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绝缘子的老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8409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31
本申请涉及一种复合绝缘子老化装置,包括箱体、固定架、温控机构、湿控机构和电场控制机构,通过箱体为复合绝缘子提供试验环境;通过温控机构和湿控机构分别控制箱体内的温度和湿度,使得复合绝缘子处于湿热老化环境,且湿热环境的湿度和温度能够根据实际需求来灵活调节。通过电源与第一导电部连接,通过对第二导电部进行接地处理,从而将外部的电压引入箱体内部,以将预设场强添加至复合绝缘子的两端,从而为复合绝缘子提供电压环境,以模拟复合绝缘子在高电压以及不同温度、湿度等环境下的老化过程,从而能够更加精准且贴合实际地加速模拟复合绝缘子的老化状态,研究老化机理,最终对复合绝缘子的现场进行评估。最终对复合绝缘子的现场进行评估。最终对复合绝缘子的现场进行评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绝缘子的老化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老化装置
,特别是涉及复合绝缘子的老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外绝缘硅橡胶复合绝缘子由高温硫化硅橡胶伞裙护套、环氧树脂玻璃纤维芯棒、以及端部金具组成。因其具有独特的憎水性、憎水迁移性、耐闪络性、高电气和机械强度、良好的经济性和易安装性等优点,成为输电系统中被广泛使用的器件之一,起着电气绝缘和机械支撑的重要作用,其运行状态关系到输电系统的稳定和安全。
[0003]然而,复合绝缘子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导致其护套和芯棒的界面老化,使界面质量下降,在界面处形成脱粘及气隙缺陷。气隙缺陷处场强增大,容易发生界面击穿和局部放电。当缺陷存在时,水汽容易通过护套渗入到缺陷处,与芯棒直接接触。芯棒在吸收水分后,容易发生局部放电和水解、玻璃侵蚀以及离子交换等现象,加速复合绝缘子的老化,引起芯棒断裂的恶性事故,该类事故极大程度地影响了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0004]相关技术中,人工加速复合绝缘子的老化模拟手段与其在自然环境下的老化过程差异较大,难以对复合绝缘子的老化进行准确再现,从而影响实际的复合绝缘子的评估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复合绝缘子的老化方法难以准确复现实际老化过程的问题,提供一种复合绝缘子老化装置。
[0006]一种复合绝缘子的老化装置,包括:
[0007]箱体;
[0008]固定架,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固定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导电部、第二导电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之间的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用于固定复合绝缘子;
[0009]温控机构,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用于使所述箱体内的温度处于预设温度值;
[0010]湿控机构,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用于使所述箱体内的湿度处于预设湿度值;
[0011]电场控制机构,包括电源和接地引脚,所述电源与所述第一导电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导电部与所述接地引脚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之间形成匀强电场。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部被配置为可操作地相对所述第一导电部移动,以改变二者之间的间距。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合绝缘子的老化装置包括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二导电部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导电部相对所述第一导电部移动。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合绝缘子的老化装置还包括应力加载机构,所述应
力加载机构连接于所述复合绝缘子的一端,以使所述复合绝缘子处于变形状态。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应力加载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和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件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复合绝缘子远离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
[0016]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固定部相对所述第一固定部做直线运动。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应力加载机构还包括力传感器,所述力传感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电性连接。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应力加载机构还包括标尺,所述标尺用于测量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的间距。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应力加载机构还包括导轨,所述第二固定部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控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第一加热器以及温度检测器,所述第一加热器用于对所述箱体加热;所述温度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箱体内的温度;
[0021]当所述箱体内的温度低于所述预设温度值时,所述第一加热器以第一加热功率运行;
[0022]当所述箱体内的温度不低于所述预设温度值时,所述第一加热器以第二加热功率运行,其中,所述第二加热功率小于所述第一加热功率。
[00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湿控机构包括湿度检测器、加湿器以及连接于所述箱体和所述加湿器之间的输送管;所述加湿器通过所述输送管向所述箱体内输送加湿介质;所述湿度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箱体内的湿度;
[0024]当所述箱体内的湿度低于所述预设湿度值时,所述输送管以第一流量输送加湿介质;
[0025]当所述箱体内的湿度不低于所述预设湿度值时,所述输送管以第二流量输送加湿介质,其中,所述第二流量小于所述第一流量。
[0026]上述复合绝缘子的老化装置,包括箱体、固定架、温控机构、湿控机构和电场控制机构,通过箱体为复合绝缘子提供试验环境;通过温控机构和湿控机构分别控制箱体内的温度和湿度,使得复合绝缘子处于湿热老化环境,且湿热环境的湿度和温度能够根据实际需求来灵活调节。通过电源与第一导电部连接,通过对第二导电部进行接地处理,从而将外部的电压引入箱体内部,以将预设场强添加至复合绝缘子的两端,从而为复合绝缘子提供电压环境,以模拟复合绝缘子在高电压以及不同温度、湿度等环境下的老化过程,从而能够更加精准且贴合实际地加速模拟复合绝缘子的老化状态,研究老化机理,最终对复合绝缘子的现场进行评估。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复合绝缘子的老化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28]图2为图1所示的复合绝缘子的老化装置中的固定架的示意图。
[0029]图3为图2所示的复合绝缘子的老化装置中的应力加载机构的俯视图。
[0030]附图标号:10、复合绝缘子的老化装置;100、箱体;200、固定架;210、第一导电部;220、第二导电部;230、第一固定部;231、第一夹具;300、温控机构;310、第一加热器;320、温
度检测器;400、湿控机构;410、加湿器;420、温度检测器;430、输送管;440、水箱;450、水管;500、电场控制机构;510、电源;520、接地引脚;530、套管;600、应力加载机构;610、第二驱动件;620、第二固定部;630、力传感器;640、导轨;700、光照机构;710、光照灯;1000、复合绝缘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2]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33]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绝缘子的老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绝缘子的老化装置包括:箱体(100);固定架(200),设置于所述箱体(100)内;所述固定架(20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导电部(210)、第二导电部(220)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导电部(210)和所述第二导电部(220)之间的第一固定部(230),所述第一固定部(230)用于固定复合绝缘子(1000);温控机构(300),设置于所述箱体(100)内,用于使所述箱体(100)内的温度处于预设温度值;湿控机构(400),设置于所述箱体(100)内,用于使所述箱体(100)内的湿度处于预设湿度值;电场控制机构(500),包括电源(510)和接地引脚(520),所述电源(510)与所述第一导电部(210)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导电部(220)与所述接地引脚(520)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导电部(210)和所述第二导电部(220)之间形成匀强电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绝缘子的老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部(220)被配置为可操作地相对所述第一导电部(210)移动,以改变二者之间的间距。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绝缘子的老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绝缘子的老化装置包括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二导电部(220)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导电部(220)相对所述第一导电部(210)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绝缘子的老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绝缘子的老化装置还包括应力加载机构(600),所述应力加载机构(600)连接于所述复合绝缘子(1000)的一端,以使所述复合绝缘子(1000)处于变形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绝缘子的老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加载机构(600)包括第二驱动件(610)和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件(610)的第二固定部(620),所述第二固定部(620)用于固定所述复合绝缘子(1000)远离所述第一固定部(230)的一端;所述第二驱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斌李光茂周鸿铃杜钢陈璐杨杰刘宇杨森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