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急性心肌梗死闭塞血管远端的溶栓组合物,其包括溶栓剂和造影剂,以及用于人体的与血浆渗透压相匹配的溶剂,该溶剂为组氨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急性心肌梗死闭塞血管远端的溶栓组合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溶栓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急性心肌梗死闭塞血管远端的溶栓组合物。
技术介绍
[0002]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严重威胁生命的急危重症,临床研究结果已经证实,在ST段抬高的AMI中,90%以上是由于急性血栓形成所致的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及时充分的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措施。急诊PCI术为挽救急性心梗垂危的生命在最短的时间内构建了一条绿色的通道,提高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0003]目前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手段有两种途径,一是静脉溶栓,二是经指引导管冠脉内溶栓,两种方法均为正向溶栓,即溶栓剂是随着血流的方向到达梗塞部位,发挥溶栓和开通血管的作用。静脉溶栓: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病的时间窗内,应用大剂量溶栓剂通过静脉给药,溶解冠脉血栓,开通闭塞冠脉的治疗方法。经指引导管冠脉内溶栓:在急诊介入术中,指引导管到达冠脉开口后,经导管往冠脉内注射溶栓剂,以溶解血栓并开通冠脉。
[0004]但这两种溶栓方式溶栓过程均不可见,无法直接连续观察溶栓的进程和效果,另外均需大剂量使用溶栓剂,易造成出血等相关并发症。随着技术的发展,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手术中,又提出一种新型的处理血栓的方法,通过向闭塞血管远端注射尿激酶进行急性心肌梗死闭塞血管远端的溶栓,而此方法在应用中存在如下问题:采用的溶剂通常为氯化钠注射液或葡萄糖注射液,此类溶剂在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手术中使用时,该溶剂与人体血浆渗透压匹配存在一定的差异,心肌梗死部位处于酸性环境,该溶剂不利于酸性环境纠正,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急性心肌梗死闭塞血管远端的溶栓组合物,以减轻术中心脏因缺血而产生酸中毒现象,从而有利于争取抢救时机。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急性心肌梗死闭塞血管远端的溶栓组合物,包括:溶栓剂和造影剂,以及用于与人体血浆渗透压相匹配的溶剂,所述溶剂为组氨酸
‑
色氨酸
‑
酮戊二酸盐液。
[000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溶栓剂与所述溶剂的重量比为:1:3000
‑
5000。
[000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造影剂与所述溶剂的体积比为1:3
‑
5。
[000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溶栓剂为尿激酶、尿激酶原、阿替普酶和瑞替普酶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造影剂为碘普罗胺或碘克沙醇。
[001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溶栓剂先与所述溶剂混合,再与所述造影剂混合。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急性心肌梗死闭塞血管远端的溶栓组合物的使用方法,
包括:将用于冠脉内闭塞血管远端溶栓剂注入病变血管中,其中每30s注射一次,一次注射1
‑
2ml。
[0013]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急性心肌梗死闭塞血管远端的溶栓组合物,其将溶栓剂、造影剂和组氨酸
‑
色氨酸
‑
酮戊二酸盐液的溶剂混合在一起,在急性心肌梗死闭塞血管远端的溶栓的过程中,首先通过常规造影判定病变血管,然后选用导丝通过病变血管闭塞段至其远端,微导管经导丝穿过闭塞段血管至远端2
‑
3cm,撤出导丝;经微导管弹丸式注射溶栓剂,每次1
‑
2ml,1分钟注射1次,并逐渐回撤微导管,渐至闭塞处。注射过程中可以看到闭塞远端血管显影,造影剂滞留,说明溶栓剂已填充闭塞血管,并开始发挥溶栓作用。这种作用同时向两个方向进行,一是微循环方向,微循环血管床内的微小血栓可以充分接触到溶栓剂而溶解;二是急性心肌梗死闭塞血管远端的溶栓溶解冠脉主干血栓,直至将主干内血栓完全溶解掉,开通闭塞血管,恢复前向血流,从而便于医生根据病变情况对患者进行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治疗。
[0015]另外,通过采用组氨酸
‑
色氨酸
‑
酮戊二酸盐液的溶剂能够在较大温度范围内对热缺血时产生的酸中毒具有较好的预防及中和效果,同时溶栓剂与组氨酸
‑
色氨酸
‑
酮戊二酸盐液溶剂能够共同作用于患处,从而可大大改善细胞的酸中毒,并可有效溶栓,同时为患者争取较好的抢救时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详细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18]实施例: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急性心肌梗死闭塞血管远端的溶栓组合物,其包括溶栓剂和造影剂,以及用于与人体血浆渗透压相匹配的溶剂,该溶剂为组氨酸
‑
色氨酸
‑
酮戊二酸盐液。
[0020]其中,溶栓剂可以为一种或多种溶栓剂,例如为:尿激酶、尿激酶原、阿替普酶和瑞替普酶中的一种或多种。造影剂可以为碘普罗胺或碘克沙醇。
[0021]另外,溶栓剂与溶剂的重量比为:1:3000
‑
5000,更为优选的,重量比为1:4000。造影剂(以优维显370为参考)与溶剂的体积比为1:3
‑
5,更为优选的造影剂与溶剂的体积比为1:4。
[0022]需说明的是,组氨酸
‑
色氨酸
‑
酮戊二酸盐液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HTK液,并进行改良。
[002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急性心肌梗死闭塞血管远端的溶栓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该急性心肌梗死闭塞血管远端的溶栓组合物在使用时将溶栓剂、造影剂和组氨酸
‑
色氨酸
‑
酮戊二酸盐液的溶剂混合在一起。在急性心肌梗死闭塞血管远端的溶栓的过程中,双腔
微导管的应用将会发挥重要作用,避免了既往频繁进出导丝导致进入冠脉假腔的风险。双腔微导管在导丝的引导下,穿过血管中病变部位到达血管的远端,再利用注射器将本实施例的用于急性心肌梗死闭塞血管远端的溶栓组合物注射至双腔微导管非导丝穿过孔中,从而使得用于急性心肌梗死闭塞血管远端的溶栓组合物注射至病变部位的远端,而在病变部位的远端血流速度非常缓慢,甚至停滞,进而使得急性心肌梗死闭塞血管远端的溶栓组合物停留在病变部位的远端,并接触血栓后进行溶栓。
[0024]其中,急性心肌梗死闭塞血管远端的溶栓组合物中含有造影剂,从而利于医生在X光透视下观察整个溶栓过程,不仅可以判断溶栓的进程,还能够实时调整溶栓剂用量和给药速度,进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急性心肌梗死闭塞血管远端的溶栓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溶栓剂和造影剂,以及用于与人体血浆渗透压相匹配的溶剂,所述溶剂为组氨酸
‑
色氨酸
‑
酮戊二酸盐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急性心肌梗死闭塞血管远端的溶栓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栓剂与所述溶剂的重量比为:1:3000
‑
500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急性心肌梗死闭塞血管远端的溶栓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造影剂与所述溶剂的体积比为:1:3
‑
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急性心肌梗死闭塞血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进文,沈明志,赵施皓,金荣杰,郭毅,王继航,王建,郭宇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