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学影像片阅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7867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学影像片阅片装置,其包括,箱体,箱体内设置为腔体,腔体的顶部设置开口,箱体还包括夹层,腔体与夹层相通;顶盖,顶盖包括第一顶盖与第二顶盖,第一顶盖与第二顶盖将开口完全覆盖;承载件,承载件设置于腔体内,并部分的伸入夹层;且承载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灯光板;联动单元,联动单元设置于夹层内;其中,第一顶盖与第二顶盖通过联动单元连接于承载件,第一顶盖或第二顶盖其中之一移动时,第一顶盖或第二顶盖沿其反方向移动,将开口暴露,其第一顶盖或第二顶盖一旦移动,承载件于箱体的内部上升至箱体的顶部齐平或收纳至腔体内。体内。体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学影像片阅片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为一种医学影像片阅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影像诊断中,一般会借助于X光学仪器制作医学影像片,通过医学影像片对患者身体进行病情诊断与检查,由于医生需要进行走动查房,查房时少不了阅读患者的CT片或MRI片,但在进行医学影像片阅片的时候,一般都是将医学影像片固定到光源盒上进行阅片,而光源盒又都是悬挂在墙上或者固定在设备上无法方便的进行移动,因此,医生在查房过程中查看患者的CT片时,会因为房内光线不佳,导致CT图片局部看不清,易遗漏重要信息;另外,现有的一些可移动灯箱,虽能在医生查房过程中为医生提供查看CT图像的光源,但是,不能够对灯光板进行很好的收纳,导致在移动过程中,灯光板易受到外界因素的损伤,降低了灯光板的使用寿命。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医学影像片阅片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医学影像片阅片装置。
[0005]一种医学影像片阅片装置,其包括,
[0006]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为腔体,所述腔体的顶部设置开口,所述箱体还包括夹层,所述腔体与所述夹层相通;
[0007]顶盖,所述顶盖包括第一顶盖与第二顶盖,所述第一顶盖与所述第二顶盖将所述开口完全覆盖;
[0008]承载件,所述承载件设置于所述腔体内,并部分的伸入夹层;且所述承载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灯光板;
[0009]联动单元,所述联动单元设置于所述夹层内;
[0010]其中,所述第一顶盖与所述第二顶盖通过所述联动单元连接于所述承载件,所述第一顶盖或所述第二顶盖其中之一移动时,所述第一顶盖或所述第二顶盖沿其反方向移动,将所述开口暴露,其所述第一顶盖或所述第二顶盖一旦移动,所述承载件于所述腔体内部上升至所述箱体的顶部齐平或收纳至腔体内。
[0011]所述联动单元包括,第一联动部分与第二联动部分,所述第一联动部分与所述第二联动部分至少部分啮合,所述第一联动部分相对于第二联动部分运动时,所述第二联动部分在所述第一联动部分的带动下做与所述第一联动部分方向相反的运动。
[0012]进一步,所述第一联动部分包括:第一啮合件、第一轴、第一传动部;所述第二联动部分包括:第二啮合件、第二轴、第二传动部,所述第一啮合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顶盖,所述第二啮合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顶盖,所述第一啮合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啮合件的另一端相啮合,所述第一轴穿过所述第一啮合件枢转设置于所述夹层内,所述第二轴穿过所述第二啮合件枢转设置于所述夹层内,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二轴位置相对,所述第一传动
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轴,所述第一传动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承载件,所述第二传动部的一端连接与所述第二轴,所述第二传动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承载件。
[0013]进一步,所述第一传动部包括:第一杆与第二杆,所述第一杆铰接于所述第二杆,所述第一杆连接所述第一轴,所述第二杆连接所述承载件,所述第一传动部包括;第三杆与第四杆,所述第三杆与所述第四杆铰接,所述第三杆连接所述第二轴,所述第四杆连接所述承载件。
[0014]进一步,所述第一联动部分与所述第二联动部分为镜像设置。
[0015]所述夹层与所述腔体之间设置有隔板,并于所述隔板上设置垂直于所述腔体的底部端面滑槽,所述承载件通过所述滑槽有腔体伸入至夹层内,所述承载件并沿所述滑槽进行移动。
[0016]所述承载件还包括:支架,所述灯光板与所述支架活动连接,所述灯光板基于所述支架能够调节角度,调节范围为30
°
~90度;并于所述灯光板与所述支架连接处设置止动件。
[0017]所述灯光板包括:主灯光板、副灯光板一、副灯光板二;所述主灯光板与所述支架枢转连接,所述副灯光板一与所述副灯光板二通过设置合页,分别单独连接与所述主灯光板的两侧;且所述副灯光板一与副灯光板二基于所述合页折叠于所述主灯光板的背面。
[0018]进一步,设置电源模块于所述主灯光板内或所述腔体内。
[0019]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移动轮。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1]1、通过设置联动单元,实现在移动过程中将灯光板进行收纳,以避免在移动过程中灯光板受外物剐蹭;降低了灯光板的使用寿命。
[0022]2、通过设置移动轮实现器械的移动,便于医生走动查房的携带;相比于传统手提的灯箱更加省力。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箱体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箱体打开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箱体关闭时联动单元示意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箱体开启时联动单元示意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第二传动部示意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联动部分示意图;
[0029]图7为本专利技术灯光板示意图;
[0030]图8为本专利技术灯光板背面示意图;
[0031]图9为本专利技术灯光板展开状态示意图;
[0032]图10为本专利技术箱体侧边结构示意图;
[0033]图11为本专利技术腔体内部示意图;
[0034]图中,1、箱体;11、腔体;12、夹层;13、第一顶盖;14、第二顶盖;15、灯光板;151、主灯光板;152、副灯光板一;153、副灯光板二;16、隔板;161、滑槽;2、第一啮合件;21、第一轴;22、第一杆;23、第二杆;3、第二啮合件;31、第二轴;32、第三杆;34、第四杆;4、承载件;41、支
架;42、止动件;5、蓄电池;51、充电口;52、启停开关;53、调节钮;6、把手;7、移动轮;8、收纳袋。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专利技术的各种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中所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等类似的用词,是为了便于描述图示中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个(些)元件或特征之间的关系。除了在附图中绘示的方位之外,这些空间相关用词也意欲包含使用中或操作中的装置之不同方位。装置可能被转向不同方位(旋转90度或其他方位),而在此所使用的空间相关用词也可依此相同解释。
[0036]图1—3,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主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医学影像片阅片装置,箱体1,箱体1内设置为腔体11,腔体11的顶部设置开口,箱体1还包括夹层12,腔体11与夹层12相通;顶盖,顶盖包括第一顶盖13与第二顶盖14,第一顶盖13与第二顶盖14将开口完全覆盖;承载件4,承载件4设置于腔体11内,并部分的伸入夹层12;且承载件4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灯光板15;联动单元,联动单元设置于夹层12内;其中,第一顶盖13与第二顶盖14通过联动单元连接于承载件4,第一顶盖13或第二顶盖14其中之一移动时,第一顶盖13或第二顶盖14沿其反方向移动,将开口暴露,其第一顶盖13或第二顶盖14一旦移动,承载件4于箱体1的内部上升至箱体1的顶部齐平或收纳至腔体11内。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学影像片阅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为腔体,所述腔体的顶部设置开口,所述箱体还包括夹层,所述腔体与所述夹层相通;顶盖,所述顶盖包括第一顶盖与第二顶盖,所述第一顶盖与所述第二顶盖将所述开口完全覆盖;承载件,所述承载件设置于所述腔体内,并部分的伸入夹层;且所述承载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灯光板;联动单元,所述联动单元设置于所述夹层内;其中,所述第一顶盖与所述第二顶盖通过所述联动单元连接于所述承载件,所述第一顶盖或所述第二顶盖其中之一移动时,所述第一顶盖或所述第二顶盖沿其反方向移动,将所述开口暴露,其所述第一顶盖或所述第二顶盖一旦移动,所述承载件于所述腔体内部上升至所述箱体的顶部齐平或收纳至腔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学影像片阅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单元包括,第一联动部分与第二联动部分,所述第一联动部分与所述第二联动部分至少部分啮合,所述第一联动部分相对于第二联动部分运动时,所述第二联动部分在所述第一联动部分的带动下做与所述第一联动部分方向相反的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学影像片阅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部分包括:第一啮合件、第一轴、第一传动部;所述第二联动部分包括:第二啮合件、第二轴、第二传动部,所述第一啮合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顶盖,所述第二啮合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顶盖,所述第一啮合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啮合件的另一端相啮合,所述第一轴穿过所述第一啮合件枢转设置于所述夹层内,所述第二轴穿过所述第二啮合件枢转设置于所述夹层内,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二轴位置相对,所述第一传动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轴,所述第一传动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承载件,所述第二传动部的一端连接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连腾宏张巍郭鹏王铄任浩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