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29059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8 23:56
本申请介入系统,包括:介入导管,用于接收流体并经混流后向人体自然腔道内输出;采样装置,用于采集流体的状态参数;控制装置,与所述采样装置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状态参数并相应的控制负载,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单元、以及受控于所述控制单元的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带有:第一输入极,电连接至外部电源;第一输出极,电连接至相应的负载;第一驱动极,用于控制调节所述第一输入极和所述第一输出极导通和截止。本申请灌注装置供应流体至介入导管,并驱动其输出;控制装置通过控制单元调节对第一驱动极的输出,改变第一开关管的导通状态,通过小电流控制大电流,进而改变相应灌注装置的工作状态。进而改变相应灌注装置的工作状态。进而改变相应灌注装置的工作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介入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雾化
,特别是涉及一种介入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介入系统包括介入导管,介入导管可伸入人体自然腔道内,例如,介入导管可通过口腔伸入至支气管。在介入导管伸入人体自然腔道后,介入系统通过介入导管将包含有治疗物质的流体直接输入至人体自然腔道内。然而,现有介入系统的控制装置性能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介入系统。
[0004]本申请介入系统,包括:
[0005]介入导管,用于接收流体并经混流后向人体自然腔道内输出;
[0006]采样装置,用于采集流体的状态参数;
[0007]控制装置,与所述采样装置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状态参数并相应的控制负载,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单元、以及受控于所述控制单元的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带有:
[0008]第一输入极,电连接至外部电源;
[0009]第一输出极,电连接至相应的负载;
[0010]第一驱动极,电连接至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调节所述第一输入极和所述第一输出极导通和截止。
[0011]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0012]可选的,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带有:
[0013]第二输入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一驱动极和所述外部电源之间;
[0014]第二输出极,接地;
[0015]第二驱动极,电连接至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调节所述第二输入极和所述第二输出极导通和截止。
[0016]可选的,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第一限流元件,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输入极和所述外部电源之间,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驱动极。
[0017]可选的,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电能储存器,第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输入极和所述外部电源之间;
[0018]第一限流元件,与所述电能储存器并联;
[0019]第二限流元件,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电能储存器的第二端,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驱动极。
[0020]可选的,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第三限流元件,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限流元件的
另一端,另一端电连接第二输入极。
[0021]可选的,所述电能储存器为第一电容,所述第一限流元件为第一电阻,所述第二限流元件为第二电阻,所述第三限流元件为第三电阻;
[0022]所述第二驱动极与所述第二输出极之间电连接有第二电容;
[0023]所述第二输入极与所述外部电源之间电连接有偏置电阻。
[0024]可选的,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第三稳压二极管,所述第三稳压二极管的正极电连接至第一驱动极,所述第三稳压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至第一输入极。
[0025]可选的,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
[0026]第一稳压二极管,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正极电连接第一输出极,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第一输入极;
[0027]第四电阻,第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输入极;
[0028]第三电容,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输出极,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
[0029]可选的,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稳压二极管、保险丝和电容,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正极接地,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第一输出极,所述第一输出极与负载一端通过保险丝电连接,所述电容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输出极与所述保险丝之间,所述电容另一端电连接负载另一端。
[0030]可选的,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提醒器件,所述提醒器件包括第四稳压二极管、第四限流元件和指示灯,所述第四稳压二极管负极与负载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稳压二极管正极与所述指示灯一端通过第四限流元件电连接,所述指示灯另一端与负载另一端电连接。
[0031]本申请的介入导管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32]本申请灌注装置供应流体至介入导管,并驱动其输出;采样装置采集流体的状态参数反馈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通过控制单元调节对第一驱动极的输出,改变第一开关管的导通状态,通过小电流控制大电流,进而改变相应灌注装置的工作状态。
附图说明
[0033]图1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介入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b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介入导管管体远端的爆炸图;
[0035]图1c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雾化头的爆炸图;
[0036]图1d为图1c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0037]图1e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雾化头的剖面图;
[0038]图1f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微流道芯片的爆炸图;
[0039]图2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微流道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2b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微流道芯片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0041]图2c为图2b沿线A

A的剖面图;
[0042]图3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微流道芯片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0043]图3b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微流道芯片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0044]图3c为图3b沿线B

B的剖面图;
[0045]图3d为图3b中A1部分的放大图;
[0046]图4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微流道芯片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0047]图4b为图4a沿线D

D的剖面图;
[0048]图5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微流道芯片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0049]图5b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微流道芯片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0050]图5c为图5b中A2部分的放大图;
[0051]图6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微流道芯片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0052]图6b为图6a沿线E

E的剖面图;
[0053]图7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微流道芯片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0054]图8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介入系统的结构框图;
[0055]图8b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介入系统的结构框图;
[0056]图8c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介入系统的结构框图;
[0057]图8d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开关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0058]图8e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空气泵调速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0059]图8f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控制单元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0060]图8g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雾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61]图8h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雾化设备控制流程的示意图;
[0062]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介入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63]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结构框图。
[0064]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65]900、管体;901、近端;902、远端;9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介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介入导管,用于接收流体并经混流后向人体自然腔道内输出;采样装置,用于采集流体的状态参数;控制装置,与所述采样装置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状态参数并相应的控制负载,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单元、以及受控于所述控制单元的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带有:第一输入极,电连接至外部电源;第一输出极,电连接至相应的负载;第一驱动极,用于控制调节所述第一输入极和所述第一输出极导通和截止;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带有:第二输入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一驱动极和所述外部电源之间;第二输出极,接地;第二驱动极,电连接至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调节所述第二输入极和所述第二输出极导通和截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第一限流元件,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输入极和所述外部电源之间,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驱动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电能储存器,第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输入极和所述外部电源之间;第一限流元件,与所述电能储存器并联;第二限流元件,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电能储存器的第二端,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驱动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第三限流元件,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限流元件的另一端,另一端电连接第二输入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介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储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新凯徐宏隋海龙陈贵可周乐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堃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