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用中压配电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7563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船用中压配电柜,包括:底框、顶框、左侧板、右侧板、前门、后门以及通过其合围形成的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内包括母线室、电缆室、开关室、仪表室和小母线室;所述母线室、所述电缆室和所述开关室的顶部分别安装有母线室泄压盖、电缆室泄压盖和开关室泄压盖;所述母线室泄压盖、所述电缆室泄压盖、所述开关室泄压盖和顶部空间形成第一泄压通道,相比陆用中压配电开关柜,所述第一泄压通道的高度与所述小母线室齐平,既提高了船用中压配电柜的安全性,又没有增加配电柜的高度及深度,经济投入小,效果明显。效果明显。效果明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用中压配电柜


[000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电气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船用中压配电柜。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船舶中压配电装置应用范围较小,目前船用配电一般都是低压配电,通常在交流1kV以下。
[0003]最近几年随着船舶全电化的推广以及电力负载容量的提升,特别是大容量电力负载特种船舶的兴起,船舶配电的电压等级随之升高。随着船舶上中压配电的加速发展,需要在交流3.6~12kV。
[0004]当前船舶中压配电装置大多是从成熟的陆用中压配电开关柜直接应用而来,都是铠装、抽出式结构,暨都为金属板材折弯拼接、主开关可以推进抽出的型式,这种结构在陆用中压配电开关柜中已经是主流,且应用成熟可靠。船舶中压配电装置也需要面临适应性升级,以应对在船舶环境上的大量普及应用。
[0005]陆用中压配电开关柜的设计针对陆用场景设计,然而船舶上空间有限,配电装置在尽量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其外形尺寸需要尽量控制在较小的范围,也因为船舶上空间较小,对配电装置的安全性要求更为苛刻,若直接使用陆用中压配电开关柜,要完全实现船用中压配电装置的功能,将难以在配电装置的外形尺寸与安全性上取得平衡。
[0006]现在参看图1和图2,图1为现有技术中陆用平顶型配电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陆用高低顶型配电柜的结构示意图。图1为现有陆用平顶型式配电柜,总体高度2360mm,深度1500mm,图2为现有陆用高低顶型式配电柜,总体高度2360mm,深度1500mm。图1和图2中的陆用配电柜分别包括陆用配电柜母线室1011、陆用配电柜电缆室1012、陆用配电柜小母线室1013、陆用配电柜仪表室1014、陆用配电柜开关室1015、椭圆形绝缘套管1016、电缆室向上气体排出通道1017。当内部故障燃弧后,陆用配电柜只需要将产生的冲击波及气体排出柜顶,不伤害到操作人员即可。然而船用配电柜要求安装有泄压通道,用于将产生的冲击波和气体引出船舱,并且由于船舶空间狭小,一旦发生燃弧等故障,其冲击而出的哪怕是少量的高温气体及熔融金属等物质也会极易伤害到操作人员。此外,陆用配电柜固定安装于地面,而在船舶上使用时,由于振动加剧且伴有摇晃,直接使用陆用配电柜必然会影响装置的使用寿命。
[0007]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船用中压配电柜,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提供一种船用中压配电柜,通过形成第一泄压通道和第二泄压通道,提高了船用中压配电柜的安全性。
[000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船用中压配电柜,包括底框、顶框、左侧板、右侧板、前门、后门以及通过其合围形成的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内包括母线室、电缆室、开关室、仪表室和小母线室;
[0010]所述母线室、所述电缆室和所述开关室的顶部分别安装有母线室泄压盖、电缆室泄压盖和开关室泄压盖;
[0011]所述母线室泄压盖、所述电缆室泄压盖、所述开关室泄压盖和顶部空间形成第一泄压通道;
[0012]所述第一泄压通道的高度与所述小母线室齐平。
[0013]优选地,母线室大弯板、所述后门、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所述底框和所述电缆室泄压盖合围形成第二泄压通道。
[0014]优选地,所述左侧板包括左前侧板和左后侧板,所述右侧板包括右前侧板和右后侧板,所述前门包括前仪表门、前中门和前下门,所述后门包括后上门、后下门;
[0015]所述前中门安装有前中门扶手,所述后下门安装有后下门扶手;
[0016]所述前仪表门、所述前中门和所述前下门从上到下依次安装在所述左前侧板的多个门铰链上。
[0017]优选地,所述前中门安装有前中门防爆板,所述后上门安装有后上门防爆板,所述后下门安装有后下门防爆板;
[0018]所述左前侧板和所述右前侧板上安装有横向的第一组螺柱,所述前中门防爆板使用L型安装开孔通过相应的螺丝挂装在所述第一组螺柱上;
[0019]所述左后侧板和所述右后侧板上安装有横向的第二组螺柱和第三组螺柱,所述后上门防爆板和所述后下门防爆板使用L型安装开孔通过相应的螺丝挂装在所述第二组螺柱上和所述第三组螺柱上。
[0020]优选地,所述底框底部安装有多个缓冲垫,所述缓冲垫为橡胶支撑材料或弹簧缓冲支撑材料。
[0021]优选地,还包括两根L型立柱,所述两根L型立柱从上到下依次安装有第一中间隔板、触头盒安装板和第二中间隔板,所述第一中间隔板、所述触头盒安装板和所述第二中间隔板将所述配电柜分隔为前部区域和后部区域;
[0022]所述前部区域包括所述母线室、所述电缆室、所述第一泄压通道和所述第二泄压通道;
[0023]所述后部区域包括所述小母线室、所述仪表室和所述开关室。
[0024]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分别对称固定安装在所述左前侧板和所述右前侧板上,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中间插入开关;
[0025]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下部安装可抽出式隔板,所述可抽出式隔板用于封闭所述前中门和所述前下门并且支撑所述左前侧板和所述右前侧板。
[0026]优选地,所述开关室由所述可抽出式隔板、所述触头盒安装板、所述顶框、仪表室弯板、所述前中门和所述前中门防爆板合围形成。
[0027]优选地,所述仪表室由仪表室弯板、仪表室顶盖、所述前仪表门、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合围形成。
[0028]优选地,所述小母线室由仪表室顶盖、小母线室盖板、眉头、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合围形成,所述小母线室位于所述仪表室的上部。
[0029]优选地,所述母线室由所述母线室大弯板、所述顶框、所述第一中间隔板、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合围形成,所述母线室位于所述开关室的后上部;
[0030]所述母线室包括多个圆形绝缘套管,水平方向的主母排从所述多个圆形绝缘套管穿过;
[0031]所述母线室通过分支母线和所述开关室进行电路连接,所述分支母线安装在所述触头盒上,所述触头盒安装在所述触头盒安装板上。
[0032]优选地,所述电缆室由所述后上门、所述后下门、所述底框、所述第二中间隔板、所述母线室大弯板、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合围形成。
[003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4]本技术实施例的船用中压配电柜,包括底框、顶框、左侧板、右侧板、前门、后门以及通过其合围形成的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内包括母线室、电缆室、开关室、仪表室和小母线室;所述母线室、电缆室和开关室的顶部分别安装有母线室泄压盖、电缆室泄压盖和开关室泄压盖;所述母线室泄压盖、所述电缆室泄压盖、所述开关室泄压盖和顶部空间形成第一泄压通道,相比陆用中压配电开关柜,所述第一泄压通道的高度与所述小母线室齐平,既提高了船用中压配电柜的安全性,又没有增加配电柜的高度及深度,经济投入小,效果明显;
[0035]进一步地,母线室大弯板、所述后门、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所述底框和所述电缆室泄压盖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用中压配电柜,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框、顶框、左侧板、右侧板、前门、后门以及通过其合围形成的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内包括母线室、电缆室、开关室、仪表室和小母线室;所述母线室、所述电缆室和所述开关室的顶部分别安装有母线室泄压盖、电缆室泄压盖和开关室泄压盖;所述母线室泄压盖、所述电缆室泄压盖、所述开关室泄压盖和顶部空间形成第一泄压通道;所述第一泄压通道的高度与所述小母线室齐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中压配电柜,其特征在于,母线室大弯板、所述后门、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所述底框和所述电缆室泄压盖合围形成第二泄压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用中压配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包括左前侧板和左后侧板,所述右侧板包括右前侧板和右后侧板,所述前门包括前仪表门、前中门和前下门,所述后门包括后上门、后下门;所述前中门安装有前中门扶手,所述后下门安装有后下门扶手;所述前仪表门、所述前中门和所述前下门从上到下依次安装在所述左前侧板的多个门铰链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用中压配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中门安装有前中门防爆板,所述后上门安装有后上门防爆板,所述后下门安装有后下门防爆板;所述左前侧板和所述右前侧板上安装有横向的第一组螺柱,所述前中门防爆板使用L型安装开孔通过相应的螺丝挂装在所述第一组螺柱上;所述左后侧板和所述右后侧板上安装有横向的第二组螺柱和第三组螺柱,所述后上门防爆板和所述后下门防爆板使用L型安装开孔通过相应的螺丝挂装在所述第二组螺柱上和所述第三组螺柱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中压配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底部安装有多个缓冲垫,所述缓冲垫为橡胶支撑材料或弹簧缓冲支撑材料。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用中压配电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根L型立柱,所述两根L型立柱从上到下依次安装有第一中间隔板、触头盒安装板和第二中间隔板,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涛陈庆培王阳生陈天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科益海船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