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7294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制动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制动机构,机架包括沿第一方向相互固接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设置有滑槽,两个摩擦片均设置于滑槽,另一个沿第一方向相对第一支架滑动配合;驱动组件固设于第二支架,包括驱动器、蜗轮、蜗杆和丝杠,丝杠沿第一方向与另一个摩擦片螺接,蜗轮固定套设于丝杠,蜗杆沿第二方向设置且与蜗轮啮合,驱动器设置于蜗杆沿第二方向的一端,第一支架沿第二方向的一端与驱动器远离蜗杆的端面齐平;第一支架沿第二方向的另一端与控制器远离蜗杆的端面齐平;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上述设置使得制动机构整体更加规整,在有限的空间里,规整的制动机构能够节省安装空间,给于其它部件更多的设计与安置空间。与安置空间。与安置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动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动系统
,尤其涉及制动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底盘电气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对汽车底盘制动的智能化控制需求越来越高。现阶段底盘制动轮端的执行结构还是以传统的制动卡钳为主,通过液压传递来产生制动力,但是由于传统制动卡钳本身不能产生制动力,无法自主控制制动力的夹紧和释放,满足不了智能化控制的需求,所以电子机械式制动系统EMB(Electromechanical Brake System,简称EMB)应运而生。其通过动力组件驱动执行器工作,执行器带动制动机构的摩擦片和固设于轮毂上的制动盘具有相互夹紧和相互分离的两个状态。其相对传统液压助力制动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反应迅速和轻量化等优点。
[0003]当前,制动机构整体结构设计不够规整,存在凸出结构,进而造成安装空间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制动机构,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制动机构整体结构设计不够规整,存在凸出结构,进而造成安装空间的浪费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制动机构,包括:
[0006]机架,所述机架包括沿第一方向相互固接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
[0007]两个摩擦片,所述第一支架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有滑槽,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摩擦片均设置于所述滑槽内,一个所述摩擦片与所述第一支架固接,另一个所述摩擦片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所述第一支架滑动配合;
[0008]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固设于所述第二支架,包括驱动器、蜗轮、蜗杆和丝杠,所述丝杠沿所述第一方向与另一个所述摩擦片螺接,所述蜗轮套设于所述丝杠且与所述丝杠固接,所述蜗杆沿第二方向设置且与所述蜗轮啮合,所述驱动器设置于所述蜗杆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架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一端与所述驱动器沿所述第二方向远离所述蜗杆的端面齐平;
[0009]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驱动器,所述第一支架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器沿所述第二方向远离所述蜗杆的端面齐平;
[0010]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0011]作为制动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架沿所述丝杠的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0012]作为制动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架设置有多个减重孔,多个所述减重孔以所述丝杠的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0013]作为制动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机械回位机构,所述机械回位机构包括固定壳和卷簧,所述丝杠伸入所述卷簧且与所述卷簧的一端固接,所述卷簧的另一端与所述
固定壳抵接,所述固定壳与所述机架固接,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丝杠绕正向转动,以使两个所述摩擦片相互靠近,所述卷簧始终给予所述丝杠反向转动的趋势。
[0014]作为制动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壳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槽壁绕其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卡槽;
[0015]所述卷簧位于所述容纳槽,所述卷簧的另一端设置有卡凸,所述卡凸与多个所述卡槽中的一个卡接。
[0016]作为制动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丝杠沿其径向设置有插槽,所述卷簧的一端插设于所述插槽。
[0017]作为制动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壳包括底壳和上盖,所述底壳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底壳与所述机架固接,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壳固接且封闭所述容纳槽,所述丝杠穿过所述上盖且穿设于所述卷簧。
[0018]作为制动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器还包括角度传感器,所述角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蜗杆。
[0019]作为制动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器还包括力传感器,所述力传感器被配置为测量所述蜗杆的扭矩。
[0020]作为制动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驻车组件,所述驻车组件包括荆轮、荆爪和驱动件,所述荆轮套设于所述蜗杆且与所述蜗杆相对固定,所述荆爪铰接于所述第二支架,所述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荆爪摆动,以使所述荆爪和所述荆轮具有相互卡接和相互分离的两个状态。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制动机构,制动机构包括机架、两个摩擦片、驱动组件和控制器,机架包括沿第一方向相互固接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沿第一方向设置有滑槽,两个相对设置的摩擦片均设置于滑槽内,一个摩擦片与第一支架固接,另一个摩擦片沿第一方向相对第一支架滑动配合;驱动组件固设于第二支架,包括驱动器、蜗轮、蜗杆和丝杠,丝杠沿第一方向与另一个摩擦片螺接,蜗轮套设于丝杠且与丝杠固接,蜗杆沿第二方向设置且与蜗轮啮合,驱动器设置于蜗杆沿第二方向的一端,第一支架沿第二方向的一端与驱动器沿第二方向远离蜗杆的端面齐平;控制器用于控制驱动器,第一支架沿第二方向的另一端与控制器沿第二方向远离蜗杆的端面齐平;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该制动机构工作时,驱动器驱动丝杆转动,进而使两个摩擦片与制动盘在相互抵紧和相互分离的两个状态之间切换。驱动器和控制器沿第二方向分别设置于蜗杆的两侧,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沿第一方向设置,且第一支架沿第二方向的一端与驱动器沿第二方向远离蜗杆的端面齐平,第一支架沿第二方向的另一端与控制器沿第二方向远离蜗杆的端面齐平,上述设置使得制动机构整体更加规整,在有限的空间里,规整的制动机构相比于具有各种凸起的制动机构,规整的制动机构能够节省更多安装空间,同时给于其它部件更多的设计与安置空间。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制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制动机构的剖视图一;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制动机构的剖视图二;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机械回位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机械回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制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驻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
[0032]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
[0033]100、摩擦片;
[0034]1、机架;11、第一支架;12、第二支架;
[0035]211、驱动器;212、蜗轮;213、蜗杆;214、丝杠;2141、插槽;215、第一支撑轴承;216、第二支撑轴承;
[0036]3、机械回位机构;311、容纳槽;3111、卡槽;312、底壳;313、上盖;32、卷簧;321、卡凸;
[0037]4、控制器;41、角度传感器;42、力传感器;43、电路板;
[0038]5、驻车组件;51、荆轮;52、荆爪;53、驱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制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包括沿第一方向(X)相互固接的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两个摩擦片(100),所述第一支架沿所述第一方向(X)设置有滑槽,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摩擦片(100)均设置于所述滑槽内,一个所述摩擦片(100)与所述第一支架(11)固接,另一个所述摩擦片(100)沿所述第一方向(X)相对所述第一支架(11)滑动配合;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固设于所述第二支架(12),包括驱动器(211)、蜗轮(212)、蜗杆(213)和丝杠(214),所述丝杠(214)沿所述第一方向(X)与另一个所述摩擦片(100)螺接,所述蜗轮(212)套设于所述丝杠(214)且与所述丝杠(214)固接,所述蜗杆(213)沿第二方向(Y)设置且与所述蜗轮(212)啮合,所述驱动器(211)设置于所述蜗杆(213)沿所述第二方向(Y)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架(11)沿所述第二方向(Y)的一端与所述驱动器(211)沿所述第二方向(Y)远离所述蜗杆(213)的端面齐平;控制器(4),所述控制器(4)用于控制所述驱动器(211),所述第一支架(11)沿所述第二方向(Y)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器(4)沿所述第二方向(Y)远离所述蜗杆(213)的端面齐平;所述第一方向(X)与所述第二方向(Y)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1)沿所述丝杠(214)的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1)设置有多个减重孔,多个所述减重孔以所述丝杠(214)的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械回位机构(3),所述机械回位机构(3)包括固定壳和卷簧(32),所述丝杠(214)伸入所述卷簧(32)且与所述卷簧(32)的一端固接,所述卷簧(32)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壳抵接,所述固定壳与所述机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士龙张海杰陈禄斌
申请(专利权)人:炯熠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