特性和真实跑道下大侧偏角动力学特性,采集基础数据,打破国外对关键技术基础数据的垄断,填补国内一项空白。该试验平台的驱动系统及减速系统均采用水,在试验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对试验用水进行处理达到循环使用的目的的结构,以节约水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深沉池结构。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深沉池结构,所述深沉池设置于地面下,包括在横向方向上依次设置并通过孔洞联通的闸门控制室、过滤池、沉淀池、清水池和管道室,所述闸门控制室内设置有用于连接试验区域排水管道的入水管,所述闸门控制室设置有联通市政管网的孔洞,所述闸门控制室还设置有分别用于控制联通市政管网的孔洞和联通过滤池的孔洞开启或关闭的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清水池内设置有自洁消毒器,所述管道室设置有用于接通用水点的注水管。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7]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上设置有手摇式螺杆启闭机,所述手摇式螺杆启闭机伸出闸门控制室至地面。
[0008]所述过滤池内依次设置有用于过滤水中杂物的粗格栅和细格栅,所述粗格栅和细格栅迎水面与水平面呈75
°
夹角。
[0009]所述沉淀池的底板设置坡度i=0.01,所述底板尾部下沉。
[0010]所述清水池的顶板上设置有预留孔,所述预留孔上设置盖板,所述清水池的侧板上方设置有市政补水管。
[0011]所述清水池的底板设置坡度i=0.005,所述底板尾部下沉,所述清水池的侧板上设置有溢流管。
[0012]所述清水池设置有潜水泵,所述潜水泵连接注水管。
[0013]所述沉淀池和清水池两侧设置有排泥井,所述沉淀池和清水池的底板下沉处设置有孔洞连通排泥井。
[0014]所述闸门控制室、过滤池、沉淀池和清水池均设置有用于供人员进出的孔道,所述孔道下方设置有爬梯。
[0015]所述过滤池、清水池内还设置有液位差计。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7]本技术的深沉池结构,在处于雨天等非试验时段时,试验区域汇集的雨水通过入水管进入闸门控制室内,此时开启第一阀门,关闭第二阀门,将雨水直接排入市政管网中,在处于试验时段时,试验区域的试验用水通过入水管进入闸门控制室内,此时关闭第一阀门,开启第二阀门,将试验用水通过孔洞排入依次排入过滤池、沉淀池和清水池中,试验用水经过过滤、沉淀以及自洁消毒器的消毒处理后,达到可再次进行试验使用的条件,经过处理后的水在管道室内通过注水管输送到各用水点,该深沉池结构实现了雨水与试验用水的分流排放,并且可对试验用水进行处理,达到多次使用的目的,为试验用水的循环使用提供了条件,节约了水资源。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0019]图2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侧视图)。
[0020]图中各标号表示:
[0021]1、闸门控制室;11、入水管;12、第一阀门;13、第二阀门;14、手摇式螺杆启闭机;2、过滤池;21、粗格栅;22、细格栅;3、沉淀池;4、清水池;41、自洁消毒器;42、市政补水管;43、溢流管;44、潜水泵;5、管道室;51、注水管;6、排泥井;7、孔道;8、爬梯;9、液位差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深沉池结构的一种实施例,深沉池设置于地面下,包括在横向方向上依次设置并通过孔洞联通的闸门控制室1、过滤池2、沉淀池3、清水池4和管道室5,闸门控制室1内设置有用于连接试验区域排水管道的入水管11,闸门控制室1设置有联通市政管网的孔洞,闸门控制室1还设置有分别用于控制联通市政管网的孔洞和联通过滤池2的孔洞开启或关闭的第一阀门12和第二阀门13,清水池4内设置有自洁消毒器41,管道室5设置有用于接通用水点的注水管51。该深沉池在处于雨天等非试验时段时,试验区域汇集的雨水通过入水管11进入闸门控制室1内,此时开启第一阀门12,关闭第二阀门13,将雨水直接排入市政管网中,在处于试验时段时,试验区域的试验用水通过入水管进入闸门控制室1内,此时关闭第一阀门12,开启第二阀门13,将试验用水通过孔洞排入依次排入过滤池2、沉淀池3和清水池4中,试验用水经过过滤、沉淀以及自洁消毒器41的消毒处理后,达到可再次进行试验使用的条件,经过处理后的水在管道室5内通过注水管51输送到各用水点,该深沉池结构实现了雨水与试验用水的分流排放,并且可对试验用水进行处理,达到多次使用的目的,为试验用水的循环使用提供了条件,节约了水资源。
[0024]本实施例中,第一阀门12、第二阀门13上设置有手摇式螺杆启闭机14,手摇式螺杆启闭机14伸出闸门控制室1至地面。该结构中,闸门控制室1平面尺寸1.9m
×
1.2m,高2.9m,侧墙厚0.3m,顶板厚0.2m,底板厚0.3m,第一阀门12、第二阀门13采用铸铁镶铜方阀门,手摇式螺杆启闭机14启闭力20KN,其中,雨水和试验用水均通过入水管11进入闸门控制室1内,通过设置两道阀门实现了雨水和试验用水的分流排放,手摇式启闭机14设置在地面上,方便人员操作。
[0025]本实施例中,过滤池2内依次设置有用于过滤水中杂物的粗格栅21和细格栅22,粗格栅21和细格栅22迎水面与水平面呈75
°
夹角。在本实施例中,过滤池2内设置隔墙分隔成两个过滤室,过滤室分别通过孔洞与闸门控制室1联通,孔洞上均设置有第二阀门13,其中,隔墙厚0.5m,单个过滤室平面尺寸5.7m
×
0.7m,高2.9m,侧墙厚0.3m,顶板厚0.2m,底板厚0.3m,每个过滤室内均依次设置粗个栅21和细格栅22,格栅采用球磨铸铁材质,粗格栅21间隙25mm,细格栅22间隙3mm,该结构中,采用两道格栅有效地拦截了水中的悬浮物及杂物,达到过滤效果。
[0026]本实施例中,沉淀池3的底板设置坡度i=0.01,底板尾部下沉。在本实施例中,沉淀池3的处理流量为200立方米/小时,沉淀池3内设置隔墙分隔成两个沉淀室,其中,隔墙厚0.3m,单个沉淀室平面尺寸16m
×
3.2m,高3.94m,侧墙厚0.3m,顶板厚0.2m,底板厚0.3m,底板尾部1.5m范围内下沉,下沉高度为0.28m,该结构中,沉淀池3底板设置坡度,利于水中的泥沙沉淀并汇集至底板下沉部分。
[0027]本实施例中,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沉池结构,所述深沉池设置于地面下,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横向方向上依次设置并通过孔洞联通的闸门控制室(1)、过滤池(2)、沉淀池(3)、清水池(4)和管道室(5),所述闸门控制室(1)内设置有用于连接试验区域排水管道的入水管(11),所述闸门控制室(1)设置有联通市政管网的孔洞,所述闸门控制室(1)还设置有分别用于控制联通市政管网的孔洞和联通过滤池(2)的孔洞开启或关闭的第一阀门(12)和第二阀门(13),所述清水池(4)内设置有自洁消毒器(41),所述管道室(5)设置有用于接通用水点的注水管(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沉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12)、第二阀门(13)上设置有手摇式螺杆启闭机(14),所述手摇式螺杆启闭机(14)伸出闸门控制室(1)至地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沉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池(2)内依次设置有用于过滤水中杂物的粗格栅(21)和细格栅(22),所述粗格栅(21)和细格栅(22)迎水面与水平面呈75
°
夹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沉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3)的底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辉冷建雄喻江平吕茂丰谢君吴迎叶李东海向彬伍彦斌邢昊朱杰兵熊蓉殷齐家邓宁周伟康吴坤贺鹏韩衍群付也王暄周勇胡诚罗丽泓李航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大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