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山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水力驱动的排水管内生物膜冲刷清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7973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力驱动的排水管内生物膜冲刷清理装置,包括保护箱和换向齿轮组;保护箱内设有换向齿轮组;换向齿轮组设有轴向相互垂直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间为传动转动结构;第一转轴伸出至保护箱外,且设有多片第一叶片;第二转轴伸出至保护箱外,且设有多片第二叶片,多片第二叶片上均设有刷子;所以在采用上述的排水管内生物膜冲刷清理装置后,则可利用管道内的污水实现自供能的清刷操作,彻底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实现自供能长期清洁的问题。实现自供能长期清洁的问题。实现自供能长期清洁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力驱动的排水管内生物膜冲刷清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排污管道清理的
,特别涉及一种水力驱动的排水管内生物膜冲刷清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排水管网作为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将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从市区转运至污水处理厂,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排水系统建设不完善会导致大量公共卫生问题的集中爆发。因此,排水管网系统的正常高效运转对于城市公共卫生安全是极为重要的。排水管网经过长时间使用后,污水中携带的一些杂质会逐渐积累并堵塞管道,例如居民区的生活污水中会掺杂有大量的油和脂肪(Fat,Oil and Grease,FOG,会在管道中会逐渐形成淤泥、以厌氧微生物为主的生物膜等。管道内的FOG、淤泥、生物膜等堆积物的特点在于一旦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变厚,会导致很难清洗。因此,对于这类堆积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尽可能的做到一经产生就及时清理,杜绝堆积物长时间积累。除此之外,排水管网中堆积的淤堵物及杂质可以作为有机物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优越条件。管网内部滋生的微生物会使管道发生腐蚀破坏。排水管网大多都深埋在地下,内部空间封闭,各段管线较长,这些复杂情况使检查人员很难及时排查、清理管道内部的淤堵问题。如果排水管网内部的淤堵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引发很多严重问题,如管网堵塞会导致污水无法排放,生物膜和沉积物中的代谢反应导致管网腐蚀,最终引起管道结构破坏、污水漏损、甚至道路塌陷,严重威胁市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排水管网内淤堵的发展和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快捷、及时、有效清理管网内部淤堵物,对排水管网长期高效运转有重要意义。因此,亟需一种结构简单的设备在管网日常运维时能高效、及时清理排水管内的生物膜、淤泥、FOG等淤堵物。
[0003]特别的,现有装置大多使用电力等外部能源进行驱动,装置自身的能源储备量有限,需要频繁的从管道中取出补充能源,否则会发生宕机等情况,不能保证装置长期高效的运转,需要专人专班进行定期检查。
[0004]因此,现有技术无法实现自供能长期清洁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力驱动的排水管内生物膜冲刷清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实现自供能长期清洁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力驱动的排水管内生物膜冲刷清理装置,包括保护箱和换向齿轮组;所述保护箱内设有所述换向齿轮组;所述换向齿轮组设有轴向相互垂直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间为传动转动结构;所述第一转轴伸出至所述保护箱外,且设有多片第一叶片;所述第二转轴伸出至所述保护箱外,且设有多片第二叶片,多片所述第二叶片上均设有刷子。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刷子与所述第二叶片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叶片的外缘处设有插槽,所述刷子以可拆卸的方
式插装于所述插槽内。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刷子包括多种长度和厚度的规格。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片所述第二叶片上均设有多个所述刷子。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向齿轮组包括传动转轴、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第一换向齿轮和第二换向齿轮;所述传动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一致,所述传动转轴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一换向齿轮设于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一换向齿轮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换向齿轮设于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换向齿轮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啮合。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叶片为平板状。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轴同轴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置于所述保护箱外。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在应用时,将排水管内生物膜冲刷清理装置安装于相应的管道内,一旦有污水在管道内流动,污水便会对第一叶片施加推力,从而使得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通过换向齿轮组的传动,将可实现第二转轴的同步转动,从而使得第二叶片上的刷子能够转动清刷管道内壁的附着物,所以在采用上述的排水管内生物膜冲刷清理装置后,则可利用管道内的污水实现自供能的清刷操作,彻底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实现自供能长期清洁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是本实用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如下:
[0021]10、保护箱;
[0022]211、第一转轴;212、第二转轴;221、第一叶片;222、第二叶片;23、刷子;24、插槽;25、传动转轴;261、第一传动齿轮;262、第二传动齿轮;271、第一换向齿轮;272、第二换向齿轮;
[0023]30、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力驱动的排水管内生物膜冲刷清理装置,其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保护箱10和换向齿轮组;保护箱10内设有换向齿轮组;换向齿轮组设有轴向相互垂直的第一转轴211和第二转轴212,第一转轴211与第二转轴212间为传动转动结
构;第一转轴211伸出至保护箱10外,且设有多片第一叶片221;第二转轴212伸出至保护箱10外,且设有多片第二叶片222,多片第二叶片222上均设有刷子23。
[0026]在应用时,将排水管内生物膜冲刷清理装置安装于相应的管道内,一旦有污水在管道内流动,污水便会对第一叶片221施加推力,从而使得第一转轴211转动,第一转轴211通过换向齿轮组的传动,将可实现第二转轴212的同步转动,从而使得第二叶片222上的刷子23能够转动清刷管道内壁的附着物。
[0027]因此,在采用上述的排水管内生物膜冲刷清理装置后,则可利用管道内的污水实现自供能的清刷操作,彻底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实现自供能长期清洁的问题。
[0028]如图1和图3所示,此实施例优选设置刷子23与第二叶片222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
[0029]在采用此设置方式后,若刷子23需要更换维护,只需直接将刷子23拆除更换即可,从而为刷子23的更换维护提供了可能性;其中,刷子23更换维护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插拔、扣合、以及螺钉紧固等。
[0030]如图1和图3所示,此实施例优选设置第二叶片222的外缘处设有插槽24,刷子23以可拆卸的方式插装于插槽24内。
[0031]以图示方向为参考,在采用此设置方式后,插槽24将呈竖向布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力驱动的排水管内生物膜冲刷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箱和换向齿轮组;所述保护箱内设有所述换向齿轮组;所述换向齿轮组设有轴向相互垂直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间为传动转动结构;所述第一转轴伸出至所述保护箱外,且设有多片第一叶片;所述第二转轴伸出至所述保护箱外,且设有多片第二叶片,多片所述第二叶片上均设有刷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管内生物膜冲刷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刷子与所述第二叶片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管内生物膜冲刷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叶片的外缘处设有插槽,所述刷子以可拆卸的方式插装于所述插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水管内生物膜冲刷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刷子包括多种长度和厚度的规格。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凯杰孙晓燕林凯荣陈晓宏黎小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