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河道治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河道治理清淤装置,解决了目前直接对淤泥进行抽吸容易造成管道的堵塞的问题,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靠近四角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腿,支撑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万向轮,底座的底部安装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与支撑腿连接,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储淤筒,储淤筒的左侧固定安装有连接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顶板和支撑杆以及电机和转轴之间的配合,继而能够使得转轴转动,并通过搅拌杆的作用,继而能够对淤泥进行搅动,使得淤泥充分与河水混合,降低淤泥的浓度便于抽吸,并通过外刀片和内刀片之间的配合,继而能够将杂物进行破碎,从而防止造成吸淤管的堵塞。造成吸淤管的堵塞。造成吸淤管的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治理清淤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河道治理
,具体为一种河道治理清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河道整治亦称“河道治理”,控制和改造河道的工程措施。在天然河流中经常发生冲刷和淤积现象,容易发生水害,妨碍水利发展,为适应除患兴利要求,必须采取适当措施对河道进行整治,包括治导、疏浚和护岸等工程,河道治理时,需要将河道内部的淤泥进行清理,就需要使用到清淤装置。
[0003]专利CN202221187700.2公开了一种水利清淤抽吸口,包括抽淤管、转动式过滤球、圆环刷、栅罩,抽淤管靠近管口有两个轴承,转动式过滤球的转轴两端分别通过两个轴承转动连接抽淤管,球体内腔中的水冲叶轮;圆环刷嵌套在抽淤管靠近管口的内侧壁,栅罩套设在抽淤管靠近管口的外侧壁。利用抽淤管中清淤抽吸的水流,带动转动式过滤球转动防止堵塞抽吸口,不需要电机设备和耗费额外能源,制造成本低,自重轻,操作方便,减轻劳动强度。
[0004]上述专利未考虑清淤工作中的除杂问题。
[0005]因此,目前市场上传统的清淤装置功能性都比较单一,使用起来也非常不便,传统的清淤装置在使用时,由于河道淤泥中会夹杂大量的杂物,如果直接对淤泥进行抽吸,容易造成管道的堵塞,并且清淤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河道治理清淤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目前直接对淤泥进行抽吸容易造成管道的堵塞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河道治理清淤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靠近四角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腿,支撑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万向轮,底座的底部安装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与支撑腿连接,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储淤筒,储淤筒的左侧固定安装有连接管,连接管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泵体,泵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输淤管,输淤管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吸淤管,吸淤管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吸淤头,吸淤管的内部安装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与输淤管连接;搅拌机构包括活动安装于吸淤管内部的转轴,转轴的顶端贯穿输淤管并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板。
[0008]优选的,所述顶板的底部等角度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的底端与输淤管的顶部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转轴的外侧等距离固定安装有搅拌杆和外固定块,外固定块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外刀片。
[0010]优选的,所述吸淤管的内侧等距离固定安装有内固定块,内固定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内刀片,内刀片与外刀片交错排列。
[0011]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位于底座下方的两个连接轴,两个连接轴的底端分别
与位于左侧的两个支撑腿固定连接,两个连接轴的右端分别与位于右侧的两个支撑腿固定连接,连接轴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活动筒,活动筒的两侧均安装有与连接轴固定套接的限位套。
[0012]优选的,所述活动筒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活动杆,活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块,安装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尖头,安装块与活动筒之间连接有与活动杆活动套接的复位弹簧。
[0013]优选的,所述连接轴的下方安装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侧的支撑腿固定连接,连接板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通孔与尖头卡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顶板和支撑杆以及电机和转轴之间的配合,继而能够使得转轴转动,并通过搅拌杆的作用,继而能够对淤泥进行搅动,使得淤泥充分与河水混合,降低淤泥的浓度便于抽吸,并通过外刀片和内刀片之间的配合,继而能够将杂物进行破碎,从而防止造成吸淤管的堵塞;2、该新型通过安装块和活动杆以及活动筒之间的配合,继而能够使得尖头向上移动,继而使得复位弹簧压缩,并通过活动筒和连接轴之间的配合,使得尖头能够转动,而复位弹簧复位时能够使得尖头移动并与清淤船接触,从而便于将底座的位置固定。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6]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固定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活动筒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搅拌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图4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底座;2、固定机构;201、连接轴;202、限位套;203、连接板;204、通孔;205、尖头;206、复位弹簧;207、活动筒;208、活动杆;209、安装块;3、吸淤头;4、吸淤管;5、搅拌机构;501、转轴;502、电机;503、顶板;504、支撑杆;505、搅拌杆;506、内固定块;507、外刀片;508、外固定块;509、内刀片;6、输淤管;7、泵体;8、连接管;9、储淤筒;10、万向轮;11、支撑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实施例一,由图1
‑
图5给出,本技术括包底座1,底座1的底部靠近四角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腿11,支撑腿1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万向轮10,底座1的底部安装有固定机构2,固定机构2与支撑腿11连接,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储淤筒9,储淤筒9的左侧固定安装
有连接管8,连接管8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泵体7,泵体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输淤管6,输淤管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吸淤管4,吸淤管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吸淤头3,吸淤管4的内部安装有搅拌机构5,搅拌机构5与输淤管6连接;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搅拌机构5包括活动安装于吸淤管4内部的转轴501,转轴501的顶端贯穿输淤管6并固定连接有电机502,电机50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板503,顶板503的底部等角度固定安装有支撑杆504,支撑杆504的底端与输淤管6的顶部固定连接,转轴501的外侧等距离固定安装有搅拌杆505和外固定块508,外固定块508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外刀片507,吸淤管4的内侧等距离固定安装有内固定块506,内固定块506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内刀片509,内刀片509与外刀片507交错排列;首先启动泵体7,通过吸淤头3抽取河道内的淤泥,同时启动电机502,带动转轴501的转动,然后带动搅拌杆505的转动,对淤泥进行搅拌,使得淤泥的浓度降低,然后带动外固定块508和外刀片507的转动,并通过内刀片509的配合将淤泥中的杂物粉碎,最后淤泥经过吸淤管4和输淤管6抽取至储淤筒9的内部。
[0025]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固定机构2包括位于底座1下方的两个连接轴201,两个连接轴201的底端分别与位于左侧的两个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治理清淤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部靠近四角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腿(11),支撑腿(1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万向轮(10),底座(1)的底部安装有固定机构(2),固定机构(2)与支撑腿(11)连接,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储淤筒(9),储淤筒(9)的左侧固定安装有连接管(8),连接管(8)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泵体(7),泵体(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输淤管(6),输淤管(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吸淤管(4),吸淤管(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吸淤头(3),吸淤管(4)的内部安装有搅拌机构(5),搅拌机构(5)与输淤管(6)连接;搅拌机构(5)包括活动安装于吸淤管(4)内部的转轴(501),转轴(501)的顶端贯穿输淤管(6)并固定连接有电机(502),电机(50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板(5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治理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503)的底部等角度固定安装有支撑杆(504),支撑杆(504)的底端与输淤管(6)的顶部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治理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501)的外侧等距离固定安装有搅拌杆(505)和外固定块(508),外固定块(508)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外刀片(50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治理清淤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路平,梅涛,崔雪峰,
申请(专利权)人:智慧猫东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