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廊施工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9411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8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廊施工模具,包括预浇筑的混凝土底座、外钢模、内钢模以及内钢模支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管廊施工模具采用了预先浇筑出的混凝土底座,再在混凝土底座上装配外钢模、内钢模和内钢模支护的模具装配方式,混凝土底座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凸起形成有第一廊壁基台和第二廊壁基台,第一廊壁基台和第二廊壁基台的存在可以辅助内钢模和外钢模快速定位安装;内钢模支护可以置于两廊壁基台之间的廊道内,通过配合在廊道内设置的槽型导轨,内钢模支护可以实现定向移动,这样内钢模支护每次移动之后,内钢模支护的顶部不会与内钢模的顶板产生较大的位移偏差,由于不再需要大动作的调整内钢模支护在廊道内的位置,节省了模具的装配时间。的装配时间。的装配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廊施工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管廊施工模具
,特别涉及一种管廊施工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综合管廊,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0003]当前,综合管廊基本都是通过浇筑模具制作,现有技术的管廊施工模具,包括外模、内模以及内模支护,而内模支护一般都是可以移动的,但是现有的内模支护一般都是随意移动的,这就导致内模支护每次移动之后顶部都需要重新对位以更好的支撑内模的顶板,这就增加了模具的装配时间,从而影响施工效率。
[0004]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管廊施工模具,旨在解决现有管廊施工模具所存在
技术介绍
中所描述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管廊施工模具,包括预浇筑的混凝土底座、外钢模、内钢模以及内钢模支护,所述混凝土底座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凸起形成有第一廊壁基台和第二廊壁基台,所述第一廊壁基台和所述第二廊壁基台之间的所述混凝土底座的长度方向上形成有廊道;所述第一廊壁基台的内侧壁和所述第二廊壁基台的内侧壁均包括上部竖直部分和底部倒角部分;
[0008]所述外钢模罩设在所述混凝土底座的外部,且所述外钢模的左模板和右模板分别紧贴所述第一廊壁基台的外侧壁和所述第二廊壁基台的外侧壁设置;所述内钢模包围在所述外钢模内,且所述内钢模的左模板和右模板分别紧贴所述第一廊壁基台的内侧壁的所述上部竖直部分和所述第二廊壁基台的内侧壁的上部竖直部分设置;所述外钢模和所述内钢模之间间隔设置以形成浇筑腔;
[0009]所述内钢模支护包围在所述内钢模内,所述内钢模支护包括支护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护支架的底部的若干可伸缩支撑腿,上下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护支架的左侧支臂上的若干第一可伸缩侧撑腿,以及上下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护支架的右侧支臂上的若干第二可伸缩侧撑腿;若干的所述可伸缩支撑腿用于与所述廊道的底部支撑接触;若干的所述第一可伸缩侧撑腿用于与所述内钢模的左模板支撑接触,若干的所述第二可伸缩侧撑腿用于与所述内钢模的右模板支撑接触;
[0010]所述廊道的底部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若干条槽型导轨,每条所述槽型导轨上方的所述支护支架的底部均设置有若干的移动滑轮。
[0011]在本技术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护支架包括若干依靠四个角落串接
在一起的方形框架,若干所述方形框架的左框臂组成所述支护支架的左侧支臂,若干所述方形框架的右框臂组成所述支护支架的右侧支臂。
[0012]在本技术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可伸缩侧撑腿和所述第二可伸缩侧撑腿均包括连接板,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的套筒,设置在所述套筒的筒口上的螺母件,穿过所述套筒并与所述螺母件螺纹连接的螺栓件,所述螺栓件的非螺帽端朝向所述内钢模,所述螺栓件的非螺帽端上设置有圆形脚垫;
[0013]所述内钢模上设置有侧撑腿卡接机构,所述侧撑腿卡接机构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卡接块和第二卡接块,所述第一卡接块和所述第二卡接块上均设置有2组插块穿孔,2组所述插块穿孔之间插设有第一插块和第二插块,所述螺栓件的非螺帽端穿过所述第一插块和所述第二插块之间的间隙并通过所述圆形脚垫实现拔出限止。
[0014]在本技术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若干的所述方形框架的顶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内钢模的顶板接触的顶槽钢。
[0015]在本技术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形框架的左框臂与所述方形框架的顶框臂之间设置有第一斜撑杆,所述方形框架的右框臂与所述方形框架的顶框臂之间设置有第二斜撑杆。
[0016]在本技术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斜撑杆在所述方形框架的顶框臂上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二斜撑杆在所述方形框架的顶框臂上的连接点临近设置,所述第一斜撑杆和所述第二斜撑杆之间形成V形。
[0017]在本技术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廊壁基台和所述第二廊壁基台上均预插设有止水挡板。
[0018]在本技术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若干所述可伸缩支撑腿在所述支护支架的底部沿所述支护支架的长度方向分成3排,若干的所述移动滑轮在所述支护支架的底部沿所述支护支架的长度方向分成2排,每2排所述可伸缩支撑腿之间设置有1排所述移动滑轮。
[0019]在本技术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3排所述可伸缩支撑腿中的2排分别设置在所述方形框架的底部的2个角落,3排所述可伸缩支撑腿中的剩余1排设置在所述方形框架的底部的中间。
[0020]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管廊施工模具,包括预浇筑的混凝土底座、外钢模、内钢模以及内钢模支护,本技术的管廊施工模具采用了预先浇筑出的混凝土底座,再在混凝土底座上装配外钢模、内钢模和内钢模支护的模具装配方式,混凝土底座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凸起形成有第一廊壁基台和第二廊壁基台,第一廊壁基台和第二廊壁基台的存在可以辅助内钢模和外钢模的定位安装;内钢模支护可以置于两廊壁基台之间的廊道内,通过在廊道内配置槽型导轨,内钢模支护可以实现定向移动,这样内钢模支护每次移动之后,内钢模支护的顶部不会与内钢模的顶板产生较大的位移偏差,由于不再需要大动作的调整内钢模支护在廊道内的位置,节省了模具的装配时间。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一种管廊施工模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一种管廊施工模具的爆炸图。
[0023]图3为本技术一种第二可伸缩侧撑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号如下:
[0025]10

混凝土底座;20

外钢模;30

内钢模;40

内钢模支护;50

第一廊壁基台;60

第二廊壁基台;70

廊道;80

上部竖直部分;90

底部倒角部分;100

浇筑腔;110

支护支架;120

可伸缩支撑腿;130

第一可伸缩侧撑腿;140

第二可伸缩侧撑腿;150

槽型导轨;160

移动滑轮;170

方形框架;200

连接板;210

套筒;220

螺母件;240

圆形脚垫;250

第一卡接块;260

第一卡接块;270

第二卡接块;280

第一插块;290

第二插块;300

顶槽钢;3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廊施工模具,包括预浇筑的混凝土底座、外钢模、内钢模以及内钢模支护,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底座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凸起形成有第一廊壁基台和第二廊壁基台,所述第一廊壁基台和所述第二廊壁基台之间的所述混凝土底座的长度方向上形成有廊道;所述第一廊壁基台的内侧壁和所述第二廊壁基台的内侧壁均包括上部竖直部分和底部倒角部分;所述外钢模罩设在所述混凝土底座的外部,且所述外钢模的左模板和右模板分别紧贴所述第一廊壁基台的外侧壁和所述第二廊壁基台的外侧壁设置;所述内钢模包围在所述外钢模内,且所述内钢模的左模板和右模板分别紧贴所述第一廊壁基台的内侧壁的所述上部竖直部分和所述第二廊壁基台的内侧壁的上部竖直部分设置;所述外钢模和所述内钢模之间间隔设置以形成浇筑腔;所述内钢模支护包围在所述内钢模内,所述内钢模支护包括支护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护支架的底部的若干可伸缩支撑腿,上下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护支架的左侧支臂上的若干第一可伸缩侧撑腿,以及上下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护支架的右侧支臂上的若干第二可伸缩侧撑腿;若干的所述可伸缩支撑腿用于与所述廊道的底部支撑接触;若干的所述第一可伸缩侧撑腿用于与所述内钢模的左模板支撑接触,若干的所述第二可伸缩侧撑腿用于与所述内钢模的右模板支撑接触;所述廊道的底部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若干条槽型导轨,每条所述槽型导轨上方的所述支护支架的底部均设置有若干的移动滑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廊施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支架包括若干依靠四个角落串接在一起的方形框架,若干所述方形框架的左框臂组成所述支护支架的左侧支臂,若干所述方形框架的右框臂组成所述支护支架的右侧支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廊施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伸缩侧撑腿和所述第二可伸缩侧撑腿均包括连接板,设置在所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晖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顺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